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6271
- 條形碼:9787308226271 ; 978-7-308-2262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本書特色
這本書誕生在咨詢室的沙發上,圍繞著5個深受親子關系困擾的家庭展開。兩位作者開創性地采用元認知思維養育法,陪伴這些家庭脫離沖突、逼仄的負面狀態,建立起積極、溫暖的健康關系。
晝夜顛倒,陷入睡眠障礙的孩子,隱藏在背后的厭學抵觸情緒,是否源自父親帶有操控性的捏泥人養育方式?頻頻失去理智,對孩子暴力相向的母親,她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嗎?叛逆的孩子,爭鋒相對的父女,青春期問題是否不可避免?父母對孩子非黑即白的“貼標簽”,愈演愈烈的手足問題,多子家庭該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矛盾?抑郁、偏激、自我傷害——脆弱又尖銳的孩子,盡心盡力維系生活的父親,陷入絕望邊緣的單親家庭,究竟是哪里出了錯?
作者在本書中基于元認知思維養育法的理念體系,結合這5個家庭的真實案例來分別闡述自我內核思維、流動思維、軟性外沿思維、心域思維和平等思維這5種正念思維在親子關系中的應用,以圖引領內卷時代下的家長們如其所是地探索自己與孩子的真實需求,厘清矛盾背后的問題所在,修正親子關系中存在的種種扭曲和失控,從而實現科學養育,讓健康幸福的親子關系成為孩子日后人生路上內心的一罐金子。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內容簡介
這本書誕生在咨詢室的沙發上,圍繞著5個深受親子關系困擾的家庭展開。兩位作者開創性地采用元認知思維養育法,陪伴這些家庭脫離沖突、逼仄的負面狀態,建立起積極、溫暖的健康關系。晝夜顛倒,陷入睡眠障礙的孩子,隱藏在背后的厭學抵觸情緒,是否源自父親帶有操控性的捏泥人養育方式?頻頻失去理智,對孩子暴力相向的母親,她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嗎?叛逆的孩子,爭鋒相對的父女,青春期問題是否不可避免?父母對孩子非黑即白的“貼標簽”,愈演愈烈的手足問題,多子家庭該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矛盾?抑郁、偏激、自我傷害——脆弱又尖銳的孩子,盡心盡力維系生活的父親,陷入絕望邊緣的單親家庭,究竟是哪里出了錯?作者在本書中基于元認知思維養育法的理念體系,結合這5個家庭的真實案例來分別闡述自我內核思維、流動思維、軟性外沿思維、心域思維和平等思維這5種正念思維在親子關系中的應用,以圖引領內卷時代下的家長們如其所是地探索自己與孩子的真實需求,厘清矛盾背后的問題所在,修正親子關系中存在的種種扭曲和失控,從而實現科學養育,讓健康幸福的親子關系成為孩子日后人生路上內心的一罐金子。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前言
推薦序:親子溝通的優質范本
當今社會多元發展,作為社會基礎單元的家庭,我們正承受著日新月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化帶來的壓力。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里的新移民,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可謂千差萬別。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孩子們的認知、情緒和人格都受到較大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民主平等的教養方式能夠培養一個陽光、積極、樂觀、自信的孩子,控制拒絕的教導方式可能將一個孩子推向陰郁、消極、悲觀和自卑的狀態中,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人格障礙或焦慮抑郁障礙等心理問題。
在長期的心理學臨床實踐中,特別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優化方面,我深深地感受到,許多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問題多與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有關。我們不禁要問:“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獲得身心健康成長?”
