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服務養老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8762
- 條形碼:9787030708762 ; 978-7-03-07087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服務養老研究 本書特色
金融服務養老,就是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和條件下,政府和金融機構對老年人在養老需求上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養老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研究了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基礎, 構建了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框架, 詳細考察了國外典型國家金融服務養老實踐, 嘗試性地總結了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轉型經濟體的金融服務養老模式 ; 認真總結了國外金融服務養老的經驗、教訓與啟示。通過廣泛調研和中外歷史的比較, 本書發現了金融服務養老存在的各種問題, 根據所發現的問題探索了中國金融服務養老的路徑。本書的特色是理論聯系實際, 注重理論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金融服務養老研究 目錄
**部分 導言
第1章 總論 3
1.1 金融服務養老的相關概念界定 3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綜述 9
1.3 相關文獻評述 18
1.4 研究的創新性、獨到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21
1.5 研究方法 24
1.6 研究框架 26
第二部分 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框架研究
第2章 傳統養老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31
2.1 來勢洶洶的養老問題 31
2.2 傳統養老方式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34
2.3 傳統養老資金來源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39
2.4 充分發揮金融服務養老作用的緊迫性 42
2.5 充分發揮金融服務養老的作用和意義 45
第3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產生和發展 47
3.1 金融服務養老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 47
3.2 金融服務養老的產生 49
3.3 金融服務養老的發展 51
3.4 金融服務養老的內容 54
第4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未來趨勢 60
4.1 金融服務養老現狀概述 60
4.2 金融服務養老的影響因素 63
4.3 金融服務養老的基本特征 67
4.4 金融服務養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趨勢 72
第5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基礎 76
5.1 經濟理論 76
5.2 金融理論 79
5.3 預期理論 81
5.4 需要層次理論 83
5.5 社會保障理論 85
5.6 養老保險理論 86
5.7 長壽風險管理理論 87
5.8 社會管理理論 89
5.9 其他理論 90
第6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框架 91
6.1 金融支持理論 92
6.2 金融創新理論 94
6.3 金融深化理論 96
6.4 金融機構理論 97
6.5 金融資產理論 99
6.6 金融投資理論 101
6.7 金融風險理論 102
6.8 金融投資組合理論 105
6.9 金融監管理論 108
6.10 金融審計理論 109
6.11 其他金融理論 111
第7章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完善的緊迫性 112
7.1 金融服務養老的風險表現 112
7.2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完善的重要性 115
7.3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完善十分緊迫 118
7.4 總結 121
第三部分 金融服務養老模式及國際經驗研究
第8章 國外養老服務現狀分析 127
8.1 國外養老服務概況 127
8.2 美國養老服務 137
8.3 日本養老服務 141
8.4 英國養老服務 144
8.5 德國養老服務 147
8.6 新加坡養老服務 150
第9章 國外金融服務養老模式及其差異 153
9.1 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服務養老模式 153
9.2 新興經濟體的金融服務養老模式 159
9.3 轉型經濟體的金融服務養老模式 163
9.4 國外不同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養老模式 166
第10章 國外金融服務養老的風險防范 172
10.1 高度重視金融服務養老監管與管理 172
10.2 有效防范金融服務養老風險 175
10.3 建立合理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 179
10.4 構建恰當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框架 182
10.5 成立專門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機構 186
10.6 依法進行金融服務養老監管 188
第11章 國外金融服務養老的經驗與教訓 190
11.1 充分發揮金融服務養老的作用 190
11.2 注重防范金融服務養老風險 194
11.3 不斷強化金融服務養老運行監管 196
11.4 設立專門的金融服務養老管理機構 199
11.5 日益完善金融服務養老體系 203
