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包郵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作者:曾利沙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B5 頁數: 312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78.4(8.0折) 定價  ¥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1501
  • 條形碼:9787030721501 ; 978-7-03-07215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本書特色

來看看翻譯時會經過哪些認知過程,“義”和“意”是如何體認的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翻譯過程認知機制研究的“基于‘義-意’體認與建構融通的新范式:解碼-自證/他證-編碼”連續統,突破了傳統意義三角論的“解碼-編碼”識解模式的窠臼。主要內容:1)系統性論述了翻譯過程起始點——理解過程中意義解碼所涉及的各種體認形態;2)系統性論述了不同思維形式與思維特征在“編碼-解碼”過程中的橋接導引作用;3)論述了“解碼—自證/他證—編碼”識解機制新范式的特點及其應用;4)系統性論述了關涉“義-意”識解的不同形式及其定性概括與翻譯表達的原理;5)創新性地提出翻譯認知研究的多維綜合理論模式:語篇-認知語言學界面理論:語境參數論,以及“主題及主題傾向關聯性融合”的語篇翻譯認知理論框架。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 導論 1
第二章 認知思維與翻譯過程研究的概念辨析 9
2.1 概說 9
2.2 “認知”與“認知過程”及相關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1
2.3 “體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3
2.4 “思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5
2.5 “翻譯”與“翻譯過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8
2.6 “研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9
2.7 “理解”與“表達”研究的內涵與外延 22
2.8 小結 23
第三章 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與建構研究的哲學基礎 24
3.1 概說 24
3.2 “義—意”識解與表達體認研究的哲學基礎 25
3.2.1 “義—意”識解研究的科學哲學觀 27
3.2.2 “義—意”識解研究的實踐哲學觀 29
3.2.3 “義—意”識解研究的分析哲學觀 32
3.2.4 “義—意”識解研究的價值哲學觀 33
3.2.5 “義—意”識解的本體論研究觀 34
3.2.6 “義—意”識解研究的方法論哲學觀 35
3.3 “義—意”發生論的心理學基礎 37
3.4 “義—意”體認與建構宏觀—微觀理據 38
3.4.1 宏觀理據 38
3.4.2 微觀理據 39
3.5 “義—意”的形態特征與研究內容 41
3.6 小結 44
第四章 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識解與建構的認知機制 45
4.1 概說 45
4.2 自然環境體認與時空感知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5
4.3 社會體認與角色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7
4.4 生活體認與關系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8
4.5 形象體認與情感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0
4.6 感官體認與精神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3
4.7 經驗體認與心智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5
4.8 靜態與動感體認互動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7
4.9 英漢文化共性與差異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9
4.10 小結 61
第五章 “解碼—自證/他證—編碼”模式:“義—意”體認—建構過程連續統 62
5.1 概說 62
5.2 “解碼—自證/他證—編碼”認知過程研究的拓展維度 68
5.3 “義—意”體認與建構的翻譯過程心理激活鏈 69
