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95979
- 條形碼:9787569295979 ; 978-7-5692-959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精裝) 內容簡介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通過古今中西比較的潛在視角,采用從宏觀到微觀,從歷時到共時的研究思路,并將學術問題的理論探析和學術史的基本勾勒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個案分析相融合,對“生命精神”這一新時期以來重要的文學研究理論話語的生成語境、思想來源、呈現形態等問題進行必要的梳理與探討,同時,對新時期以來生命精神相關的文學研究所存在的局限與不足進行較為深入的學理性的審視和反思。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精裝) 目錄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本書結構及思路
**章 文學研究生命轉向的發生語境
**節 中國生命思想的傳承與生命精神的歷史積淀
第二節 西方生命哲學的傳人與生命精神的現代自覺
一、西方現代生命哲學思想的中國之旅
二、中西生命思想的歷史遇合與生命精神的現代自覺
第三節 時代的召喚與生命話語的回歸
一、心理基礎:社會大轉型帶來的個體生命意識復蘇
二、理論前導:“文學是人學”的發展思路中的文學主體性問題探討
三、創作基礎:文學實踐的生命書寫與生命意識的演進
第二章 文學生命問題研究與生命精神的多向度探尋
**節 古典文學生命問題的文本闡釋與生命精神傳統意蘊的發掘
一、古典文論生命精神傳統的發掘與中國文論的現代轉換
二、古典文學生命精神的當代闡發與傳統生命精神形態的呈現
第二節 生命美學對感性生命的理論還原與生命精神現代內涵的激活
一、文藝學與美學研究的融合及生命美學理論建構研究概況
二、感性和個體的凸顯與生命精神現代內涵的激活
第三節 現代新儒家文藝美學研究與生命精神民族內質和世界因素的融合
一、現代新儒家文藝關學研究的突破與現代新儒家生命精神的發現
二、民族生命精神訴求的現代性表達與生命精神民族內質和世界因素的融合
第三章 生命內涵的多元取向與文學研究的當代發展
**節 古典文學研究傳統特色的生命闡發與文學研究的當代意識
第二節 生命美學現代意義的生命理解與文學研究的感性化趨向
第三節 現代新儒家民族本位的生命詮釋與文學研究的世界視野
第四節 新時期前后文學研究中生命思想的嬗變
一、新時期以前生命研究學術傳統的回溯
二、新時期前后文學研究中生命思想的嬗變
第四章 文學研究生命轉向的審視與反思
**節 生命哲學基礎的貧弱和理論建構的西化
一、對西方生命哲學的依傍
二、呼喚具有全面意義的生命哲學
第二節 “生命”概念的泛化傾向
一、“生命”概念泛化之表現
二、“生命”概念泛化之原因
三、“生命”概念泛化之后果
四、“生命”概念泛化之應對與啟示
結語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精裝) 節選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 (二)古典文學作家作品生命精神的當代闡發研究概況 古典文學研究至關重要的一個目的便是通過對古典文學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讀,還原古代審美話語構建的本初語境,引導國人進一步接觸本民族文學經典的基本內質,深刻了解本國文化與文學傳統的精神要義,為中國文論現代話語轉換和中西文論平等對話搭建一個溝通與交流的廣闊平臺。正如前章所述,表現生命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基本屬性和根本特征。所以,三千年的中國古典文學貫穿彌漫著無窮不息的生命精神,深具人的生命精神特質。因此從生命精神角度考察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無疑是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文學藝術的鮮明特征及其根本規律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至關重要的途徑。故而不少文學研究者提倡應從生命精神的角度透視古代文學藝術,以對其根本精神和本質規律作切中肯綮的把握。古典文學領域的生命精神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新時期以來,從生命精神的角度觀照和闡釋古典文學者實不乏其人。有的側重于發生論、創作論方向,探尋其孕育和生成過程,闡釋創作者的生命意識及其審美價值觀念;有的側重于審美鑒賞方向,置身于文本世界,闡釋文本世界所蘊含的生命精神,重構作家生命世界感受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進而通過文學文本體驗生命、理解生命;有的側重于系統論、生態學方向,揭示其生命與生態的關聯。各有收獲,但其對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闡釋都歸屬和指向對生命精神的張揚! 膶W術界已有的相關著述來看,目前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對生命問題的探討主要集中于對古典文學作家作品生命精神的當代闡發。而在對古典文學作家作品生命精神的當代闡發中有關中國古代作家的生命意識或古代文學作品“生命”主題的研究正呈現日漸增多的趨勢。錢志熙的專著《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以史為線索,對唐代以前文學的生命問題做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劉向斌的專著《西漢賦生命主題論稿》重點探討了西漢賦的生命主題問題。王鳳霞的《先秦兩漢生命意識及其藝術顯現》、陳婉的《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兼及死亡意識》對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的生命意識表現做了宏觀的觀照和闡述。其他有關莊子、屈原以及李白、杜甫等唐宋諸詩人等的生命觀與生命意識研究和《詩經》、古詩十九首、《世說新語》、元雜劇等的生命主題的研究個案皆不勝枚舉。諸如錢志熙的《論中的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王鼐的《的生命境界與生命主題》,田勁松的《的生命入學主題》,何蓓、高慶珍的《建安詩歌的生命主題》,許曉晴的《論的生命意象與主題》,易思平的《論風騷生命主題差異之成因》,孫曉梅的《論陶淵明詩文生命主題的表現形式》何穎、田勁松的《試論生命主題的藝術表現》,劉興林的《司馬遷的生命意識與悲劇精神》,王衛東、趙蘭芳的《死亡意識與藝術活動》,何蓓的《陶淵明詩歌的生命主題》,陳雪萍的《中國古代悲秋文學中的生命意識》,徐柏青的《從詩看陶淵明的生命價值觀》等等! 。ㄈ┕诺湮膶W研究對生命精神傳統意蘊的發掘——以《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為例 古典文學領域的生命問題研究比較集中地出現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世紀交替之際。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便是錢志熙的專著《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筆者在此即以錢志熙的《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中的生命問題研究為例,對新時期以來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生命精神傳統意蘊的發掘作出闡析。 錢志熙在詩歌史及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生命問題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已有五部專著連續問世:《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漢魏樂府的音樂和詩》《活法為詩》和《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其中《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是從生命角度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著作。該書從生命意識這一角度切入反觀中國古典文學,將歷時描述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次對上至神話時代下至南北朝的唐代以前的中國文學中的生命問題和唐以前的生命觀念的建構過程與發展史做了清晰的勾勒與系統、全面的研究。論述中,既有哲學、社會學、文藝學、美學、史學、文化人類學理論運用為支撐的跨學科的嘗試,更有古今學者的相關論述為佐證,理論基礎堅實,論證比較科學而富有邏輯。論著在古典文學生命問題研究上有著豐厚的創獲,為讀者開拓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新的閱讀視角,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豐富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術內涵,是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種突破和超越,推動了中國文學研究學界對古典文學的生命問題的關注和研究!
新時期以來文學研究中的生命精神(精裝) 作者簡介
鄧桂英(1980-),女,湖南湘鄉人,博士,現為湖南科技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主持完成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已獨撰或以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CSSCI等核心刊物11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編教材1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