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減法的奇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607141
- 條形碼:9787572607141 ; 978-7-5726-071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減法的奇跡 本書特色
◆盧熠翎在個人成長領域耕耘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幫助讀者找到影響人生成長的因素,突破人生的限制。 盧熠翎獨樹一幟的個人成長教育商業理念,直指心性的理性邏輯,又有包容撫慰、循循善誘的圓融。他擅長用簡單的語言幫大眾解析困惑,用實用的原創方法幫大眾完成自我蛻變。 ◆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個人成長作家張德芬盛贊,并作序推薦。 盧熠翎老師像是導師中的“逍遙派”,他集眾家之長,把心理學融入生活,探尋有力量、有深度的內在成長之道。他點評問題時往往一針見血,直戳要害。 ◆《減法奇跡》啟發自我內在改變,斷掉負能量,割舍雜亂,離開煩惱,以下人群都可積極嘗試: 生活混亂無序的人; 被各種癮癥困擾,想要戒癮的人; 體重超標、難以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 疲于奔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時間不夠用、做事愛拖延的人; 注意力不專注,缺乏行動力的人; 走不出舊的關系陰影,無法確定關系邊界的人; 總在意他人看法、無法做自己的人等。 ◆《減法的奇跡》五大板塊多維度做減法,助你開啟極簡幸福生活,帶給你奇跡般的改變: 環境變干凈,囤積變少,能量變好; 身體更好、更輕盈; 斷掉負能量,更不容易被外界影響; 斷掉強迫性思維,遇事不糾結; 時間變多,注意力變專注,行動力變強; 在關系中更能確定邊界,輕松拒絕; 學會取舍,目標更容易實現; 更懂得愛自己,懂得如何過精致的生活; 擁有高效能人生,重獲輕松自在; 提高心力和專注力,提升效率,達成人生目標。
減法的奇跡 內容簡介
你是不是總是感覺心累?總是面臨以下困擾:衣柜里衣服多到爆炸卻總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那一件;廚房冰箱里塞滿了食物,卻總是吃得既不精致也沒營養;辦公桌上堆滿了文件,工作效率低質量差;每天不停地刷手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無法自主掌控自己的時間;生活應酬太多無法拒絕,難以享受自由時光;明日復明日,工作學習任務總是不停拖延;生活總是空虛無聊;人際關系邊界混亂,總是難以拒絕他人……所有的這些都在讓你感到心累。其實,一個人的心累不累,取決于一個人的精神熵高不高。精神熵=精神垃圾的積累,代表我們的意識趨于無序的狀態,大腦里的念頭越多越混亂,精神熵就越高。 雜亂的環境,無用的垃圾信息,負面情緒,強迫性思維,消耗心力的關系,這些都在增加我們的精神熵,讓我們感覺心累。可是,為什么成功的人,做了比別人更多、更復雜的事,但是他們都不累?秘訣就在于,他們懂得減法的奇跡,懂得通過從不同個人維度做減法來降低精神熵,從而保持身心自在。 盧熠翎在書中所講的“減法奇跡”,不是整理歸納,也不是不要一物,而是重獲身心愉悅的極簡清理術,幫你斷掉負能量,舍掉雜亂,離開煩惱,可以說“減法的奇跡”是能改變意識和生活方式的實用主義。獲知喜悅背后的心靈法則,擺脫內在的無序和混亂,人才會體驗到更加清明的、內發性的喜悅感、幸福感,同時也會擁有更強的意志力、更強的行動力、更有效的決策力、更少的糾結、更高的行動效率,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正向,在人際關系中,也會處于一種開放和良性的狀態。
