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7662
- 條形碼:9787520727662 ; 978-7-5207-276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農村、農業、農民等“三農”工作者,對鄉村振興感性趣的讀者1.作者權威。主編張孝德是國內*早研究生態文明和鄉村文明的學者之一,跟蹤研究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20多年,在業界有廣泛的影響。 2.視角獨特:讓多樣化的名村告訴我們鄉村振興的路如何走。 3.適用有效。書中選取的中國名村案例,對于認識與踐行鄉村振興能夠看得見、用得上。 4.圖文并茂。書中配有精美圖片,排版精美。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內容簡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全國涌現出一批鄉村振興的優選典型。為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主編了這本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本書緊扣中央近期新戰略部署,編寫具有指導性、借鑒性的成功案例。全書圍繞黨的領導與鄉村善治,產業興旺創新創業、合作走出共富路,新農業與新農人,藝術活村、文化富村、教育興村等7個部分,收錄21個優選典型案例,每篇案例下設“故事人物金句”和“專家點評”板塊,對案例內容進行總結和升華。 本書通俗易懂、內容鮮活,充分展示了不同地域實施鄉村振興的創新舉措、生動實踐和鮮活經驗。書中所收案例源于實踐、操作性強,是一本幫助廣大基層干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引領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鮮活讀物,對成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目錄
第 一 篇
黨的領導是核心??鄉村善治是前提
四川戰旗村:優良黨風代代相傳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戰旗村的稱贊:戰旗飄飄,名副其實
二、八任黨支部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代代傳
三、從精神到物質、從富有到共富的戰旗發展之路
四、黨建引領、文化興村、城鄉互動邁向未來新戰旗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董筱丹
江蘇馬莊村:黨建引領、文化興村的善治之路
一、習近平總書記為馬莊精神點贊
二、“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的雙輪驅動發展之路
三、整治村貌、敦化民風,內外美麗都要抓
四、馬莊的經驗與啟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劉??忱
山東單縣:德治落地,探索鄉村善治路
一、單縣黨委的創新探索:以德治為方向,以治理搞振興
二、以德治為綱的“五位一體”善治模式
三、單縣德治結善果:鄉村治理顯成效、鄉村振興開新局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劉??忱
第 二 篇
產業興旺路不同??創業致富道相通
陜西袁家村:顛覆經典經濟學的鄉村財富
一、“無中生有”:村集體與市場對接的市場經濟
二、共富不暴富:生產和分配的非市場化
三、絕不養懶人:讓農民成為經濟事務和公共事務的主體
四、新市場、新經濟帶來共同富裕的新財富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胡穎廉
浙江何斯路村:現代版的共同富裕“桃花源”
一、回鄉創業,何允輝的“桃花源”夢從薰衣草故事開始
二、建設學習型村莊,成為“桃花源”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三、國內首創“功德銀行”,讓精神富裕成為共同富裕的魂
四、何斯路村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魯可榮
山西振興村:一村帶動一片的振興之道
一、扎根鄉土40載,始終心系共富路
二、以企帶村、以工帶農、以商帶戶,“三帶”并舉產業興
三、義務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三育”融合強基礎
四、轉民風、治家風、養村風,“三風”共育促文明
五、融入生產,便利生活,注重生態,“三生”同步建新村
六、黨委抓大事,黨支部辦實事,黨員做好事,三級齊抓固黨建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張孝德
……
第 七 篇
垃圾成為寶??生態變成金
河南毛莊村:讓垃圾成為寶的“零污染村莊”
一、毛莊媳婦張新嶺回鄉,成了巾幗帶頭人
二、從孝道到垃圾治理:先內后外的“零污染村莊”建設之路
三、制度+義工:實現垃圾在地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
四、再造人地新循環,變廢為寶帶動有機農業發展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張孝德
浙江大竹園村:美麗鄉村的蝶變之路
一、從環境治理起步的美麗鄉村建設“三步走”
二、“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區”的鄉村環境治理模式
三、生態治理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王曉莉
湖南光明村:分布式、生物化污水治理新模式
一、因地制宜,分布式、生物化污水治理新模式落地光明村
二、分布式污水處理:成本低、操作便捷,深受村民喜歡
三、黨建引領綜合治污,治污帶來鄉村發展新氣象
四、志愿者服務,讓治污成為村民參與的公益活動
故事人物金句
專家點評·王曉莉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節選
四川戰旗村 優良黨風代代相傳的鄉村振興之路 解讀專家:董筱丹 聞名遐邇的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深度負債”起家,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大干農田改造,一舉摘下饑餓、落后、貧困的帽子,之后不斷進行軍民共建、村企共建、村校共建等創新探索,用50多年的勤儉苦干,譜寫了不懼艱險、敢于爭先、大道為公、求實探索的“戰旗精神”,八任黨支部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鮮亮黨旗代代相傳。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戰旗村的稱贊:戰旗飄飄,名副其實 戰旗村原名集鳳村,位于都江堰精華灌區的上游,水利灌溉條件較好,行政區劃屬于都江堰市、彭州市和郫都區的交界地帶。在與金星村合并以前,戰旗村面積約2.06平方公里,耕地共1930畝(約129公頃),總人口約1700人。2020年初,因建制調整,戰旗村與金星村合并,現在面積達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41.5畝,共1445戶,人口4493人。 1956年農業合作化運動中,集鳳生產隊成為先鋒人民公社金星大隊的一部分,叫作“金星三大隊”。1965年,蔣大興擔任戰旗村**任黨支部書記,在他的提議下,金星三大隊更名為戰旗大隊。