11.6 提供金融服務養老法律保障體系 206
第12章 國外金融服務養老的啟示與參考借鑒 210
12.1 對相機進行金融服務養老預期引導和調節的借鑒 210
12.2 對合理控制金融服務養老風險的借鑒 215
12.3 對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的借鑒 219
12.4 對注重發揮金融審計獨*監督作用的借鑒 222
12.5 依法對金融服務養老進行監管的借鑒 226
第四部分 金融服務養老運行、風險防范與監管問題研究
第13章 金融服務養老運行、風險防范與監管問題概述 233
13.1 金融服務養老運行問題 233
13.2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問題 239
13.3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問題 242
第14章 金融服務養老供求失衡問題 248
14.1 金融服務養老的需求問題 248
14.2 金融服務養老的供給問題 253
14.3 金融服務養老供求不平衡問題 258
14.4 金融服務養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 262
第15章 金融服務養老創新問題 267
15.1 金融服務養老機構的創新問題 267
15.2 金融服務養老產品的創新問題 269
15.3 金融服務養老服務的創新問題 272
15.4 金融服務養老業務的創新問題 274
15.5 金融服務養老方式方法的創新問題 275
15.6 金融服務養老制度的創新問題 277
15.7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的創新問題 278
15.8 金融服務養老模式的創新問題 280
第16章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問題 282
16.1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問題概述 282
16.2 金融服務養老的系統性風險問題 285
16.3 金融服務養老的非系統性風險問題 288
16.4 金融服務養老的信用風險問題 289
16.5 金融服務養老的市場風險問題 291
16.6 金融服務養老的操作風險問題 292
16.7 金融服務養老的流動性風險問題 293
16.8 金融服務養老的欺詐風險問題 294
16.9 金融服務養老的其他風險問題 295
16.10 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服務養老支付危機的連鎖效應問題 297
第17章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機制問題 299
17.1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問題 299
17.2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機制障礙 302
17.3 金融服務養老監管效率問題 304
17.4 與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機制相關的其他問題 308
第18章 金融服務養老審計監督與法律保障問題 314
18.1 缺少審計監督的金融服務養老難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14
18.2 金融服務養老的金融審計監督問題 315
18.3 金融服務養老審計監督體制機制問題 317
18.4 金融服務養老的法律保障問題 318
第19章 金融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3
19.1 銀行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3
19.2 證券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5
19.3 保險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6
19.4 信托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8
19.5 基金服務養老體系問題 329
19.6 總結 331
第20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數學模型構建及分析 333
20.1 前人對金融服務養老的相關量化分析 333
20.2 金融服務養老的成本收益分析 334
20.3 金融服務養老的需求模型構建 337
20.4 金融服務養老的消費需求模型構建 340
20.5 金融服務養老的儲蓄需求模型構建 343
20.6 金融服務養老的投資需求模型構建 345
20.7 金融服務養老的供給模型構建 349
20.8 金融服務養老的風險模型構建 351
20.9 總結 353
第21章 金融服務養老一般問題的實證分析 354
21.1 養老資產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 354
21.2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普遍性問題的實證分析 362
21.3 金融服務養老滿意度問題的實證分析 368
第22章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的實證分析 373
22.1 基于動態博弈模型的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分析 373
22.2 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 與監管實證分析 380
22.3 基于VAR模型的年金收益率風險來源實證分析 386
22.4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防范與監管存在的問題 393
22.5 總結 394
第23章 中老年家庭風險金融資產參與的實證研究 395
23.1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396
23.2 研究設計 397
23.3 實證分析 401
23.4 結論與啟示 408
第24章 現有金融服務養老的風險防范與監管完善問題總結 410
24.1 金融服務養老的各種創新問題 410
24.2 金融監管難以克服金融服務養老風險問題 411
24.3 金融服務養老的金融審計監督問題 413
24.4 金融服務養老的不良預期問題 414
