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漢代詩歌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6213
- 條形碼:9787301326213 ; 978-7-301-32621-3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代詩歌新論 本書特色
對于漢代詩歌的研究,長期以來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盲點。少有一部全面梳理漢代詩歌發(fā)展史、評析漢代詩歌價值的著作。漢詩研究多作為文學史的一章出現(xiàn)。上世紀前期對于漢詩的研究,多圍繞漢樂府的文學價值評價、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歸屬、李、蘇詩是否偽作假托等,僅有的幾部專著,如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陳鐘凡《漢魏六朝文學》、王易《樂府通史》等,漢代詩歌都只是作為專門章節(jié)出現(xiàn),著眼點也主要在樂府。49年之后對于漢詩的研究,又多側重于用階級矛盾來分析漢代下層詩歌,也沒有從歷史、文學發(fā)展角度來全面分析漢代詩歌,且以論文形式出現(xiàn)。直至《漢代詩歌新論》出現(xiàn),始有全面而系統(tǒng)的專論。
《漢代詩歌新論》寫于上世紀90年代,在當時就算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不僅仔細探討了漢代詩歌本身的特點,還將漢代詩歌置于整個文學史乃至歷史的背景下進行討論,結合先秦至漢代,以及漢初由休養(yǎng)生息、力量漸蓄,到武帝時期國富力強、力求開拓的歷史發(fā)展,而漢代詩歌的繁榮發(fā)展正是與這段時期的歷史變革相輔相成這一情況,深入分析了漢代詩歌承前代詩騷而來,卻以新變古,新中有古,“以故為新,以俗為雅”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漢詩的發(fā)展過程,也是其他文體的發(fā)展過程,甚至是整個文化傳統(tǒng)的發(fā)展過程。這種從歷史角度把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對其他學科的研究也有借鑒作用。此前從未有書如此全面整體的分析漢代詩歌。哪怕到今天,漢詩相關著作也多是重于單篇鑒賞的普及型讀物,專著寥寥,更沒有一本研究漢代詩歌的專著,在廣度和深度上能超越此書,這也是我們極力主張重新出版這本書的原因。
漢代詩歌新論 內容簡介
《漢代詩歌新論》有別于其他四平八穩(wěn)斷代文學史的寫法,從中國詩歌目前有名的懸案——有名字留存的比如流行的李陵、班婕妤詩歌等,是否偽作假托開始,用一半的篇幅,講述了為何漢代詩歌詩人寫詩不留姓名,漢代詩歌觀念與實際的矛盾,一方面繼承發(fā)展先秦文化藝術的傳統(tǒng),逐漸確立儒家詩教統(tǒng)治地位,一方面,真正有活力的漢代“俗”詩處于自在發(fā)展、自由競爭的狀態(tài),并因取得上層或無意或有意的支持,對過去的“雅正”形成挑戰(zhàn),*終終于被承認為“古詩”,成為了新的雅正形式。本書前三章“詩人沒有桂冠”“四言詩歌的僵化與異化”“楚歌、騷體的興衰和定型”仔細分析了漢代中前期文學發(fā)展的暗流涌動,第四章“漢武帝的挑戰(zhàn)——樂府機構的立廢”,則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帝王振興國家的意志,甚至近乎荒誕的行為,同樣可以與歷史前進的方向一致,雅俗的取代更新不可逆轉,漢樂府的發(fā)展無疑很好證明了這一點。 本書的后三章,則濃墨重彩的渲染了兩漢詩歌的藝術和美,這種美不是后世被格律局限禁錮的鐐銬之美,而是先民的活潑的鮮明的生命力。如同本書作者一直想告訴讀者的,漢代的詩歌,有一種被長期忽視的東西,血性,質樸、純真,以及*重要的自由揮灑不受拘束的精神。這恰恰是詩歌所以存在的理由。漢代詩人為后來所稱道,實在是因為它們順承了人的天性。所以,在漢代什么樣的詩歌格式都存在,不像唐朝興盛的是整齊的律詩。詩歌的內容、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多姿多彩,比如大部分的明曉如話、樸實又夸張的漢樂府;為后世所推崇、言其接續(xù)風騷的漢代五古,可諷喻可寓言甚或夾雜讖緯的漢代雜歌謠辭。
漢代詩歌新論 目錄
章 詩人沒有桂冠
一、公卿、詞臣及詩人
二、詩歌觀念的雅俗新舊
三、詩歌作者的社會群體
第二章 四言詩歌的僵化與異化
一、四言詩的僵化
二、四言詩的異化
三、四言詩歌的復蘇
第三章 楚歌、騷體的興衰和定型
一、楚歌的興衰軌跡和悲歌特色
二、騷體的發(fā)展與楚辭的經典化
第四章 漢武帝的挑戰(zhàn)——“樂府”機構的立廢
一、漢武帝的文化藝術方針
二、郊祀的發(fā)展與樂府的設置
三、武帝的功過與雅俗的較量
第五章 都邑人民的歌——兩漢樂府古辭
一、樂府歌曲的分類與樂府古辭的由來
二、都邑人民的歌
三、樸實而夸張的敘事詩歌藝術
第六章 下層文人的詩——漢代五言古詩
一、五言體的由來和五言詩的成立
二、下層文人的詩
三、清麗而如話的抒情詩歌藝術
第七章 思想政治的輿論工具——兩漢雜歌謠辭
一、讖緯迷信與聽謠行政
二、封建階級群像的寫照
后記
漢代詩歌新論 作者簡介
倪其心(1934—2002),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并留校任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獻學家。曾任《全宋詩》總編纂之一。主要著作有:《韓愈》(中華書局 1985)、《?睂W大綱》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漢代詩歌新論》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0)。論文有《漢武帝立樂府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5)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