5.3.1 符號激活概念,概念激活義素 71
5.3.2 義素激活內涵,內涵激活特征 75
5.3.3 特征激活意象,意象激活形象 76
5.3.4 想象激活參與,參與激活體驗 77
5.3.5 體驗激活知覺,知覺激活辨析 78
5.3.6 辨析激活判斷,判斷激活“義—意” 80
5.3.7 義—意激活語境,語境激活模擬 82
5.3.8 模擬激活行為,行為激活關系 83
5.3.9 關系激活參數,參數激活關聯 84
5.3.10 關聯激活描述,描述激活建構 87
5.4 小結 90
第六章 “義—意”體認與建構過程中的認知思維形態 92
6.1 概述 92
6.2 認知思維運作原理與思維規律表征 94
6.3 “義—意”體認與建構的認知思維形式與形態 96
6.3.1 概念范疇思維的認知模型 96
6.3.2 命題語義推導思維與規律表征 98
6.3.3 預設或前提推導思維認知機制 101
6.3.4 “含義—意向”推導認知機制的可證性 102
6.3.5 經驗邏輯思維與批判思維 105
6.3.6 交際語用意圖推理思維 106
6.3.7 事理邏輯推導思維 108
6.3.8 情感邏輯推理思維 109
6.3.9 形象邏輯推導思維 111
6.3.10 關聯邏輯推論思維 113
6.3.11 宏觀—微觀多維度綜合思維 114
6.4 小結 117
第七章 語境參數理論框架下的翻譯認知過程研究 119
7.1 概說 119
7.2 認知—語篇語言學理論的不足與局限 121
7.3 傳統語境論的不足與局限 123
7.4 語境參數的性質與定義重構 124
7.5 語境參數理論的可推論性假設 126
7.6 語境參數的語境化認知機制與運作原理 127
7.7 語境參數的分類方法與范疇化拓展 130
7.8 語境參數的理論職能與認知運作機制 133
7.8.1 語境參數的排他性認知機制 134
7.8.2 語境參數的可分析與可闡釋認知機制 136
7.8.3 語境參數的可操作性推導認知機制 138
7.9 小結 141
第八章 隱喻“義—意”識解與表達的主客觀理據 143
8.1 概說 143
8.2 隱喻“義—意”識解與表達的范疇化研究 145
8.3 隱喻“義—意”識解與評析的語境適切性原則 146
8.4 隱喻“義—意”的體認機制與創譯性主客觀理據 147
8.5 隱喻“義—意”識解推導的主客觀理據與規則演繹 150
8.6 隱喻“義—意”的知識圖式建構與主客觀闡釋機制 152
8.7 隱喻“義—意”識解的形象思維特征與主客觀理據 153
8.8 隱喻“義—意”識解的心智空間與概念整合之主客觀理據 155
8.9 隱喻“義—意”識解的生活形象體認之主客觀理據 158
8.10 小結 160
第九章 文學翻譯認知過程的本質屬性與譯者主體性 162
9.1 概說 162
9.2 語境張力與意義的動態建構性 163
9.3 譯者主體性與譯者能力結構 163
9.4 文學語言的意境體認與藝術再現 164
9.5 人物情感“義—意”體認的程序性描寫與藝術表現 168
9.6 人物性格特征與語勢“義—意”形態識解的藝術表現 172
9.7 召喚結構的“義—意”體認與藝術再現和表現 174
9.8 行為事態“義—意”的情景化體認與藝術再現 175
9.9 人物關系“義—意”的體認及其藝術再現和表現 177
9.10 小結 178
第十章 語篇“義—意”識解與表達閾限:主題與主題傾向關聯性融合 179
10.1 概說 179
10.2 語篇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的宏觀—中觀—微觀理論框架 180
10.3 基本概念界定與重釋 182
10.3.1 何謂“話題” 182
10.3.2 何謂語篇“主題” 182
10.3.3 何謂“主題中心”論與解構“意義中心”論 183
10.3.4 何謂“主題傾向” 185
10.3.5 何謂“主題關聯性” 186
10.3.6 何謂“主題統攝性” 190
10.3.7 何謂“*佳關聯性語境融合闡釋框架” 191
10.3.8 何謂“語境閾限” 192
10.3.9 何謂“歷時性社會文化語境參數” 192
10.4 歷時文化語境下的主題統攝認知機制作用 194
10.5 小結 195
第十一章 宏觀—中觀—微觀視域下小說翻譯藝術表現的認知機制 196
11.1 概說 196
11.2 藝術意境再現與文學翻譯準則 197
11.3 主題及主題傾向統攝下的小說翻譯藝術表現 203
11.4 主題—意向統攝下的藝術再現認知機制 203
11.5 小結 215
第十二章 宏觀—中觀—微觀闡釋框架下的論說文與說明文文本翻譯過程闡釋 216
12.1 概述 216
12.2 論說文語篇翻譯過程的整體視域觀 217
12.3 “Measurements of a Good Life”翻譯過程認知機制闡釋 217
12.3.1 語篇“義—意”識解與表達問題解析 219
12.3.2 語篇翻譯認知機制的程序化描述 220
12.4 說明文語篇翻譯過程的認知機制與研究任務 228
12.5 Women’s Senses語段漢譯認知機制及其操作過程描述 229
12.5.1 主題中心概念的認知關聯性辨析 229
12.5.2 語段宏觀闡釋結構的建構 230
12.5.3 主題關聯性概念語義趨同的語境適切性 231
12.5.4 語境參數對主題關聯概念語義辨析的制約性 232
12.5.5 語詞概念語義的語境化趨同 233