減法的奇跡 目錄
**部分:擁有越多就會越幸福嗎?
喜悅背后的心靈法則
01 你的內在是混亂的,還是有序的? | 004
什么是心流和精神熵? | 005
讓你的意志力成為鉆石而不是石墨 | 007
五種力量讓你的內在更強大 | 009
02 極簡主義驅動真正的快樂 | 015
通過放下能獲得快樂嗎? | 017
掌控生命的品質 | 021
功課? 由舍到得的嘗試 | 024
03 快感不是快樂,喜悅不是欲望 | 025
欲望的自我增長機制 | 026
不要把快感當成快樂 | 029
進入內在快樂的方式 | 032
外化欲望的心魔釋放法 | 034
功課? 反思自己的貪、嗔、癡 | 036
04 從買買買到活在當下 | 037
謊言消費主義 | 037
擁有≠快樂,內心的快樂是一種來自內在的體驗 | 042
功課? 極簡身心清理必要性測評 | 045
第二部分:快樂極簡秘籍:
清理身外之物
01 外物由心造,從物品開始清理 | 051
清理外在空間,直至賞心悅目 | 052
清理你對物品的執著和不舍 | 058
清理身外之物的六個原則 | 063
物品清理的進階方法 | 066
功課? 怦然心動的整理法 | 079
02 難以割舍的物件里,有你怎樣的情緒? | 080
購物車延遲法:遏制不理性的購物需求 | 081
“舍”的重要方法和原則 | 082
內在源頭釋放法:告別難以割舍的物品 | 087
功課? 斷舍離的內在源頭釋放法 | 090
03 用好的能量影響身邊的人 | 092
帶家人做極簡清理 | 092
帶同事、室友做極簡清理 | 099
功課? 黑箱子整理法 | 101
第三部分:身心輕盈了,
清明的頭腦還會遠嗎?
01 你的身體越輕盈,內在越快樂 | 105
負熵的飲食起居 | 107
輕斷食的踐行 | 114
功課? 制訂負熵食譜和運動計劃 | 120
02 從注意力碎片化的風險中脫身 | 121
如何做注意力的斷舍離? | 123
功課? 累贅信息大掃除 | 131
03 清理內在心結,讓你心無掛礙 | 133
如何做到心無掛礙? | 134
如何回收我們的心力? | 136
功課? 意象完結法:內在的心結清理 | 144
04 管理你的時間,告別懶惰拖延 | 146
超級時間管理法 | 146
對抗拖延癥:拖延是對惰性的一種縱容 | 159
改變拖延的八大方法 | 165
功課? 來自未來的“BOSS” | 169
05 活在當下,擁抱正念 | 171
人會痛苦的根本原因 | 171
如何正念修行? | 176
功課? 鏡中觀照釋放法 | 185
第四部分:告別舊關系負累,
與新的自我相逢
01 越深越多的關系,對你的消耗也越大 | 189
關系*消耗心力,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 190
人際關系金字塔 | 191
人際關系的升級和清理 | 193
強關系和弱關系 | 195
親密關系也需要極簡 | 198
功課? 人際關系金字塔清理法 | 204
02 放下對他人認同的渴望,收回自我的力量 | 205
內在不再受外界的是非、價值觀操控 | 207
我們如何把這種對認同的渴望釋放掉? | 214
功課? 把別人對你的評價交還回去 | 219
第五部分:調至正向頻道,
吸引豐實未來
01 用怎樣的加速度突破人生慣性? | 224
生命都有終點,勇敢活出真正的自我 | 227
突破人生慣性:做自己的倒計時沙漏和遺愿清單 | 229
突破人生慣性:做和過去告別的儀式 | 231
功課? 設置儀式空間 | 237
02 調整頻率,連上幸福的信號 | 238
好狀態是吸引力法則的精髓 | 239
了解心靈的能量層級,提升自我的狀態 | 242
修身才能齊家,每日對自己的狀態調頻 | 244
功課? 進入臨在狀態 | 253
03 相信你不敢相信的,實現自己的愿景 | 255
自我的維度 | 255
設置自己的人生愿景板 | 259
功課? 種下你自己的人生愿景 | 263
減法的奇跡 節選