更名的背后是一種戰斗精神的煥發。“戰旗”這一響亮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激勵著每一位黨員都成為一面戰旗,激勵著戰旗村始終奮斗在時代前列。 戰旗飄飄,凱歌高奏。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戰旗村視察,在聽取了黨支部書記高德敏的匯報后,高興地贊許“戰旗飄飄,名副其實”,并要求戰旗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的**個村莊,其重要性和榮譽感不言而喻。在這光榮背后,是戰旗村50多年始終如一的砥礪奮斗,是優秀黨風代代相傳的自覺自律,是建設美好家園久久為功的篤定信念。50多年來,無論改土、修路、建廠、改制,無論搞農業、辦工業還是生態化轉型,村黨支部始終發揮著凝聚人心的戰斗堡壘作用,全村上下一心,戰旗村每次調整轉型都能實現高效有序,與不斷變化的時代脈搏緊緊相扣,“敢為天下先”實至名歸,精神物質雙豐收。 二、八任黨支部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代代傳 戰旗村的今天確實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是埋頭苦干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干出來的。自改名為戰旗村以來,一任又一任領導,不負“戰旗”這個稱呼,使凝聚著艱苦奮斗、立黨為公的戰旗一直飄揚到今天。 戰旗精神的奠基者是**任黨支部書記蔣大興(已故)。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蔣大興帶領下,當時的戰旗村堅持以生產為主,號召村民要把糧食生產搞好,提倡“勤儉持家,艱苦奮斗”,全隊社員搞生產、抓農業。蔣大興說,如果連飯都吃不飽,還搞什么革命?那時候,除了土地,戰旗村一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向土地要東西,所以,不管晴天還是雨天,全隊人都拼命下地干活。幾年時間,戰旗村的農田由原來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小丘、小田改造成了方方正正的標準化農田,溝、渠、路相通,交通方便。戰旗村的土地耕作水平得到了提高,這為后來糧食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革命精神建設村莊的是第二任黨支部書記羅會金(已故)。羅會金擔任黨支部書記期間,充分利用民兵建設的國家號召,對村莊實行軍事化管理,實現對村內勞動力的高強度組織動員。羅會金認為,戰旗村也可以說是“民兵起家”。以羅會金為首的黨支部狠抓民兵組織建設工作,大力倡導發揮民兵作用,一個隊就是一個排,一個村就是一個連。戰旗村就這樣開始投入農田改造,把農田水利建設搞得轟轟烈烈。 羅會金回憶道:“軍隊作風對(我們)這個村影響較大,村民積極性高,做事效率也很高,很團結。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全村人一般5—8分鐘就能集合起來;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半個小時能集合起來。所以建村一兩年后,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基本上就有糧食吃了。” 奠定集體經濟基礎的是第三任黨支部書記李世炳。20世紀70年代中期,李世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以學大寨的精神,修起了郫縣的**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并有17戶87人先后入住。 在羅會金和李世炳先后擔任黨支部書記期間,戰旗大隊還建立了村級磚窯廠,為以后的村級企業發展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戰旗村集體企業大發展時期是在第四、第五、第六任黨支部書記楊正忠、易奉先、高玉春領導下實現的。那一時期,戰旗村采用滾雪球的方式,先后創辦了鑄造廠、肥料廠、磚瓦廠、鳳冠酒廠、寧昌商貿公司、樹脂廠、會富豆瓣廠、五七一九工廠戰旗分廠(與飛機發動機修理廠聯辦)、鵑城復合肥料廠、面粉廠、迎龍山莊等十幾家集體企業。易奉先在介紹當年興辦集體企業時說:“我那時候,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怎樣才能讓老百姓好過,怎樣才能成為萬元戶。” 強化集體經濟控制權改制的是第七任黨支部書記李世立。在李世立的帶領下,戰旗村克服重重阻力,2002年實施了對集體企業的二次改制,重點就是讓村集體重新掌握對集體多年積累所形成資產的主導權,即體現全體村民作為這些資產所有者的權益。戰旗村在完成企業改制后的第二年便收回了資金420萬元,從制度上解決了集體資產流失、村集體失去控制權的問題。 讓新時代戰旗繼續飄揚的是第八任黨支部書記高德敏。2002年,高德敏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2010年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高德敏閱歷豐富,曾經放牛、在磚場搬磚、倒買賣、在樹脂廠擔任會計、創辦“浪大爺”食品公司,等等。在高德敏的帶領下,戰旗村從一個地處偏遠的小村莊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實現了傳統農村到幸福美麗新村的蛻變。戰旗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四川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組織、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百強名村”、“四川省集體經濟十強村”、成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成都市“四好村”等稱號。 高德敏經常說:“戰旗村的今天,是村‘兩委’一屆接著一屆干的結果,遇到問題,我們經常向老支書請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發展依靠個人的力量始終是不行的,我們要廣學典型,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鄉村振興探索創新典型案例 作者簡介
張孝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兼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擔任多地政府的經濟顧問,主要從事生態文明、生態經濟、鄉村文明發展研究。 張孝德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生態文明和鄉村文明的學者之一,跟蹤研究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20多年,出版專著5部,受邀舉行講座600多場。其中,2018年3月在央視“開講啦”欄目所做《新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懂鄉村?》和2019年10月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所做《重新認識鄉村的價值》等講座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