12.5.6 語言風格的藝術再現與概念語義的語境化嬗變 234
12.6 宏觀框架統攝下的“老來樂”英譯認知機制及操作過程描述 236
12.6.1 宏觀框架結構要素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原理 239
12.6.2 話題與主題“義—意”形態的生成機制 240
12.6.3 句法邏輯語義關聯與意向性含意的識解與表達 242
12.6.4 概念語義識解的語境制約性 243
12.7 小結 244
第十三章 散文語篇翻譯體驗與建構過程解析 245
13.1 概述 245
13.2 散文風格特征及語篇翻譯過程研究的原則要求 245
13.3 散文語篇(節選)“The City Is Like Poetry”美感特征再現過程解析 247
13.4 散文語篇Altogether Autumn翻譯認知過程比較評析 251
13.4.1 語篇翻譯“義—意”識解的宏觀結構統攝機制的建構 257
13.4.2 語篇題目、主題及其傾向內涵特征突顯性 258
13.4.3 題目旨趣的語境適切性識解與表達 259
13.4.4 語篇風格特征識解與表達比較評析 261
13.4.5 主題傾向統攝下的情態意義語境適切性 263
13.4.6 經驗邏輯體認與“義—意”建構的語境適切性 266
13.4.7 人物語態形象化的語境體驗性與藝術再現 268
13.4.8 重譯及主客觀理據剖析 269
13.5 小結 272
參考文獻 273
主要參考詞典 286
展開全部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節選

**章 導論 翻譯理論與實踐以及翻譯教學研究都涉及一個共同課題,即譯者主體對客體(文本意義)的識解過程以及語言文化和思維差異導致的翻譯問題及其對策、視角與方法等。王宗炎(1984)認為,翻譯的本質在于辨義,但“義”不能反映客體全部的本質屬性。文本意義可分解為概念與句法結構的基本語“義”和語境賦予的各種含“意”,二者互為依存,因此語言學和翻譯學所論的“意義”實質上就是“義”與“意”的綜合體(簡稱“義—意”)。筆者認為,“辨義為翻譯之本”宜修正為“‘義—意’形態識解為翻譯之本”。無論是哲學研究或語言哲學研究,或語義學、語用學、認知語言學、語篇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修辭學、接受美學、闡釋學、現象學、語言哲學、文學等學科理論,“義—意”形態都滲透其中,是一切研究問題的起點,而探究其本質特征與認識規律則是終點。翻譯學科理論發展及其跨學科理論視角的一切問題都離不開對“義—意”的辨析。就翻譯研究而言,譯者對客體的這種“義—意”形態辨析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識解活動,關涉對各種思維運作機制的認識,故成為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核心問題。脫離了對各種“義—意”形態識解與表達的認知機制研究,翻譯理論有可能成為一堆空洞無物的抽象概念,會成為無本無源的純主觀的、思辨性認識,對翻譯實踐則失去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從宏觀認識層面看翻譯活動,對“義—意”形態的識解與表達可視為“解碼—編碼”兩個相互關聯的維度,或可描述為“理解—表達”的跨語言文化交際的兩個階段。劉宓慶(1999:85)用翻譯中的“解碼—換碼模式”表述翻譯理解與表達的認知思維過程,他認為理解所進入的深層系統就是獲取源語的信息系統,并將其深層概念系統轉換為目的語的深層系統。從認知思維角度看,理解與表達過程并非如此簡單。無數的翻譯實踐過程證明,從理解到表達并非簡單的信息系統的獲取或概念語義解碼與換碼的兩個階段,其間還必須經歷一個自證或他證的認知思維活動過程,兩個階段之間還有個中介環節,那就是“解碼(理解)—自證/他證—編碼”模式,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印證的連續統(曾利沙,2014a:59)。本書第五章將重點闡釋該模式的特點及通過認知翻譯過程研究表征的各種認知機制。 語言符號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是人們直接或間接地體驗各種社會歷史文化生活形態而獲得的經驗和理性認識,既有傳承性又有獨*性。前者體現為一個民族語言文化和智慧的結晶,后者則不斷賦予語言文化以新的生命,推動著社會發展。思想只有通過語言符號的編碼進行有序的、符合規范的組織才能有效地進行傳播,在人際交流中達到符合預期的溝通。從微觀認識層面看翻譯活動,譯者在解碼或理解之維階段中,首先還必須還原作者本人的“編碼”過程。原作的編碼是指作者將自己通過觀察和體驗,對各種生活現象形態和本質特征及各種聯系的感悟、思考和認識進行概念化或有序結構化的過程,其思想內容被蘊含或濃縮在主題或話題統攝下的形式結構中,且不同作者都有自己比較獨*的創作風格和表達方式。王寅(2005:17)從體驗哲學(embodied philosophy)觀出發,指出翻譯具有體認性,這種體認構成了不同語言之間具有互譯性的認知基礎。翻譯的體認性既表現為原文本是作者對現實世界的體驗和認知,又體現出譯者對原作者的體認方式和原文本語言形式與內容的認知和理解。