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9942
- 條形碼:9787010229942 ; 978-7-01-02299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內容簡介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立足東北老工業基地,以若干國有企業為對象展開調研,以質化研究為主線,以家鄉研究為進路,綜合運用口述歷史法、觀察法、文獻法等方法,呈現了三代“單位人”在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生活史! 秵挝恢谱冞w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引入時間與空間的維度,通過綜合性、縱貫式的總體鋪陳與具體化、動態感的個體記憶,交織出單位制變遷的整體軌跡及不同單位的多元樣態,梳理出單位制與“單位人”的互構關系,進而追問“單位人”的命運。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目錄
一、單位制與“單位人”的關系: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將“單位人”生活史帶人研究視野的中心:與既有研究的對話
三、走進工廠田野:總體思路與具體方法
第二章 單位制、“單位人”及其生活史:理論概念與經驗維度
一、理論概念:單位制、“單位人”與生活史
二、經驗框架:單位制形成、發展與變遷的總體性脈絡與階段性特征
第三章 感召與回應: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生活史(1978-1992年)
一、回到生產中心: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生產生活
二、工人階級的重塑: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政治生活
三、“家廠合一”: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家庭生活
四、和合與共: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社會生活
五、為生產動員: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文體生活
六、單位制演變時期的“單位人”時代演變與個體重塑
第四章 變遷與重塑: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生活史(1992-2003年)
一、以市場為準繩: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生產生活
二、組織、身份與認同的分化: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政治生活
三、多元與流動: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家庭生活
四、權力一利益指向: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社會生活
五、回應市場化:單位制消解時期的“單位人”文體生活
六、單位制消解時期的組織轉型與個體實踐
第五章 分化與實踐: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生活史(2003年至今)
一、國家、市場與社會的重塑: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生產生活
二、認同的再造: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政治生活
三、回應與重構: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家庭生活
四、邁向現代性: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社會生活
五、面向新時代:后單位社會的“單位人”文體生活
六、單位制變遷與“單位人”命運的相互嵌入
第六章 建構與行動:國家、體制與生活史
一、單位制變遷的總體脈絡
二、“單位人”的生活史演變
三、變遷中的單位制與“單位人”
第七章 結語與展望
一、結語:單位制與“單位人”的未來
二、展望:對研究的省察與再思
參考文獻
附錄 口述訪談提綱
后記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節選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一)單位變遷的歷史軌跡 站在歷史發展的視野下,單位以及“單位人”均處于動態的變遷過程。本書所講的單位制變遷,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國企改制與單位轉型,而單位變遷之前的起承轉合也會在其他篇章中呈現。無論是怎樣的改變,單位制都對“單位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單位人”也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對于變遷給予回應、行動,甚至建構。這種動態互構,只有內容、形式以及程度的差別,但在任何時期都是存在的。因此,本書涉及的官方記載、口述歷史以及研究分析也都是放置在這樣一個特定長時段的歷史脈絡中呈現與闡釋的,資料收集與內容分析同樣也是嵌入在長時段的縱貫式脈絡之下的! 1.單位變遷的過程性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各大國企均在不同程度上進入了調適期,漸漸恢復生產,尋求新的發展。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企改革,這對于東北地區國企的影響更為直接。身處東北地域的一些國企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之時,還未完全嗅到變革的氣息與動向,計劃經濟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但伴隨1992年之后逐步推進以及深化的國企改革,這些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發生了改變,與前面兩個時期相比,這種變化是多元的、異質的、多向的。2003年以來,國企改制不斷規范化,這些企業因為各自的調試有了不同的發展,在此格局下,“單位人”的生活史與命運也各不相同,走向差異化。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因有著由來已久的體制依賴,一些東北國企對于改革開放的反應顯得遲滯,且企業與企業之間也有差異與斷層,體現了改革過程的復雜性與長期性。在國企改革初期,“單位人”在生產熱潮中仍體驗單位共同體的優越,僅僅對外部世界變化稍有覺察,但這種并未充分的自反性尚未轉化為真正切實的行動。在現代化企業逐步建立的階段,“單位人”群體在先破后立的改革中得以重新組合,同時也有相當多的“單位人”不得不離開,這一群體在單位制的消解中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回應。而在國企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單位制背景逐步褪去,隨著后單位時代的到來,新的“單位人”被塑造并呈現出時代特征與組織屬性! ∫虼,就縱向的單位制變遷的過程而言,單位制演變的進程既具有空間的地方性意義,也體現出復雜的整體性特征,并在每個階段都凸顯出各自不同的邏輯中軸。在單位制形成時期,恰逢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資源、精力都*大化地投人生產與生活的建設中。經歷過戰火紛飛、民生凋敝的歲月,新中國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與火熱的生產建設。因此,這一階段的單位發展的主線是生產,一切圍繞著生產,以生產作為核心。在單位制鞏固期,相對于外部世界的風波迭起,單位內部雖也有秩序的變化,但單位治理是被進一步強化的。在這一時期,單位的主要邏輯為政治,政治融入單位、融入生產、融入“單位人”的生活史。伴隨著社會變遷與市場改革,單位制不斷演變,市場、利益、效率的內涵越來越受到認可與推廣。單位制在這一階段的主要邏輯為權力-利益。這種單位制度邏輯上的演變,也在過程中形塑著“單位人”的生活世界圖景與日常實踐模式。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縱向的演變也并非簡單的、線性的。而是在進與退、順利與困境、推進與阻力之間螺旋前進的。目前已有的很多研究成果往往將國企改革和單位制變遷進行整體性的描繪,但實際上,國企改革的幾十年歷程中,從典型的單位制到后單位社會時代,從整齊劃一的“單位人”到不同角色身份的企業職工,從個體對單位的全面依賴到當下的利益依賴,單位制的演變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推演與若干事件的雕刻而不斷形成的。例如,Y廠是在經歷了幾次換型之后才尋找到與市場接軌的路徑。在產品技術更新換代的過程中,管理也在不斷調整變化,甚至也因此出現了大量人員下崗、失業、分流等現象。而相應的,H廠也在形成、鞏固與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遭遇“瓶頸”,通過改制重組才得以煥發新生。而遺憾的是處于北部邊陲的B廠,因產品技術滯后、交通不便,雖然也改制轉型,但并沒有較大的改觀。所以,從總體而言,單位的總體結構與模式在向前發展,但在每個階段卻各有不同,呈現出不同企業樣本,不同“單位人”面孔,但*終呈螺旋式前進的過程。 ……
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單位人“生活史研究 作者簡介
陶宇,本科畢業于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和博士畢業于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專業,F為長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吉林省婦女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歷史社會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等科研項目5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福建論壇》《學習與探索》等學術期刊及中央級報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中國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路徑》等2部。入選吉林省教育廳“科研春苗”人才、長春工業大學首批優秀青年學者等;曾獲民政部理論政策研究論文二等獎、民政部社會工作案例征集大賽一等獎、吉林省婦女研究學會論文二等獎、吉林省社科聯年會優秀論文獎等。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