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9785
- 條形碼:9787522509785 ; 978-7-5225-0978-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本書特色
大學生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重任,是新時代的“強國一代”。通過大學學習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練就過硬的專業本領是新時代大學生報效祖國和實現夢想的**步。如何快速幫助大一新生實現角色轉變,適應大學生活成為當前高校輔導員和學生家長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本書是新時代大學新生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風貌和努力適應大學生活的深度體現,對大學新生科學、系統、全面地適應大學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內容簡介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是一本關于高校新生的學習生活感悟記實錄,選取了80位大一新生的經歷感悟和反思。新生輔導員唐永超從自身實際出發,分享與新生共成長的故事,并對學生們的感悟進行了系統性深入點評,通過這種心靈交流激起了初入象牙塔的學生關于學習、成長和人生規劃等方面的深度思考,是大學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過程中師生情感和心靈之間的真誠交流。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目錄
代序 一位“九零后”和一群“零零后”的故事 001
**輯 腹有詩書氣自華 005
與陽光清風為伴,期未來前途似錦 006
彼方尚有榮光在,少年不懼年歲長 008
無題且跑題 010
平淡的日子里泛著精彩的光 014
淺憶大一新生活 0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21
讀大學,讀人生 024
揮別過去,迎來新起點 027
常思己過,揚帆再出發 030
相約山師,未來可期 032
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035
奔跑的青春 038
與君初相識——我的大學 041
荏苒時光,成長進行時 044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 047
一路全力以赴,擁抱星辰大海 050
奮斗驅蕭索,不負少年時 052
在勇敢中試錯,在追夢中遠航 055
第二輯 功不唐捐終入海 059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060
你好,窗外的自己 064
Tiny duck的復盤獨白 067
悟成長之行,赴理想之約 071
青春已翩然而至,精彩才剛剛開始 074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078
繼往開來,再展風采 081
明媚又熱烈的十九歲 084
新芽絮語 086
大學之道非止于明德 090
攜熱愛與堅持,赴日月與山海 094
愿太陽照常升起 097
我的大學在山師 099
人間的顏色 101
秉青春之燭,赴星火征程 105
站在新學期的路口,回首看看過去的半年 109
星河徜徉,一路有光 112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115
第三輯 萬轉云山路更賒 119
江南夜雨有感 120
跨長江,赴黃河 123
平靜與驚喜并存的新生活 127
三千里路云和月 130
只此青春 134
庠序新篇,異地新旅 137
青云路之濟南 140
我的大學在濟南 144
回眸啊,再去仰望 147
縱通南北,齊魯之約 150
師大,乘夢啟航的地方 153
被光照亮,也要成為光 156
循夢而行,向陽而生 158
千里外的美好探索 161
和解過往,奮斗未來 164
與山師初識 167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71
福建小黃山師歷險記 173
第四輯 泥犁拔舌自擔當 175
以我之力,筑我之愿 176
乘風而來,山師你好 179
春暖花又開,為夢濟滄海 18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5
尋覓彩虹的日子 189
再赴新征途 193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195
篤行不怠,接續新篇 198
愛與被愛,找尋熱愛 201
心有熾熱,眼有星光 204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 207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210
