-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間再去張居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2835
- 條形碼:9787555912835 ; 978-7-5559-12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間再去張居正 本書特色
作者清秋子以老辣、雄健而又幽默的文字,將晚明政壇的幾次詭異事件勾勒得扣人心弦,既有衰朽王朝的回光返照,也有末世君臣的苦苦掙扎,全方位地展現了晚明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風貌,為讀者送來了一道歷史的盛宴。
世間再去張居正 內容簡介
《世間再無張居正》是一部多卷本的通俗歷史著作,該書從張居正出生寫起,至崇禎皇帝縊死煤山為止,著重敘述晚明極富特色的重大歷史事件,探究明朝滅亡的原因。 本卷描寫張居正登上首輔之位后,開始他雷厲風行的新政改革,使國家重新走向強盛。而萬歷皇帝在親政之后,因與群臣賭氣,十幾年不立太子,二十多年不上朝,給朝政埋下了隱患。
世間再去張居正 目錄
**章 欲掃天下先掃庭院
第二章 凌晨刺客直奔皇帝而來
第三章 治國怎能不以治吏為先
第四章 遙看戚家軍旌旗獵獵
第五章 為政者怎能殺雞取卵
第六章 孔圣人只說過一句真理
第七章 一代名相為何日漸專橫
第八章 午門前頓時鮮血淋漓
第九章 此人終究不能為圣賢
第十章 顯赫時忽然心生恐懼
第十一章 壽終正寢即有風卷落葉
第十二章 身后竟然是五十年沉冤
第十三章 皇帝家也有鬧心的事
第十四章 皇帝一賭氣也會罷工
第十五章 一本“妖書”攪動京城
第十六章 詭異萬端的“梃擊案”
第十七章 鄭貴妃終于俯首認輸
世間再去張居正 節選
**章 欲掃天下先掃庭院 從那無上榮光的平臺上走下來,張居正并沒有驕狂不可一世。正如他在隆慶五年(1571)擔任會試主考時說的那樣,一流人才必須嚴乎內外,審于應對,既不沾沾自喜,也不汲汲于追趕風尚。 干大事,就要有干大事的頭腦。從這一刻起,他每走一步,都是精心所為。有很多的事,他要一件件先厘清,厘清了腳底下的事,才能安安穩穩去廓清天下。 他*初做的一件事,是要為今后準備做的事正名。 張居正費盡心機,奪來首輔的位子,就是準備干事的。要想干事的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所說的話,*有實用性的,可能就是這句了。 在平臺召見的時候,張居正于感激涕零中,也沒忘申明要遵守祖制,這就是在做“正名”的工作。什么叫祖制?在當時條件下,就是一切以朱元璋說的為準。 朱老皇帝沒做皇帝的時候,把人間的苦都吃遍了,為了避免兒孫再吃二遍苦,他制定了一整套國家制度,應該說,絕大部分還是有利于朱家江山永固的。但是近二百年下來,這套“洪武祖制”,幾乎被他的后代扔了個精光。尤其正德、嘉靖兩朝,皇帝為所欲為,寵信佞臣,把制度毀壞得相當徹底。國號雖然還叫“明”,但跟朱老皇帝的那個“明”,已是相去萬里了。老皇帝那會兒,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就要殺頭剝皮。到了嘉靖年間,但凡有個官職的,哪個不撈一筆? 張居正要掃清天下的頹靡之風,就必須革除現行的陋規。但是,歷史上的覆轍有很多,假如他提出要從頭創新制,全體官僚可能都要跳起來,跟他作對。他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免不了*終做個王安石第二。 因此,他只說是“恢復祖制”。 “恢復祖制”,聽起來就沒那么刺耳了,官僚集團暫時不會視他為異端。但是,只要改革一啟動,就不可能不割到文武官員的肉。當官吏們群起反對時,“恢復祖制”就成為道義上*強大的擋箭牌。貪官污吏的那些道理,是拿不到桌面上來的,所以無法在道義上壓倒他。 這就是抬出朱老皇帝的妙處。 名既已正,其余的事,便可一步步來。張居正要做的**件事,是處理好他自己與皇帝的關系。 他決心要好好培養小皇帝,在培養的過程中,要讓小皇帝完全信服,不知不覺把絕大部分的皇權,讓渡給他張居正。要改革,僅有相權的話,是遠遠不夠用的。若想壓服百官,你必須百分之百地代表皇帝。 有明一代,皇權與相權明里暗里,一直在互相制約和爭斗,甚至有許多言官,就是靠這種爭斗來吃飯的。皇帝、內閣兩大權力中心的中間地帶,就是他們*喜歡的飛短流長地帶。 張居正不想把自己的才智,全部投入與皇帝斗智上。因此,他在平臺召見時,向小皇帝提出的一個要求,就是“宮府一體”。什么是一體?這個話不好說得太直白了,其實就是,你得聽我的! 萬歷年間的沈德符說:柄國者,如果不假手宮內,怎么能久擅大權?他說的就是首輔必須借助宮內力量,來強化自己的權力。 張居正不知思考了多少個晚上,對當下這情勢,他看得透徹,也想得徹底。他看準了,這是個好時機——趁著主少國疑,內廷心虛,正好把皇帝的權力,全部拿過來。 