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1762
- 條形碼:9787544791762 ; 978-7-5447-917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本書特色
元素周期表是化學科學的基石,在化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元素周期表將物質的基本成分有序組織起來,反映出元素的電子結構、化學性質和反應行為,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所有化學知識均起始于元素周期表。元素是怎么發現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編制的?如何通過元素的排布推測元素的性質?有沒有一份元素周期表?本書以嚴謹又簡潔易懂的方式,介紹元素的發現、周期表的來歷,打通物理與化學的聯系,讓你輕松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知識。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內容簡介
許多人*初是在學校接觸了元素周期表。它以原子序數、電子構型、重復的化學性質為依據,呈現了化學元素的排布。本書中,作者回顧了元素的發現與分類、周期表的編制與演化歷史,介紹了多種元素的基本屬性。作者還探討了原子理論和量子力學如何逐步揭示原子結構的深層意義,從而使物理學得以“殖民”化學。本書尤其強調,量子力學對化學來說毫無疑問具有核心意義,它是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行為基礎,因此也是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基礎。此外,它還討論了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元素周期表應該采取何種形式。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目錄
致謝與獻詞
前言
第二版前言
**章 元素
第二章 現代周期表速覽
第三章 原子量、三元素組和普勞特
第四章 邁向周期表
第五章 俄國天才:門捷列夫
第六章 物理侵入周期表
第七章 電子結構
第八章 量子力學
第九章 現代煉金術:從空缺的元素到合成元素
第十章 周期表的形式
索引
英文原文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節選
**章 元素 古希臘哲學家只確認了土、水、氣和火四種元素,它們都還保留在占星術對黃道十二宮的劃分當中。那時的一些哲學家認為,不同的元素由不同形狀的微小成分構成,這樣就解釋了這些元素的不同性質。他們設想,四元素的基本形狀對應著柏拉圖多面體,即由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正方形等二維圖形拼成的立體圖形。他們認為土由微小的立方體顆粒構成。如此聯想,是因為在所有柏拉圖多面體中,立方體每個面的面積*大。 水能流動,可以解釋為它具有正二十面體那種更流暢的形狀;而人碰到火會感到疼痛,是因為火由正四面體這樣尖銳的顆粒構成。氣由正八面體構成,因為剩下的柏拉圖多面體只有它了。一段時間之后,數學家發現了第五種柏拉圖多面體,即正十二面體。這使得亞里士多德提出可能還存在第五種元素,即“精華”,也叫作以太。 如今,元素由柏拉圖多面體構成的觀念已然被視為謬誤,但它是另一個碩果累累的觀念的源頭:物質的宏觀性質由組成它們的微觀成分的結構決定。這些“元素”一直很好地流傳到了中世紀及之后,當中還添加了一些由煉金術士(現代化學家的先祖)發現的其他元素。煉金術士*為人知的目標就是實現元素轉化。他們尤其希望將賤金屬鉛轉變成貴金屬金,后者因其色澤、稀有程度和穩定的化學性質,自文明誕生起就是*受珍視的物質之一。 不過,古希臘哲學家除了把“元素”看作實際存在的物質之外,還認為它們是一種原則,也就是能夠引出元素物質外在性質的傾向與潛能。這種非常細致地區分元素抽象形式與外在形式的做法,在化學發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盡管當前即便專業化學家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當中更微妙的含義。然而,抽象元素的概念為周期系統的各位先驅(比如主要發現者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按大多數教材的說法,化學在拋棄了古希臘知識、煉金術和對元素本質近乎神秘的理解之后,才繁榮發展起來。人們普遍認為,現代科學勝在依靠直接實驗,堅持可觀測才可信的原則。元素概念中那些更玄妙,或者說更基本的意義漸漸不再被人接受,也是意料之中。例如,安托萬??拉瓦錫的觀點就是元素必須通過經驗觀察來定義,這降低了抽象元素或元素作為原則的作用。拉瓦錫認為,元素應當定義為一種尚待分割成更基本成分的物質實體。1789年,拉瓦錫發表了一份包含33種單質(或者按上面的經驗標準稱為元素)的列表。這份元素列表正確地拋棄了土、水、氣、火四種古代元素:現在已經證明,它們都由更簡單的物質構成。 以現代的標準來看,拉瓦錫列表中有許多物質都可以認定是元素。但剩下的如lumière(光)和calorique(熱)等就不再是元素了。之后,分離和界定化學物質的技術突飛猛進,為化學家不斷擴充這份列表提供了助力。光譜分析是一項測量不同物質的發射和吸收光譜的重要技術,它*終發展為一種非常精確的方法,能夠通過元素的“指紋”來確認各種元素。現在,我們已經識別出大約90種自然存在的元素。此外,還人工合成了大概25種元素。 元素的發現 像鐵、銅、金、銀這些元素,在文明誕生之時就已經為人所知。這說明了這樣的事實:這些元素能夠以單質形態出現,或者很容易從它們所在的礦石中分離出來。 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把人類歷史上的某些時期稱為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青銅是銅與錫的合金)。煉金術士又向元素列表中添加了一些元素,比如硫、汞、磷等。在相對現代的時期,電的發現使化學家可以分離出許多性質更加活潑的元素—這些元素不像銅和鐵,沒法用礦石和木炭(碳)一起加熱得到。化學史上有好幾段重要的時期,研究者在幾年內就能發現六七種元素。比如,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用電(或者更準確地說,用電解技術)分離出了十種元素,包括鈣、鋇、鎂、鈉、氯等。 人們發現放射性與核裂變之后,又發現了更多元素。自然存在條件下,*后分離出來的七種元素分別是鏷、鉿、錸、锝、鈁、砹和钷,分離時間在1917年到1945年之間。*后填上的空缺是第43號元素,也就是锝。它得名于希臘語的techne,意思是“人造的”。它由輻射化學反應過程“制造”出來,這在核物理出現之前不可能做到。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锝在地球上確實能夠自然存在,只是含量非常低而已。
牛津通識讀本:元素周期表(中英雙語) 作者簡介
埃里克??塞利,任教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系,主要研究量子力學、科學史、科學哲學。撰寫有多部反響良好的元素周期表普及作品,除本書外,還有《七種元素的故事》《為什么是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故事、意義、哲理》《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學元素:每天30秒解讀50種極為重要的元素》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