和光同塵,與時舒卷 212
靜謐花開,自表一枝 214
胸有丘壑萬千,心存繁花似錦 217
跨過不適的初征,遇見更好的自己 221
初赴山師韶華約,與之共譜青春曲 224
心有所向,行以致遠 227
第五輯 民族薈萃定輝煌 231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232
撒爾塔人在山師 235
山川湖海,向心而持 237
收獲與錯過,且待回甘 241
夏去春來這一年 243
且將新火試舊茶 245
青春無畏,逐夢揚威 247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節選
與陽光清風為伴,期未來前途似錦 王若含 我總覺得2021年是我自出生以來人生轉變*大的一年,而這要從高考結束開始說起。 2021年的上半年我還在學習的百米沖刺之中,為即將到來的人生中*為重要的一場考試而做準備。一轉眼,高考已悄然而至。離開考場的那一刻,標志著我要與青澀的自己告別,我要與之前那些無數個揮灑汗水的日子說再見,迎來一直心心念念的大學生活。 高三時總認為高考完自己一定會超級開心,因為不但一直壓在心里的事終于落幕,而且可以擺脫五點起床的早晨、永遠寫不完作業的晚自習……可當這天真正來臨時,我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樂。復雜的情緒占據了我的內心,而我也要跟某些東西說再見了,今后的我再也不能以“高中生”這個身份說些、做些什么了。而與此同時我也發現,曾經看似煎熬的那些日子,是我青春與努力的見證,是值得我一輩子回味的日子。 查詢高考成績那天,我至今記憶猶新,毫不夸張地說,那是我這輩子*緊張的一天了。下午五點,我準時坐在電腦前打開了查詢界面,沒有戲劇性的一幕發生,我很順利地看到了成績,但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我居然超常發揮了!高考成績比平時的成績高出了四五十分!名次也是我高中三年從沒有達到過的高度!我激動地跳了起來!感覺一下子到達了幸福的頂端,并開心地接受大家的祝福,沉浸在喜悅中久久不能自拔。 報志愿真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在我以前的認知中,總以為考完那幾套試卷,我的高考就結束了,完全沒有意識到高中班主任曾強調的填報志愿的重要性,甚至認為“三分考,七分報”的說法過于夸張。可親身經歷后,我才知道這其中的復雜性,既擔心滑擋,又擔心不易而來的分數會被浪費的我可謂是戰戰兢兢,不過幸運的是,通過老師以及父母的幫助,*終我如愿被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錄取了,而且是壓線錄取,一分也沒有浪費。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才對“大學生”這個新身份產生了實感! 如期而至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新鮮感,但起初也有所不適應,比如上課時間不固定,且上課地點分散等一系列問題,讓我對六七門專業課常常有一種陌生感,上了一周的課后,專業課和授課老師不但不能正確連線,甚至還會產生“我居然還有這門課”的奇怪想法,不過好在通過兩周時間的熟悉,對課程有了一定的清晰認知,但學習方式還沒有轉換過來,所以一時難以掌握所學知識。當然,意識到自己這種問題后,我努力調整,以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我也有所感悟:首先我們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閱讀、思考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動都是可以受個人的意志控制的。因此,在準備工作做好的基礎上,要聽好課,首先集中注意力。當然,在課堂上聽講時,聽覺通道的暢通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把學習心理活動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面,那充其量只能聽懂,但聽懂不一定代表掌握了,從聽懂到掌握之間存在一個思維過程,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帶耳朵,而且要學會用心想,思維活動要跟上。要學會積極地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而且提問題會讓老師加深對我們的印象,增加互動機會,以致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 兼顧學習的同時,我也沒有放棄興趣的培養,同時報了三個社團,攝影社、學生會宣傳部的海報小組以及PS學習社團,其間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績,給自己增加了不少信心。總之,我的大學生活目前過得還算有聲有色。