上天也非常照顧他,讓他攤上了個娃娃皇帝。娃娃哪里能做皇帝?自然要由首輔來擔任“帝師”。這個老師,既是老師,又絕非僅僅是個老師。張居正想的是,在擔任老師的過程中,君臣之間的權力轉移,就可以在教學中不知不覺完成了。 無非是一個人講課另一個人聽嘛,小皇帝本人,不會覺得有什么怪異。反而會以為,自己是遇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忠臣。 派系政爭,掩蓋了問題的實質。隆慶臨終前擔心的事,終究要發生。主少,皇權勢必要被相權完全遮蔽?墒,馮保和李貴妃,都看不到這一點。在他們眼里,只要首輔這人看著順眼就行。 當然,張居正打算這樣培養小皇帝,也不盡然是為了功利目的,他抱定的想法是,這是國家的根本大計。如果小皇帝缺少教養,有人養沒人教的,*后混成正德皇帝(明武宗)那個樣兒,恐怕大明又將不得安寧。如果皇帝從小就被好好教導,那么他本人對于改革的努力,就不至于人去政息。 從這以后,張居正就做了大明這駕馬車的獨掌車夫,輕揚鞭,慢催促,一點點地教萬歷怎么當皇帝。 張居正對皇帝的要求,**就是要視朝,要去開朝會,也就是“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那種碰頭會。 在過去,明朝的皇帝不上朝,不見群臣,幾乎成了遺傳病,不開碰頭會久矣。君與臣隔得遠,小人使詭計,就很容易游走于其間,到*后,搞出來一個讒言生態圈?梢哉f,后來大明的亡,也就亡在這個病根上。 道理很簡單,皇帝不能只混在宦官圈里,要常和大臣接觸,這樣對于外廷情況如何,才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造成宦官勢力外溢,借助皇權壓倒外廷。外廷的大臣不受氣了,才會神清氣爽,有心情替皇帝管好天下。 君臣若想常見面,沒什么別的更好的途徑,只要堅持早朝制度就好。 明代上朝的時間很早,是在每天的天亮之前;实酆痛蟪级家鹞甯腊胍沟模瑯O為辛苦。 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一開篇,就活龍活現地描述了上早朝的情形,確實辛苦,甚至比莊戶人家起得還早。正德和嘉靖這兩位皇帝,就是因為吃不了披星戴月上班的苦,才鬧怠工的,遺傳到隆慶也這樣。 張居正對這個事的糾正,沒有硬來,而是做了折中。他說,皇帝是小孩子,就不必天天上早朝了,每一旬,只需三、六、九日上朝,其余日子,可以睡懶覺。 萬歷沒費什么躊躇,就同意了。小皇帝此時雖年幼,卻是冰雪聰明,知道這是堅持朱老皇帝作風的基本要求。從平臺召見的第二天起,一下子就堅持了十五年。霜打三六九,他要來;雨淋三六九,他也來。這樣,就使得外廷和皇帝,始終保持了一個溝通機會。對方有什么想法,我全知道。宦官夾在當中,也就別想再做濫權的夢。宦官的作用,在萬歷初年,就這么被大大削弱了。 萬歷皇帝開始視朝了!這在當時,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明代正德、嘉靖、隆慶接連三朝,竟沒有一個皇帝是正經上班的。現在,萬歷初年,可算有個有模有樣的皇帝了。雖然剛剛脫了開襠褲,小皇帝對各種奏疏,都看得很仔細,有前后矛盾的,有格式不統一的,都能看出來,并親自予以批駁。 他親筆擬的批復,文字上有理有據,溫文爾雅。不像他的一些老祖宗,動不動批個“拖出去著狗吃了”“先打了再問”之類的流氓語言。 萬歷處理事務,也頗近情理。有這樣幾件事,能看出他的分寸感來。隆慶先帝的遺孀恭妃,惦記著娘家人在外面吃苦受累,就派人把宮中的一個金壺,偷偷送到娘家去。結果事機不密,被守門太監發現了,當即舉報。此事一出,宮內嘩然,有人等著看熱鬧。小萬歷看了奏折,想了想批道:“她家貧,賜給她一百金。先帝賜她的器具,則不能拿出去。”就這么,既處理了,又恩賞了,兩邊的面子都給了。 有一天,文華殿角門的礎柱上,突然現出“天下太平”四個字,擦都擦不掉。不用問,是人寫上去的嘛,不是宮女就是太監干的。內閣卻認為是祥瑞,是老天爺寫的,請萬歷去看。萬歷去看了看,一臉不高興:“假的!”專門奉承主子的下人,想點兒別的什么詞兒,也許我還能信——智力比他爺爺不知高了多少倍! 就連當時的朝鮮使臣,也在傳回國內的情報里,告訴他們的皇上:“天朝民情,甚為欣悅,都認為新皇帝年雖幼沖,但絕非隆慶可比! 小皇帝有勵精圖治的苗頭,張居正就抓緊了教育。萬歷對他,也是事事依賴,開口閉口“元輔張先生”,好一對兒融洽的師生!
世間再去張居正 作者簡介
清秋子,著名作家,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居廣東,以描寫北漂底層生活的長篇小說而聞名,繼而在人物傳記、歷史小說創作上獨樹一幟。代表作有:《我是北京地老鼠》《六蓮》《百年心事:盧作孚傳》《國士——牟宜之傳》《驚艷與蒼涼:張愛玲傳奇背后的真相》《漢家天下》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