筆者認為,譯者主體的解碼或理解過程本質上包括了對原作者編碼的識解過程;或者說,翻譯活動解碼的一個前提就是譯者在理解原文的“義—意”形態時,必須將文本中概念化了的語言符號及其有序結構形式的內容還原為特定的生活場景,即回到文本語言符號所激活或指向的特定生活形態,再考察作者是如何通過觀察、敘述或描寫視角藝術性地將生活場景和自己的創作意圖轉化為荷載各種概念“義—意”形態的語言符號。缺失了這一前提,任何譯者若只憑雙語詞典釋義或詞典譯文和自己掌握的雙語語法知識及規范,都難以獲得對原作文本思想內容完整正確的理解和表達。 然而,表達思想的語言雖然反映和摹寫生活,卻并非完全直接地表達社會生活現實,語言和社會生活現實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隔閡”,需要譯者或讀者去補充、充實、完形,甚至參與建構文本的意義。例如,從接受美學看,對于文學文本中的“空白點”“結構缺省”“召喚結構”等,需要譯者參與對這些“義—意”形態的充實或重構。這一切都需要譯者主體調動自己的各種認知思維能力,參與這些“義—意”形態的建構,只有充分識解這些隱含的或缺省的“義—意”形態,才能進入譯文的編碼維度或表達階段。孫藝風(2004:111)在論述翻譯的理解和闡釋的關系時認為,理解是闡釋的開始,闡釋是理解的深入,二者具有雅各布森(Jakobson)所論的“語內翻譯”特點。譯者不僅需要對原文做出理解,還需要對譯文生成過程做出闡釋,這就是“雙重闡釋”或“二度闡釋”。由開始理解到*后表達,譯者有時可能會發現自己理解不足或誤解、曲解原意,有意識地通過深入闡釋而自我糾正原先的理解。實質上,這就是譯者在由理解到表達過程中經歷的一種自證行為。孫藝風以對某論文摘要中的“理解是表達的前提和開端”進行英譯時出現的理解和用詞不當問題為例進行了說明,該英譯為“Comprehens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nd beginning of expression”:若孤立看,“前提”和“開端”的英譯文無懈可擊,但在英譯文語境中,beginning of expression造成歧義:①這個短語似乎是表達過程的開始,又似乎是表達過程開始之前;②源語里“開端”不是與“前提”相提并論了嗎?不然便是表達開始后(無論在開端的何處)才談到理解?他建議譯為:Comprehens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nd antedates (predates) expression,這就是自證的互證行為:一方面證明他者的不當之處或誤譯,說明成因;另一方面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詞擇義,從語義邏輯角度做出有理據的闡釋,以證明自己譯文的語境適切性。 這種現象說明翻譯過程中認知邏輯導向的作用,由于雙語的語言概念及表達的差異性、多義性、歧義性、模糊性、多變性、語境依賴性,譯者主體必須對自己選詞擇句的主客觀性做出有理有據的自證或他證,即對“義—意”形態識解與表達的確證。譯者一般都會經歷一種證明自己的某種理解是正確或不正確的,或證明他者的某種理解是正確或不正確的過程。確證主義觀認為,要確證一個事物就必須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進行,而主觀和客觀的確證都需要知識(陳嘉明,2003:90)。當代西方知識論中產生了證據主義(evidentialism),明確主張確證完全取決于證據,認為某一信念在認識上的確證是由認識者有關該信念的證據的性質所決定的,其代表人物是齊碩姆(Chisholm)、費德曼(Federman)等(陳嘉明,2003:222)。確證主義觀對認知翻譯過程研究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多種譯本的譯文評價,更需要主客觀理據的確證。如上文引用的實例就要求譯者對選詞擇義具有敏銳的邏輯關系辨析之認知思維能力。 翻譯理解與表達的確證過程是譯者主體認知思維發揮其作用的過程,也是調動各種相關理論和經驗結構知識互動互參的認識過程。只有通過積極的認知思維,運用各種潛在的交叉學科理論知識,充分把握了文本“義—意”形態并經過驗證或確證后,才能進入譯文“編碼”或“表達”階段。故“解碼—自證/他證—編碼”結構鏈模式基本上涵蓋了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的各種認知思維或心智活動,翻譯的復雜性與豐富性都體現在這一結構鏈中。 基于此種認識,本書提出一種新的論斷(hypothesis),即譯者對語言文化翻譯理解與表達的自證與他證能力高低取決于他/她對不同社會歷史文化生活體驗感受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對語言反映生活但并不直接摹寫生活這一關系的認知度。譯者若要正確理解與表達原文語言蘊含的“義—意”形態,必須在認知思維活動中通過各種手段還原語言所描寫的形態各異的社會生活場景,感受和理解各類人物內心活動的不同特質、體會人物內心情感及人物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或再現自然景物所激發的共鳴等,然后驗證語言符號解碼與編碼的各種內在邏輯聯系,在此基礎上再參與語境化意義(contextualized meaning)的重構。