接下來的日子,我相信我會不忘初心,繼續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輔導員評語 大學的學習跟高中不同,高中注重應用而大學就是要讓你學會探究、挖掘知識的來龍去脈。就如數學而言,中學時期只要會做題就萬事大吉了,但大學的高等數學需要將具體定理的產生、證明、應用弄清楚,這其中自然免不了一些枯燥。既然所處時段不同,那就要從主觀原因下手,學著改變自己去適應大學的學習。老師很贊同你的一句話:“聽懂不一定是掌握。”在課堂上跟著老師思維走,增加與老師的互動,堅持下去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請你一定相信,努力過就會有收獲,繼續往前沖吧,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彼方尚有榮光在,少年不懼年歲長 王瑩 懷著懵懂而又欣喜的心情步入了大學,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的轉換起初有些難以適應,但慢慢我也適應了大學生活,并且覺得大學生活要比高中充實得多。在這個階段,我的學習方式、情緒心態、性格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在我看來,任何的遇見都是命運的安排,遇見的世間百態都是生命的饋贈。因此,我們要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終將會成為幫助我們走向成功道路的墊腳石。我的性格十分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與生人交流經常緊張到不知如何表達,感覺和任何人都聊不到一起,甚至有的同學私下說我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因而大學以前的我是一個相對孤僻的人,僅有的一兩個好朋友也不在一個班級。但這一切自我進入大學后就發生了轉變。大學舍友都很熱情友好,我們會在課余一起拍照、一起吃飯,會在上課時互相占座,會在宿舍里打打鬧鬧,一起交流感情,我從高中那個在宿舍一言不發的人變成了大學宿舍中*能“叨叨”的人。而我也因為遇見她們使生活充滿了色彩,不再內向,我也因此愛上了上學。開心是世間*好的良藥,可以淡化曾經灰暗的生活的記憶,點燃希望之火。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高中的學習生活,時刻有老師督促,當遇到問題時,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師會盡可能地幫助我,因而在學習上我不會有任何的擔憂,并且高中時間非常緊迫,我的任務就只是學習。進入大學之后,我步入了一個新的天地,所有的事情與原來的都不盡相同。首先,與班級同學相處、互動的機會、平臺變少,我們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室上課,還有的課幾個班一起上,除了班干部大家可能連自己班里的同學都認不全,熟悉的只有自己宿舍里的小伙伴。其次,課外時間大大增加,并且課程量很少,有的時候一天就一節課,上完課后就不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加之課后沒有專業課老師的監督,感覺每天渾渾噩噩的,像迷失在浩瀚海洋中的一只小蝦米,看不到回家的路。而且大學一節課的時長一般是一個半小時,甚至有的是兩個半小時,專業課老師講得非常快,就像自然地理學和普通地質學老師一節課講幾十頁,整堂課下來,我完全不知道重點在哪,而且長時間聽課,我注意力會非常不集中,還會犯困,總結下來就是,一節課下來,感覺自己什么也沒學會。當然,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并沒有退縮,而是在同學以及老師的幫助下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漸漸地,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對學習越來越自信,并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大一上學期已經結束了,我也從起初的茫然無知到如今漸漸對大學生活熟悉起來。而通過這半年,我也意識到,大學是一個更需要努力的階段,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改變現狀,才能改變命運。大一第二學期快開始了,我即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而我也給自己定了一個規劃以及要達到的目標,第二學期我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再迷戀于刷短視頻,要多去圖書館看看書,學習一些常見的技能,提升自我能力,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要想緊跟時代潮流,必須不斷地汲取知識,提升個人價值觀。 大學就是一個接受挑戰從而提升自我的過程,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種種挫折與挑戰,迎接我們的將是一片坦途。 