24.5 金融服務養老風險預期的持續性問題 416
24.6 金融服務養老的制度配套不完善問題 418
第五部分 金融服務養老的中國路徑研究
第25章 金融服務養老的中國路徑研究總述 423
25.1 路徑、路徑依賴與路徑選擇 424
25.2 金融服務養老的路徑依賴與路徑選擇 426
25.3 走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服務養老路徑 428
25.4 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服務養老路徑的實施步驟 434
第26章 切實解決金融服務養老的供求失衡問題 437
26.1 不斷地增加金融服務養老的需求 438
26.2 確保持續的金融服務養老供給 440
26.3 努力實現金融服務養老的供求平衡 447
第27章 努力實現金融服務養老各方面的創新 450
27.1 推進養老基本金融設施創新 450
27.2 不斷推進金融服務養老的產品創新 452
27.3 及時推進金融服務養老的服務創新 458
27.4 推行規避業務風險的金融服務養老創新 460
27.5 實現金融服務養老方式方法的創新 461
27.6 進行金融服務養老的制度創新 464
27.7 推動金融服務養老的監管創新 467
27.8 進行金融服務養老的模式創新 468
第28章 防范金融服務養老運行中的各種風險 471
28.1 防范金融服務養老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471
28.2 防范金融服務養老所帶來的非系統性風險 473
28.3 增強金融服務養老參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 475
28.4 全程防范金融服務養老風險 477
28.5 建立金融服務養老信息平臺 480
28.6 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養老運行、風險防范機制 482
第29章 建立和健全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機制 485
29.1 “一行兩會”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體制機制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485
29.2 構建金融服務養老的監管體制 487
29.3 構建金融服務養老監管(監督)作用機制 496
29.4 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養老供求平衡機制 500
29.5 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養老監管合作機制 503
29.6 繼續完善金融服務養老政策實施機制 505
第30章 建立和完善中國金融服務養老的審計監督體制機制 508
3
金融服務養老研究 節選
**部分 導言 本部分主要從總體上分析金融服務養老的概況。在金融服務養老相關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本部分梳理了國內外文獻并進行了評述,闡述了研究的創新性、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社會意義和研究方法,由此構建了金融服務養老的研究框架。這是金融服務養老的總論。 第1章 總論 近些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 問題日益突出,引起黨和政府及學術界等的普遍關注。早在2016年5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中央高層站在國家層面如此重視養老服務、養老產業的發展,前所未有。傳統的服務養老主要屬于民政、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領域,而在金融領域內如何開展養老服務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本書正是根據金融服務養老的需要而展開研究的。 1.1 金融服務養老的相關概念界定 金融服務養老涉及的學科范圍較廣,主要是人口學、社會保障學、社會學、心理學、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主要領域是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養老、養老服務、金融服務養老、投資和消費等。本書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此基礎上構建金融服務養老的理論框架。 1.1.1 金融 金融一詞的英語是finance,原意為終結、期限,后來逐步演變為償還、支付衍生,包括支付、繳納的含義。到18世紀,finance表示金融管理,是指專門從事資金借貸的商人。在漢語中,“金融”一詞*早出現在1915年版的《辭源》中,其解釋為“金錢之融通”。由此可見,中國真正出現金融是20世紀的事了。金就是資金,融就是融通,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金融從起源到發展,貫穿其中的核心職能是金融中介服務,是資金融通的服務。Merton和Bodie (1995)將金融定義為在不確定條件下金融資源的跨時空配置。 金融源于日常生活并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是經濟的血液。伴隨著貨幣與信用的相互滲透,金融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資金融通的過程,并覆蓋投資和保險等領域。投資、保險、信托、租賃與資金融通活動結合起來,成為金融。所以,金融就是信用貨幣的融通。也就是說,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交易制度等都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金融可以被界定為涉及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信用、以證券交易為操作特征的投資、商業保險及以類似形式進行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黃達,2012)。 與財政的無償性不同,金融是一種有借有還的有償性活動。國外的金融同國內的金融區別很大:國外的金融通常是指對資源進行跨期配置,而國內的金融通常是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由此可見,金融的本質是跨時間、跨空間的資源配置。