本書作者徐莉和明淙長期致力于心理咨詢工作,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們根據大腦的本能大腦、情感大腦與理性大腦三個維度,提出采用“平等思維”和“愛”化解親子之間的權力之爭,主張元認知思維養育法中長大的孩子,更有能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積累寶貴的成功經驗,以更大的勇氣去面對和處理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本書的書體是五個豐富有趣的故事。作者將理論與現實故事極富邏輯地結合一起,在展開每一個家庭畫卷的同時,也將“自我內核思維”“流動思維”“軟性外沿思維”“心域思維”和“平等思維”這五大思維方式展現給讀者。
在該書中,家長能夠找到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心健康發展的目標。
正如作者所言:“真相是*有力量的。”這部著作是彷徨家長的養育錦囊,是親子溝通的優質范本。
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楊艷杰
2022年3月26日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目錄
自 序
**章 自我內核思維:找到真正屬于孩子的內驅力
**節 少年的睡眠障礙
第二節 捏泥人的養育方式
第三節 大腦的構造
第四節 孩子騎手的成長
第五節 元認知和冥想
第六節 構建孩子的元認知
第七節 睡眠障礙消失
第八節 自我內核思維
第九節 顛覆成功的定義
第十節 珍珠瞬間的妙用
第十一節 協助孩子自我內核成長
第十二節 信任的培養
第十三節 真正的內驅力
尾記 鴻宜的信
第二章 流動思維:從源頭上處理負面情緒
**節 我想離開這個家
第二節 愛的定義是什么
第三節 情緒急救的方法
第四節 如其所是地看見
第五節 流動思維的核心
第六節 痛苦漩渦的真相
第七節 感受的生命周期
第八節 特殊的禮物
第九節 烏云之上有藍天
第十節 *后的錦囊妙計
尾記 從韻的信
第三章 軟性外沿思維:不傷害孩子也不傷害自己
**節 時尚女孩的煩惱
第二節 什么是自我外沿
第三節 感到指令被攻擊
第四節 自我外沿的冥想練習
第五節 自我外沿中的大活人
第六節 青春期的禁忌之愛
第七節 摘掉堵住耳朵的紙團
第八節 怎樣判斷真實的攻擊
第九節 什么是有效規則
第十節 自我外沿的終極形態
尾記 飛飛的信
第四章 心域思維:感知、理解和接納身邊的人
**節 誰是受害者
第二節 底層情緒和情緒質量
第三節 什么是心域
第四節 拓寬心域的三個步驟
第五節 社交恐懼的感受
第六節 心域思維的冥想練習
第七節 改□別人真的很難嗎
第八節 結□奇妙的沙盤大戰
第九節 將孩子納入心域的效果
第十節 怎樣處理兄弟間的矛盾
第十一節 成長歷程對心域的影響
第十二節 陪伴孩子拓展心域
尾記 來自浩浩和瀚瀚的禮物
第五章 平等思維:親子間互動*順暢的狀態
**節 拍視頻的工作邀請
第二節 記憶中的創傷
第三節 抗爭□□和自我傷害
第四節 曾為□□的父親
第五節 不平等關系的轉換
第六節 構建平等的親子關系
第七節 明亮的眼中世界
第八節 惡意評價的來源
第九節 團體評價就是□□嗎?
第十節 每個家長的*佳角色
第十一節 如何做孩子的陪伴師
尾記 來自榮譽的問候
參考文獻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節選
捏泥人的養育方式
隨著時間漸漸流逝,比墻上的鐘表更明確地做出反應的,是面前的兩杯蘋果汁。現在,它們已經氧化成了深褐色。
“鴻宜,這里畫的是晚上嗎?”我指著畫作左上角彎彎的月牙。
“嗯,是。”
“你喜歡夜晚嗎?晚上你一般都干點什么?”
鴻宜將上半身向后靠在沙發上,淡淡地道:“有時候玩游戲,有時候看直播或者短視頻。看多了手機也會無聊,就躺在床上發呆,但就是舍不得去睡。”
“是不是白天的壓力太大,晚上讓你感覺更靜謐和輕松?”
鴻宜想了想,用力點了點頭。畫作中有兩棵很特別的樹,樹冠就像一片片的烏云,并被刻意地涂上黑黑的陰影,揭示著孩子心中所感受到的壓力。
我問道:“你看直播或者短視頻,喜歡看什么題材呢?”
“我喜歡看跑酷或者高空挑戰這一類的,很刺激很自由,飛一樣的感覺。”鴻宜回答。
“這個很不錯,有空你也可以試試。”我看著眼前比我還高還壯實的小伙子。
“我嗎?我可不行,我肢體是僵硬的。”鴻宜搖搖手表示拒絕,“你知道嗎?我就像泥人。”
“什么泥人?”