輔導員評語 進入新的學習環境,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適應老師的上課節奏,也可以咨詢一些本專業的師兄師姐,向他們汲取寶貴的學習經驗。雖然大學課程學習沒有高中學習那樣緊張,但自控力必不可少,大學生活的閑暇時間完全可以用來提高自己,彌補短板。既然已經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也已經做出了規劃,那就及時行動,不要讓懶惰成為你成功的絆腳石。不甘于現狀是值得贊揚的,更值得期待的是你接下來怎么去做、怎么去改正。彼方尚有榮光在,未來屬于現在奮斗的自己,加油! 無題且跑題 殷海航 大學無非分成了兩個部分——學習和生活。開始寫這篇文章前,我先去化了個淡妝,以保證我寫這篇文章像完整地彈奏一首鋼琴曲,一氣呵成;而為避免過度愜意,以及新電腦提前下崗,不提倡像在加州日落的陽臺上寫日記一樣帶精致杯具上桌,但我還是給自己下單買了一杯奶茶。簡言之,化妝屬于生活,所謂的打字,算在學習里,雖然我感覺在千字過后,當寫這篇感悟的目的性慢慢消散的時候,這也變成了一種生活。 基調且定,這注定不是一篇糊弄文學。 談大學生活,我才將將從高考戰場卸甲歸來,但偷懶又不是投籃,這天賦與生俱來。而我們無窮盡又陷入自我懷疑與矛盾焦慮中,不過是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拋卻辭藻,即為“自強”而不自律,故自我懷疑。 似乎人總要對焦于某種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別習以為常的平庸和膚淺。便如詩和遠方及眼前的茍且,但你可以一直在行向遠方的路途上,卻萬不可只見遠方,此便需要自律輕敲你,欲望得更遠,先決條件是你需要站得更高。 曾聽羅翔老師這樣講:“人*大的痛苦,就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鴻溝。”而王小波又曾在書里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柴靜也在采訪時有過如是的思考:“我對自己感到憤怒,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 發覺所求高過所及,雖深信浪漫可以至死不渝,而去哪兒邂逅浪漫成了理所當然的難題,化為對于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我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非如我一般空想主義者在夢中成就自己又或一蹴而就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中這樣描述:“只有一件事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而每做一件事,都會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辦壞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強。”勸自己在閑暇多讀讀書吧,一本書讀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凈了,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但竹籃經過一次次水的洗禮,會一次比一次干凈;一個人每天看書可能記不住什么,但是潛意識里會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此之后—— 做覺得對的事情,然后接受它的事與愿違。“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 而作為一個地理專業的學生,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談及大學里的專業學習,無論是站在熱愛的立場上從事的研究還是僅僅為未來的畢業論文,我們窮其一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新突破,不過如宇宙中蜉蝣,而何其有幸,我熱愛地理,無法預料未來,但我實實在在地享受當下。 我有千言萬語,似洶涌奔騰的維多利亞瀑布,來傾倒我對于地理學的無限熱愛,只等一句“愿聞其詳”以名正言順地暢所欲言;所以,雖是對學習的闡述,但這注定是一篇主觀色彩濃厚的后半段落。 “先有興趣而后廣博,廣博而深邃,深邃而后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有幸之至,地理自小便是我所熱愛的。又是多么巧合,我的母親曾在出版社工作,《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便成為我不同于眾多幼兒圖畫書中*特別的一本,它不似圖畫書有著拳頭般大的文字,仿佛在對我說:“你必須慢慢熟悉我、認識我!”而它的文字常在大篇大篇的彩圖一角,緊緊縮在一起,生怕搶了壯麗世界如詩如畫的遼闊與意境。