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7565
- 條形碼:9787300307565 ; 978-7-300-3075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本書特色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特色: 融入大學生課程思政相關內容,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 實現了紙質教材的數字化,靈活運用二維碼,配套豐富的數字資源。 強調參與式、體驗性學習,使學生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與自我的提升。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圍繞與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自我、學習、人際關系、愛情、情緒、人格、職業、生命等八個方面,以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心理學的專業分析與解讀,幫助學生深刻全面地理解大學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其成長。為了深化主題內容,在自我、愛情、職業三課還增加了以活動為主的“訓練營”。 本次修訂實現了三個方面的突破。首先,為響應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要求,特別融入了大學生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設計了“心·思想”欄目,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其次,實現了紙質教材的數字化。一方面,靈活運用二維碼,精簡紙質書內容,將大量的拓展閱讀資源以二維碼形式呈現,大大延伸了紙質教材的空間;另一方面,配套了豐富的數字資源,如PPT、知識點及關鍵詞、教學指南、習題集等,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后,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活動反思”“自我探索”等欄目,以使大學生在學習知識、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與自我的提升。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大學輔導員以及大學生自主閱讀的參考用書。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目錄
主題1自我意識——“我”來自哪里
主題2發現自己——誰創造了“我”的壓力和困擾
主題3接納自我——重建與自己的關系
第二課自我成長訓練營
主題1我是誰
主題2我愛我自己
主題3我的未來不是夢
第三課學會學習
主題1讓學習更容易——了解大學的學習特點
主題2讓學習更輕松——解決學習中的心理問題
主題3讓學習更有效——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第四課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主題1了解你的人際溝通模式——人際交往與你
主題2人際交往萬花筒——構建你的人際網絡
主題3人際交往的困境——發展你的人際關系
第五課愛情花開
主題1性生理與性心理
主題2戀愛,你準備好了嗎
主題3戀愛中的深入交往問題
第六課心心相印訓練營
主題1端正戀愛動機
主題2培養愛情情商
主題3提升愛的智慧
第七課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
主題1情緒與壓力
主題2有效地管理情緒與應對壓力
第八課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
主題1人格與人格發展不良
主題2積極塑造你的人格
第九課我的職業我做主
主題1理解職業生涯——未來為什么需要規劃
主題2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我的位置在哪里
主題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怎么找到我的位置
第十課求職訓練營
主題1求職心態訓練——突破自我
主題2求職情緒調適訓練——展現真我
主題3求職實戰技巧訓練——秀出亮我
第十一課熱愛生命
主題1認識生命與珍愛生命
主題2生命信仰與生命教育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節選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青年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層面也在不斷出臺新的舉措以逐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繼2016年12月30日,22部委頒布《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之后,教育部又于2018年7月4日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并明確提出原則上應設置2個學分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同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體系等。《綱要》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的地位,當然,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專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普及式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其教材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成長需要。并且可以在課程思政中發揮獨特的作用。隨著人本主義和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看待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從關注人的問題,到關注出現問題的人的轉變,心理健康之于人的生命具有了更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現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已經不再僅僅關注少數人心理問題的解決,而是更加關注所有人心理素質、心理品質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健全與完善。基于這樣的認識,心理健康與當下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就有了結合的土壤。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很多內容能融入思政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以形成合力。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只關注自己利益得失、心中沒有他人和社會的人。當一個人內在的關注點從關心自身利益得失、追求個人優越感為主,逐漸轉移到真正關注他人福祉、社會和國家利益時,他就不可能只在小我的世界里掙扎沖突。而格局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則是心理健康的保護神,相關內容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俯拾皆是。如王陽明提到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若心中開闊,則裝下的不只是一個小我,更有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天下,看似行為的初心是利于他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心理的守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思政的融入,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以上所述,本次修訂做了比較大的調整。首先,融入課程思政,增加“心??思想”欄目,結合內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給同學們提供面對一些生活困擾時可采取的新視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精神修養。其次,對內容去粗取精,更新前沿信息。如,刪掉大段的、冗余的文字論述,以使表述更為簡潔流暢,通俗易懂;更新一些案例、推薦閱讀書目及電影,以使讀者獲得更為有效的信息。再次,增加一些互動欄目,如,邀請同學們反思、提問及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同學們在學習中的主體角色,更好地內化所學內容。*后,靈活運用二維碼,提供更多的數字資源,如ppt、習題集、知識點及關鍵詞、教學指南等,以延伸紙質教材的空間,提升讀者的閱讀、教研學習體驗。在本書修訂的過程中,特別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張宏學編輯提出的寶貴建議。同時,本書的不斷修訂再版離不開廣大讀者的關心與支持,謹向各位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歡迎讀者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給與反饋,以使本書的內容不斷完善。 編者2022年3月
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第4版數字教材版21世紀通識課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文書鋒,應用心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工作及研究。主持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以及北京市省部共建等科研項目近十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3部,在《心理科學》《中國心理衛生雜志》《中國電化教育》《中國教育信息化》《繼續教育研究》《中國青年研究》《中國教育報》等核心期刊及報紙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侯瑞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中心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項目受訓導師。著有《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路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創立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覺知養育”。胡鄧,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咨詢師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副會長,北京市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2001年課題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和2012年兩次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