與財政相比,金融*大的特點是有償性。金融活動要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借了不還,整個活動就都會受到影響甚至中斷。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各經濟行為主體的生產、經營、消費、支付等活動都需要貨幣來支付。有資金盈余的經濟行為主體把資金存放在銀行中或進行投資,存在資金短缺的經濟行為主體通過各種方式融入資金。金融有微觀金融與宏觀金融之分。它們對高就業、高經濟增長、低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都有重要的影響。 1.1.2 服務 服務是一個含義比較廣泛、十分模糊的概念。服務有體力的服務和智力的服務之分。在經濟學中,服務被視作個人、某些社會組織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某種設備、工具等媒介為消費者個人、社會群體及整個社會提供旨在滿足其某種特定需求或增進社會總福利的一種或一系列活動。任何服務都是供給與需求的統一。 養老服務涉及養老與服務兩個關鍵詞,指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滿足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養老服務涵蓋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旅游、健身娛樂、金融等多個領域的服務,見表1-1。 人人都需要服務。人都有老的時候,老了由于“返老還童”就更需要服務。在人年老之后,很多日常活動都難以自理,并且社會上缺乏能滿足老年人需要的產品,因此,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務,甚至是一些針對老年人的創新服務。如果不能獲得服務,養老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養老服務的對象具有特殊性,即從年齡上來說一般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養老服務是一種針對老年人身心、家庭等的家庭照顧、專業護理、權益維護和金融服務等,通過養老服務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和社會活動的參與度。 有養老,就有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朝陽產業。它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和階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養老服務業是一個涉及面廣、內容眾多、產業鏈長的綜合產業體系。養老服務包括基本生活服務、護理服務、健身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和金融服務等。其中,金融服務是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和方式。特別是在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服務。經濟的發展需要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或金融服務。同樣,社會進步也需要各種不同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隨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日益完善。沒有相應的金融服務,經濟社會就難以獲得發展。金融服務養老水平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反映。 1.1.3 金融服務 盡管金融中介機構從事相關金融服務已經有了相當長的歷史,但由Freeman(1979)首先創造的金融服務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在詞典上,“金融服務”(financial services)還是一個新近出現的詞。在養老日益社會化服務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務應運而生。什么叫金融服務呢?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術界或實際工作部門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英國著名學者Meidan(1983)和Meidan等(2000)認為,所謂金融服務,就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收益使其獲得滿足的活動。根據他們的觀點,金融服務包括由銀行、保險公司、房產互助協會、信用卡發行商、投資信托、股票交易、特許和租賃公司、轉賬清算(國民儲蓄)銀行、單位信托、金融公司等提供的資金服務。他們關于金融服務一般性特征的研究來源于美國的科特勒(2001)、芬蘭的格羅魯斯(2002)和英國的佩恩(2003)等學者的觀點。他們中的有些人嘗試從提供服務和享受服務的角度進行界定,即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提供金融商品或其他滿足金融活動參與者或客戶需求的業務活動(劉媛,2013)。有的學者從特征上認為,金融服務就是面向受托責任和雙向信息交流而提供的資金往來活動。還有的學者從內容方面界定認為,金融服務是指在一定的金融制度安排下,由金融機構或個人為消費者提供的處理資產及其相關事務的商業性服務。我們認為,金融服務就是需要資金融通方憑借其資金、資產或權屬與專門的金融機構進行的資金往來活動。 在現代經濟金融相融合的大背景下,養老作為居民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金融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代社會的養老需要得到金融的服務。金融服務什么呢?或者說金融服務的本質或內容是什么?我們認為,金融服務的本質是為需求者的金融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或創新金融產品。把金融服務看作服務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從營銷學角度出發的。金融服務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資金流或金融資產流的處理和理解。