也恰巧因此,我**次認識了地理,看到了世界——澳大利亞似公主裙擺的粉色希利爾湖,冰島如通天之路的絢爛極光,菲律賓的“吃貨天堂”巧克力山群,我國大連“四月的奇跡”藍色星河墜落人間勾勒出的熒光海岸……小學時,會因為一個女孩名為“經緯”而向她投去欣賞羨慕的目光;初中讀完了《白夜行》,我沒有困于書中人物復雜的感情糾葛,而更在意真正的白夜究竟為何,但即便知曉實際的白夜并非書中所述,仍覺這一場文字狂歡是一種別樣的理科浪漫;高中的學習更是精彩紛呈,除去真正系統地開始學習地理,感悟黃河響徹天地的咆哮、叢林風雪掩不住的勃勃生機外,我還在物理中尋覓采擷地理的浪漫:“當丁達爾效應出現的時候,光便有了形狀”——峨眉佛光普照、張家界口光芒洞穿險阻…… 地理,無愧于宇宙級別的浪漫。大到宇宙星河無數光年——“宇宙”“星空”這一提及無須修飾便滿溢浪漫的詞語;小到此刻腳下一捧黃土——從這細碎的沙礫里讀出那流逝的億萬年歲月。難以計數且無一不與地理相聯系。我們的祖先前輩形容一個人知識面廣,常用一句話概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在今天的義務教育中,天文學已不專設一個科目,而地理卻在文科考試中仍占一席之地。地理和歷史又常被一同拿出來比較,但平心而論,人們多數認為歷史的確比地理要有意思得多,一科主要描述人做的事兒、一科主要描述自然做的事兒,而對于大眾來說,人畢竟要具體、親切些;電視上,歷史劇多得使人應接不暇,老百姓看得也不厭其煩,而地理大片多在科教和記錄頻道才有,受眾也少之又少。并非特立獨行,只為自己發聲:我熱愛地理遠勝于歷史,大概僅僅因為人會騙人,歷史亦會騙人,但海洋和大陸不會,即使有一天所有的感情都消亡,我們還能看見幾十億年前某顆恒星發出的光。 而我向夢想邁進的*大一步即是在大學選擇了地理科學這一專業,幽默風趣的各專業課老師如平寂夜海上的燈塔,引渡我駛向遠方的星港。地理專業老師的博學廣識是純粹又直接的,他們不像文學院教授那般需有深度的交流才可得知所謂內涵之美,也不像數理化高級人才那樣提及專業知識才能侃侃而談。他們所說的話就似前往世界各地的頭等艙機票,他們的眼睛則是可拍攝近到街角樓臺、遠至恒星軌跡的超清相機,他們向我們伸出手,僅于一間小教室,便可帶我們周游世界、遨游宇宙、和企鵝觀南極極夜、和月亮賞璀璨星河。即使他們沒去過某地,卻好像比到此一游的人們更了解那里;即使他們此生無緣外太空,卻好像早已環游宇宙多次,見怪不怪了。這,是地理人的魅力。庸俗些講,地理學子吹牛難砸自己腳,浪漫些說,地理學子的神秘使人艷羨。 當你學過的知識足以用來解釋這個世界,當你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遠遠不止眼前所看到的:你追逐著它,試圖用腳丈量、用手觸摸,想要更透徹地理解,這種吸引力帶來了下意識的求知欲,更不失為地理學的浪漫。 人文地理學之父段義孚在《浪漫地理學》一書中提道:“我所探討的浪漫主義,是一種超越尋常、超越自然性和必需性的需求。”換言之,浪漫主義是對生活常規的反抗,它“傾向于表達感受、想象、思考的極端性”。因此,他認為,浪漫主義反映在事物的兩個極端上,比如,黑暗與光明、混沌與秩序、低矮與高聳、身體與頭腦等。而“求索”乃是“浪漫的核心所在”:“探險家在沒有任何世俗補償的情況下,為探知尼羅河源頭、到達地球兩極,抑或登抵*高山峰的愿望所指引。天文學家徹夜坐在高山上或沙漠中的望遠鏡前,直直地盯著那些看似閃耀但在百萬年前就滅絕了的繁星。若有人問,為何如此?我想答案大概是,有些人在廣袤與無垠前感到無比滿足;他們雖追逐精確的事實,卻是真正的浪漫主義者。” 而對于地理學的專業學習何嘗不是我們和地理的一場“雙向奔赴”? 于你于我,現還無須探險求索,只是周游、旅行,山川河流、人文情懷本身就足夠浪漫,其神秘主義氣息吸引著你我去身臨其境,正像喬治·馬洛里所說:“因為山就在那里。” 引用我*欣賞的詞人蘇軾的一句詩來道一句未完待續吧:“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輔導員評語 你和地理學的雙向奔赴何嘗不是浪漫?熱愛是什么?熱愛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讓你在探究中享受,正因為有了熱愛生活才會變得多彩,就像你對地理的求索。大學伊始,熱愛的專業、崇敬的老師,美好的一切才剛剛開始,屬于你的劇本剛剛上演。珍惜短暫的大學時光,在地理世界里翱翔,做好人生規劃,朝著屬于你的星辰大海邁進吧!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新時代大學生入校體驗 作者簡介
唐永超,男,山東師范大學助教,學生思政輔導員,山東壽光人,中共黨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講《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個人成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安全教育》等課程,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及其他省部級以上基金4項,以第一作者發表CSSCI論文3篇,發表中文核心及以上層次學術論文9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