“你聽過‘女媧造人’的故事嗎?女媧用泥巴捏了很多小人出來,都有頭有臉,有四肢。但是,它們都是泥塑的,不會動,也沒有表情。有一天我夢到了這個故事,我是其中的一個泥巴小人,動也動不了。”
鴻宜的眼神很清澈,看著他,我的內心突然涌出一陣感動:這個孩子有著深刻的見解,只是沒有機會表達而已。
我笑了:“我猜,當年女媧捏這些泥巴小人的時候,應該是很用心的吧!手臂要比大腿細一些,女性的腰部有線條才好看。”
鴻宜也露出孩子氣的笑容:“對對,有的小人是雙眼皮,有的是單眼皮,連睫毛都向上卷翹著,一根一根的……”
一直以來,鴻宜的父親很用心地雕刻著兒子外在展現的形態,從學校的學習,到與人交往的動作,再到生活中的習慣。父親認為,只要鴻宜在每一件事上都能做得像個成功人士一樣,未來當然就可以走向成功。而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所做的事,本質上都不是在培育良才,而是在“捏泥人”。
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秉持著和鴻宜的父親同樣的養育方式,擔心孩子走彎路,所以始終在嘗試著控制孩子的行為,就像是在捏一個“泥人”一樣。我們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主體性。即使溝通過程再溫柔且堅定,手段措施再縝密,也會使孩子的真實感受被壓抑和埋藏,我們稱之為“阻斷”。這種阻斷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以某種不健康的形態在父母或孩子身上清晰地呈現出來,就像鴻宜的睡眠障礙一樣。他被封印的情緒在內心堆積,用回避、背離和疏遠來消極反抗父親的控制。*后身體知道答案,潛意識中自己選擇了夜晚的清醒和白天的昏睡。
與鴻宜見面后的第二天,我約了鴻宜的父親喬阜來聊聊。他的皮膚比一般人黑一點,這天穿著米白色的休閑上衣,上半身很寬,給人一種敦實的感覺。
“來喝杯茶。”我笑著和他打招呼,泡了一杯茶遞到他的面前。
喬阜把茶杯端起來卻沒有喝,又放回了桌面上,開門見山道:“老師,我很期待和您的見面。您已經見過我兒子了,他現在睡眠時間晝夜顛倒,我已經給他辦理休學了。您看,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到他?”
“您別著急。鴻宜的睡眠障礙并不是身體機能上的問題,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是可以很快調整回來的。簡單來說,我們要給鴻宜一個很好的理由,讓他看到參與正常白天生活的吸引力和價值。”
“您的意思是說,是鴻宜自己不想起床,故意選擇晝伏夜出嗎?”喬阜問道。
“哦,并不完全是這樣。您誤會了,他不是主動在和您作對。只是,他的大腦正在無意識地選擇一種半休眠的自救模式。這是一個信號,說明他的成長過程已經出現了一點問題——他的內驅力是缺失的。”
“內驅力,是指讓他主動學習嗎?”
“嗯嗯,內驅力是他的主觀意愿,并且不只存在于學習領域,而是驅動他去做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的內部力量。鴻宜過去一直是個很乖的孩子,對嗎?您讓他做什么,他都會好好照做。您的要求、學校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這些共同構成了鴻宜成長過程中的驅動力,但這些都是來自外部的。在學習方面,來自學校老師的反饋可能尤為重要。”
“您這么說,我想起來了!”鴻宜父親說道,“鴻宜小學的時候是當班長的,老師確實很喜歡他。剛上初中的那個學期,班主任是數學老師,鴻宜一直對計算都不太在行,數學題經常不會做,這對鴻宜的打擊比較大。”
我回答道:“是啊,鴻宜上了初中以后,班主任可能對鴻宜有一些負面評價。外驅力忽然消失了,甚至□成了負向的反饋,這件事破壞了鴻宜的學習欲望。加上家庭給他的一些壓力,他越來越對白天的生活產生了一種潛在的抵觸情緒。所以我們看到的睡眠障礙,只不過是身體對這種心理狀態的自然反應而已。”
喬阜聽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繼續說道:“其實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是靠他人的認可來肯定自己的。當一個人依賴外驅力去行動的時候,這種動力就會比較脆弱,這樣的自我肯定需要借由外部的環境來不斷地給予新的鼓勵,反復印證。一旦外部的力量撤掉了,驅動力很容易忽然坍塌,就像鴻宜遇到初中數學老師后,學習動力突然消失的狀況。”
喬阜的眼睛炯炯有神:“那我要做的是培養他的內驅力,是嗎?”