不同的金融服務涉及不同的信息,會對金融服務的嵌入造成不同的影響。金融信息在此過程中既是投入品又是產出品。提供和改善金融服務的關鍵是金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 在金融后面加上服務,表明這種服務是一種與金融有關的服務。金融部門是一個服務部門,金融業是一種服務業,金融從業人員是一種服務人員。如果我們不再將金融作為一種制度而是作為一種服務,就意味著對金融的認識的轉變。現代經濟社會的運行離不開金融,因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存在與發展需要金融的支持或金融提供的服務。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行業、部門或地區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務。金融支持越大、服務越好,那么,它們應越有生機和活力。 金融服務廣泛涉及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和金融信息服務等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金融服務包括的服務內容眾多,如貨幣支付和轉移服務、存款服務、貸款服務、信用卡服務、手機銀行服務、網上銀行服務、投資銀行服務、證券經紀服務、風險投資服務、保險服務、保險輔助服務、再保險服務、組合養老金服務、信托交易服務、基金交易服務、新金融服務等。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服務路徑更直截了當,金融服務內容在不斷地增加,金融服務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此外,由中央銀行或政府機關提供的金融制度、金融監管、金融政策、金融法規也是金融服務的重要內容。金融服務是雙方在長時間內一系列的雙向交易。這種交易方式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收集到交易者關于賬戶使用、賬戶余額、儲蓄和投資行為、信用卡購買、儲蓄頻率、信用情況、資產情況等資金或資產及其變化的信息。金融服務就是金融服務者提供服務,被服務者獲得服務的過程。服務與被服務,提供服務與獲得服務是雙向的互動。 對于養老行業或養老事業來說,其也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務。這樣,老年人可能會過得更美好、更幸福。離開了金融服務,養老可能是缺乏效率的。因此,金融服務養老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越需要金融服務養老。張巖松(2016)認為,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老年人正或主動地或被動地與金融業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另外,金融業要順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出一系列適合老年人的金融產品,從而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其安享晚年。金融在養老服務中大有可為。 1.1.4 養老 養老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因為人人都有老的時候。養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不僅是因為生存是人類的**需要,還因為老年人在喪失了自我謀生的能力后需要社會給予保障,使他們老有所養。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養老方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是任何社會都必須妥善解決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經濟資助來源于何處、如何來源,老年人能否得到照顧、獲得什么樣的照顧,能否獲得情感安慰、獲得安慰的程度,以及能否獲得物質上與精神上的滿意服務等,都涉及養老的內容。養老意味著需要服務,服務是養老的中心內容。 養老需要有養老產業、養老基金和養老制度,它們是養老的有機統一體。養老產業服務就是通過各種研發與生產應用提供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的全方位、全過程服務。養老產業隨著養老需求的升級換代而高級化,由養老產業所形成的養老產業市場越來越發達。養老需要養老金,包括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養老基金是一種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會保障基金的一部分。有了基金(或通常意義上的資金),養老才有保險。養老基金的設立、投資、運營管理為養老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老年人生存的重要保證。老年人享受相關的養老服務,很需要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撐。養老保險基金由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勞動者共同負擔,由專門的社會保險機構籌集、運營和管理。勞動者、單位及國家在養老保險上各有權利和義務。 1.1.5 金融服務養老 何為金融服務養老?到目前為止,它有不同的稱謂,有的叫養老金融,有的叫養老服務金融(岳磊,2016),有的叫金融服務養老(胡繼曄,2017),還有的叫服務養老金融(孫博,2015)。國外一般叫養老金資產配置或養老資產配置,這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根據學術規范和實際需要,我們主張使用金融服務養老。根據我們的研究,所謂金融服務養老,就是人們在走向老齡化的過程中,政府和金融機構等對有養老需求的人們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這說明了服務的主體是政府和金融機構,服務的客體,即對象是有養老需求的人們,是供求的實現,即他們需要金融服務,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而前提條件是人們走向老齡化的過程中。這些服務包括養老制度方面的服務、養老產品上的服務、養老資金上的服務、養老資產上的服務、養老權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