由此而生的一個重要理論觀點是:理解語言就是理解生活、理解語言的意義就是體驗感受人生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曲折跌宕、艱難困苦、快意幸福等的生活經歷;翻譯理解與表達的過程就是基于對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人生階段的人生百態所體驗的“義—意”的建構過程。這些體驗形態包括社會體驗、自然體驗、人生體驗、形象體驗、情感體驗、感官體驗(味覺、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經驗體驗、時空間體驗、關系體驗、心智體驗、角色體驗、文化體驗、視角變換體驗等多向度思維視角的綜合運用。這就是筆者在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中提出“‘義—意’體驗與建構融通式”創新模式的體認語言學基礎,該模式也是認知翻譯過程研究核心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種翻譯理論只有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才能深入剖析翻譯活動的變化規律,揭示實踐主體對改造客體的價值取向中的原則認識或對策方法,并由經驗感性認識上升為普遍理性認識,再上升到實踐理性認識。這就是本書研究的宗旨和理論研究目標。 為了深化和拓展翻譯研究的維度和廣度,本書奉行問題導向原則,將各種翻譯難點與重點問題作為翻譯過程認知思維研究的重點,討論的典型實例都旨在揭示復雜的文本特征,如語言的多義性、不定性、不自足性、模糊性、歧義性、變異性、隱晦性、隱喻性、間接性、缺省性、語境制約性、召喚結構、建構性、連貫性、銜接性、互文性、陌生化、風格適切性等(曾利沙,2014a:192)。在研究對象與范圍方面,本書突出宏觀—中觀—微觀互通的原則,將義素—字詞—短語—小句—語段—語篇—語境—社會—生活體驗—文化體驗—思維體驗等語言與非語言層面的各種難點問題納入翻譯認知思維機制研究中。在方法論上,本書強化了對翻譯難點重點問題解決對策的程序化、推演化、理據化、形象化、可視化解析過程,如給有些譯例配上反映生活場景和人物形象的圖片,或以圖解的方式程序性地描述思維推論的可操作性過程。這種可直觀的研究方法強化了對翻譯活動本質特征的認識,深化了對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區別與聯系的認識,并從思維運作理據層面對翻譯活動過程的認識提供了一系列可分析、可描述、可闡釋、可推論、可印證的基本概念知識,如定義、外延、內涵、前提、預設、蘊涵、含意、種屬、命題、范疇、屬性、推論,以及形象、情感特質、意象、意境、人物性格、關系、情節、矛盾沖突、藝術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再創等,將其融入典型案例的翻譯理解(解碼)與表達(編碼)過程中。 本書共十三章,**章為導論,導論對本書的研究背景與主要思路等進行了簡要說明。 第二章討論認知思維與翻譯過程研究的概念辨析,主要任務是對核心或關鍵概念做出科學界定。主要觀點是理論研究必須對概念做出明晰的外延和內涵界定,概念內涵不明必然導致概念的規定職能不明。本章將認知過程界定為“一種由一系列相輔相成的思維形式和方式聯動運作的意識活動過程”,其思維運作包括感覺、知覺、辨認、聯想、分析、推導、判斷、印證、析取、抽象、分類、概括、綜合等,并闡發了“研”與“究”的內涵特征與創新之道。 第三章闡述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與建構研究的哲學基礎。一門學科理論的發展必須具有科學基礎,尤其是哲學基礎。其主要觀點是認知翻譯研究應從哲學高度去領會或把握認知視角下翻譯研究的理論方法和系統方法,不宜局限于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維度。本章從多維視角論述了認知翻譯活動關涉的“義—意”識解與表達過程研究的主客觀互動的哲學依據,并對其研究內容進行了系統描述。 第四章論述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識解與建構的認知機制。主要觀點是認知翻譯學宏觀理論研究目標、要求、對象、任務、方法等必須與微觀翻譯實踐緊密結合,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研究不同的體認形態在翻譯認知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研究者應堅持由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玄米影院|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杭州代理记账多少钱-注册公司代办-公司注销流程及费用-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检验科改造施工_DSA手术室净化_导管室装修_成都特殊科室建设厂家_医疗净化工程公司_四川华锐 | 铁素体测量仪/检测仪/铁素体含量测试仪-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 | 水冷式工业冷水机组_风冷式工业冷水机_水冷螺杆冷冻机组-深圳市普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走心机厂家,数控走心机-台州博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气象站_气象站监测设备_全自动气象站设备_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浙江自考_浙江自学考试网 | 英语词典_成语词典_日语词典_法语词典_在线词典网 | 幂简集成 - 品种超全的API接口平台, 一站搜索、试用、集成国内外API接口 | 上海租奔驰_上海租商务车_上海租车网-矢昂汽车服务公司 | 房车价格_依维柯/大通/东风御风/福特全顺/江铃图片_云梯搬家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治疗尖锐湿疣比较好的医院-成都治疗尖锐湿疣那家医院好-成都西南皮肤病医院 | 电动葫芦|手拉葫芦|环链电动葫芦|微型电动葫芦-北京市凌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包装秤_全自动上袋机_全自动套袋机_高位码垛机_全自动包装码垛系统生产线-三维汉界机器(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 置顶式搅拌器-优莱博化学防爆冰箱-磁驱搅拌器-天津市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 活动策划,舞台搭建,活动策划公司-首选美湖上海活动策划公司 | 安徽控制器-合肥船用空调控制器-合肥家电控制器-合肥迅驰电子厂 安徽净化板_合肥岩棉板厂家_玻镁板厂家_安徽科艺美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厌氧三相分离器-山东创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品牌设计公司-LOGO设计公司-VI设计公司-未壳创意 | 手术室净化厂家_成都实验室装修公司_无尘车间施工单位_洁净室工程建设团队-四川华锐16年行业经验 | 面粉仓_储酒罐_不锈钢储酒罐厂家-泰安鑫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对照品_中药对照品_标准品_对照药材_「格利普」高纯中药标准品厂家-成都格利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搜活动房网—活动房_集装箱活动房_集成房屋_活动房屋 | Copeland/谷轮压缩机,谷轮半封闭压缩机,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防勒索软件_数据防泄密_Trellix(原McAfee)核心代理商_Trellix(原Fireeye)售后-广州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德国进口电锅炉_商用电热水器_壁挂炉_电采暖器_电热锅炉[德国宝] | 防勒索软件_数据防泄密_Trellix(原McAfee)核心代理商_Trellix(原Fireeye)售后-广州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海水晶,海水素,海水晶价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强隆海水晶厂 | 首页-浙江橙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石磨面粉机|石磨面粉机械|石磨面粉机组|石磨面粉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右手官网|右手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创新设计|医疗产品结构设计|EMC产品结构设计 | 电脑刺绣_绣花厂家_绣花章仔_织唛厂家-[源欣刺绣]潮牌刺绣打版定制绣花加工厂家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北京森语科技有限公司-模型制作专家-展览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多媒体模型软硬件开发-三维地理信息交互沙盘 |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精密机械零件加工_CNC加工_精密加工_数控车床加工_精密机械加工_机械零部件加工厂 | 西安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_微信朋友圈推广_西安度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