囤積是因為我們想通過外物的延伸讓內在膨脹,這是小我的運轉機制。當通過極簡清理把內在清理干凈時,我們會發現那個小我的擴張和膨脹,只是一種出于恐懼的攫取。內在其實無法隨 著物品的豐富而豐富、隨地位的提高而提高、隨關系的擴張而擴張。只有把對外在世界的執著、粘連放下,我們才能讓內心真正得到放松和快樂,才可以真正抵達安全的舒適港灣。 內在源頭釋放法:告別難以割舍的物品 如果發現很多物品由于跟我們有太多情感、情緒的粘連,導致我們難以斷舍離,那么,就需要對它們進行技術上的處理。 比如,對于曾經陪伴自己成長的玩具,孩子可能覺得它們是自己的朋友,怎么能丟掉自己的朋友呢?與戀人之間的紀念品,蘊含了太多當年的感情,比如不會再穿的婚紗,仿佛象征著這段完美的愛情和婚姻,是很難舍棄的。 物品本沒有情感,是我們對它投注了情感,它才跟我們的人生有了牽絆。因此我們在清理的時候,要把這些情感的人格化投射從物品上收回來,讓那件物品只是物品。當我們把這些情感的能量收回來的時候,物品就會回歸成普通的物品。 我們用三句話來告別那個難以割舍的物品——“謝謝你”“很抱歉”“再見”。 **句話,“謝謝你”。“謝謝你提醒我要愛自己,要斷舍離。”然后做個深呼吸,想象跟物品上附帶的情感告別。 第二句話,“很抱歉”。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擔心、顧慮、內疚,你可以說:“很抱歉,我在你的身上投注了情感,現在我收回投注在你身上的所有故事和情感記憶,我允許你回歸到物品,我允許你只是物品而已。” 第三句話,“再見”。“再見,塵歸塵,土歸土,你會用新的形式回到宇宙中。”物品的本質是很多的分子、原子,是很多振動的能量,不管你把它扔到哪兒,它都會在這個世界上以某種方式去循環。所以,再見。 其實這些難以割舍的物品記錄著你的習性,標志著你內在的一部分程序。要真正學會斷舍離,還需要通過物品反窺我們的內心,找到那個不能割舍的源頭,徹底釋放它。 比如說,你面對一件難以清理的物品,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把附著在上面的所有的故事、回憶召喚回來,去看看到底是怎樣的情緒、怎樣的內在動機讓你覺得難以清理。 有可能是無意識的不安全感讓你想囤積,所以把這個物品帶回家里放了很久也不敢拋棄;有可能是想去炫耀你擁有這個物品的虛榮心導致;又或者是因為嫉妒別人有名牌包,所以你覺得自己也需要一個,但是買回來以后又不太有場合使用;還有可能是你覺得有了這個物品就代表你是某種身份;或者你想要去討好周圍的人,想要被認同,想要合群;又有可能是由于你的恐懼,你害怕沒有錢會處境凄涼,不招人待見;也有可能是因為沉迷,沉迷煙酒、游戲或者購物,你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不停地去重復這些行為;還可能是由于你的貪婪、執著、不舍;又或者是因為你猶豫、拖延、懶惰…… 所以,你要清理的不只是一件物品這么簡單,還有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紛繁復雜的念頭。 看見那個難以割舍的源頭,就可以把這些復雜情緒的能量加載到這個物品上,然后說“謝謝你,很抱歉,再見”。把物品扔掉,同時想象把那種負面的能量也舍棄掉了。 內在源頭釋放法是讓我們通過物品,看見內在源頭的各種情感、情緒是如何限制了自己。它與“收回投射的情感”相輔相成、互為導向,把兩者結合,可以幫助我們完成由外及內的徹底的斷舍離,把空間和自己的內在都清理干凈。
減法的奇跡 作者簡介
盧熠翎 知名心理學作家,張德芬空間合伙人兼CEO。美國 NLP University NLP國際導師、系統排列導師、科學催眠師、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SRI自我整合體系踐行者和 推廣者,已在心理健康、個人成長領域耕耘十余年。 2019年,榮獲“2019年度中國心理產業杰出人物” 和“2019心理產業突出貢獻年度人物”稱號。 2020年,被特聘為“北京農學院客座教授”。 2020年7月,接受CCTV發現之旅《一億中流》專訪,探討“精神消費升級下的品牌塑造之路”,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等舉辦的行業大會及公益活動中,擔任嘉賓和宣 講人。 2021年,被特聘為“全國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心理咨詢服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 他一直致力于幫助讀者找到影響人生成長的因素,突破人生的限制,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成功。他擅長用簡單的語言幫大眾解析困惑,用實用的原創方法幫大眾完成自我蛻變。 已出版作品有《與生命和解》《是誰觸碰了你的情緒按鈕》。 盧熠翎老師像是導師中的“逍遙派”,他集眾家之長,把心理學融入生活,探尋有力量、有深度的內在成長之道。他點評問題時往往一針見血,直戳要害。 ——張德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