我微笑道:“沒錯,這就是我今天想和您著重探討的內容:自我內核思維。怎樣將一個人做有價值的事情的驅動力從外部的正向反饋,轉換為來自內部的正向反饋。對于鴻宜來說,就是怎樣幫助他重新期待和享受白天的生活。”
喬阜皺著眉頭說:“我還是不太明白,聽起來好像很不容易。”
我解釋道:“這其實也不復雜。您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在通過努力完成了一件自己很看重的任務的時候,會感覺很有價值、很開心、很滿足?”
“我在工作中,有時候能體會到您說的這種感覺。”
“這就是來自內部的正向反饋。這樣一個個的正向反饋的瞬間,就像連點畫的一個個點一樣,引領著我們一步步地走向未來的成功。對于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以學習為例,假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經常體會到價值感、愉悅感和滿足感同時出現的瞬間,他就會充滿動力,為了追求更深的知識而學習下去,不需要您的監督或管理。”
“這可真是我夢寐以求的狀態了。”中年□人半開玩笑地笑著說,“只是現在,鴻宜離這種狀態似乎還有很大的距離。拋開他現在已經休學在家不談,即使是以前他狀態*好的時候,也是我和他媽媽一點點陪著他學出來的。靠他自己,從來都沒辦法專注學習。”
面前的茶涼了,我重新泡了一壺,為喬阜添了一杯:“累了會想玩、想休息,這是人之常情啊。對于孩子來說,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大人弱一點,這是由大腦的結構決定的。”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相關資料
在該書中,家長能夠找到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心健康發展的目標。
正如作者所言:“真相是最有力量的。”這部著作是彷徨家長的養育錦囊,是親子溝通的優質范本。
——楊艷杰/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父母和孩子從來都不該處于對立的□面,他們最好的關系是彼此陪伴支持,互相成就。這本書的故事和觀點都非常精彩,兩位作者所談論的正念思維,能幫助父母們從矛盾、爭吵、焦慮中找回平靜,順暢、輕松地與孩子溝通。希望每位父母都能體會到這種平靜與輕松,畢竟,成為父母,是我們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
——崔璀/ 個人管理實戰專家、Momself創始人、優勢星球發起人
內卷時代,父母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同程度的焦慮中,而《正念教養》這本書就像是一劑良藥,讓家長們看到,科學的養育方式、順暢的親子溝通或許沒有那么難。書里的5個故事脫胎于兩位咨詢師親身經歷的咨詢個案,在娓娓道來的講述中,讀者們可以看到咨詢師是如何工作的,5段家庭關系又如何從沖突、逼仄的狀態最終□得積極而溫暖。相信書中傳遞的5種正念思維可以給家長們帶去些許啟發。
——青音/ 作家、家庭治療學派心理專家
這是一本對父母來說很有啟發的書,“正念”意味著帶著覺知,關注當下的感受和體驗,“正念養育”給父母帶來的就是帶著覺知的,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關注當下的養育方法,讓父母們不焦慮、不恐慌,從而更穩定的支持孩子。
——閆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P.E.T.父母效能訓練資深講師、父母游戲力®認證講師
正念教養(如何不焦慮不內耗地與孩子相處) 作者簡介
徐莉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學副教授。
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擁有大學任教16年,心理咨詢師10年從業經驗。專注于青少年常見問題,包括厭學、輟學、網癮及社交障礙等,同時擅長親子關系咨詢,在家庭養育方法上有自己獨到的解決方法和實戰經驗,在客戶中享有很高口碑。
明淙
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講師。
畢業于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長期致力于傳播科學心理學理念,并創新提出一套思維方法,在改善焦慮、失眠、拖延等問題,穩定情緒,提升內驅力和自控力,找到幸福感等方面有顯著效果。
所錄制的冥想引導教程播放量上千萬,訂閱數超過 20 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