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93621
- 條形碼:9787302593621 ; 978-7-302-59362-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本書特色
教學資源: 微課視頻 教學課件 教學大綱 思維導圖本書特色:本書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組織內容,體現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有機結合。全書以“模擬電子技術”為主線,本著“必需”和“夠用”的原則凝練電路理論的核心知識,形成了適用于人工智能等新專業的少學時“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教材體系。內容選取兼顧經典與現代理論,深度和廣度并重,從電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出發,重點闡述模擬電子電路和系統的分析思路、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對模擬電子電路的工程問題進行表達和建模的能力。同時,密切跟蹤模擬電子技術的*新發展態勢,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體系新穎 針對人工智能等電子信息類新專業,總結凝練原屬于“電路理論”和“模擬電子技術”兩門課程的知識內容,構建新穎的少學時教材體系。 邏輯清晰 注重知識內容的前后邏輯性,從理論到工程,從分立到集成,章節安排上避免內容的倒置,促進知識的“正遷移”,防止“負遷移”。 敘述精練 充分利用圖、表等形象化的語言描述電路的拓撲結構,介紹分立元件電路,通過例題講解經典電路的分析方法及性能特點,對問題的闡述更為精練。 啟迪創新 針對重點及難點設計Multisim仿真內容,并引入模擬可編程器件及其開發平臺,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流本科課程!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教材!微課視頻+教學課件+教學大綱+思維導圖! 本書體系結構新穎,文字簡練流暢,例題和習題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精練地整合了“ 電路理論” 和“ 模擬電子技術” 兩門課程, 主要內容 包括:緒論、 直流電路、正 弦交流電路、 常用半導體器件、 放大電路基礎、 集成運算放大器、 負反 饋及其穩定性、 集成運 算放大器的 應 用、 直流穩壓電源、 在系統可編程模擬器件及其開發平臺。 本書在內容選取上本著“ 電路” 為“ 模擬電子技術” 服務的原則, 兼顧深度和廣度, 力求具有較寬的覆蓋 面并保證合理的深度;注重基礎理論的同時兼顧技術的優選性;體系結構新穎, 文字簡練流暢;例題和習 題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 并在書后附有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人工智能、 機械電子工程等專業的“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 “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等課程的教材, 也適合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電子類專業相關課程的參考教材。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目錄
第1章緒論
1.1電路理論概述
1.1.1歷史的回顧
1.1.2電路分析方法
1.2電子科學技術發展簡史
1.3電信號與電子系統
1.3.1電信號
1.3.2電子系統
1.4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直流電路
2.1電路的基本概念
2.1.1電路的組成
2.1.2實際電路和電路模型
2.1.3電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及參考方向
2.2電路的基本定律
2.2.1歐姆定律
2.2.2基爾霍夫定律
2.3電源的工作狀態
2.3.1帶載工作狀態
2.3.2開路(空載)狀態
2.3.3短路狀態
2.4受控源
2.5電路中電位的計算
2.6復雜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6.1疊加原理
2.6.2等效電源定理
2.6.3含受控源電阻電路的分析
※2.6.4非線性電阻電路的分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正弦交流電路
3.1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3.1.1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
3.1.2正弦交流電的相位差
3.1.3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
3.2.1用旋轉相量表示正弦量
3.2.2相量圖
3.2.3正弦交流電路的相量分析方法
3.3交流電路中的基本元件
3.3.1電阻元件
3.3.2電感元件
3.3.3電容元件
3.4單一參數的正弦交流電路
3.4.1純電阻電路
3.4.2純電感電路
3.4.3純電容電路
3.5RLC串聯電路
3.6正弦交流電路中的諧振
3.6.1串聯電路的諧振
3.6.2并聯電路的諧振
※3.7三相交流電路
3.7.1三相交流電源
3.7.2三相負載的連接
3.7.3三相電路的功率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常用半導體器件
4.1半導體基礎知識
4.1.1本征半導體
4.1.2雜質半導體
4.1.3PN結的形成及特性
4.2晶體二極管
4.2.1二極管的分類、結構和符號
4.2.2二極管的特性和主要參數
4.2.3幾種特殊的二極管
4.3晶體三極管
4.3.1三極管的分類、結構和符號
4.3.2三極管的電流分配與放大作用
4.3.3三極管的特性曲線和工作狀態
4.3.4三極管的主要參數
4.3.5三極管的溫度特性
4.4場效應管
4.4.1場效應管的分類、結構、符號和特性曲線
4.4.2場效應管的主要參數
4.4.3場效應管與三極管的比較
4.5用Multisim分析晶體管的特性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放大電路基礎
5.1放大電路概述
5.1.1放大的概念
5.1.2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
5.2放大電路的構成原則和工作原理
5.2.1放大電路的構成原則
5.2.2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5.3三種基本的三極管放大電路
5.3.1分壓偏置Q點穩定電路
5.3.2三種基本的三極管放大電路
5.4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5.4.1場效應管的微變等效電路
5.4.2三種基本的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5.5多級放大電路
5.5.1多級放大電路的組成
5.5.2多級放大電路的級間耦合方式
5.5.3多級放大電路的分析計算
5.6低頻功率放大電路
5.6.1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和分類
5.6.2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5.6.3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5.6.4功放管的散熱問題
※5.6.5集成功率放大器
5.7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5.7.1頻率響應的一般概念
5.7.2三極管的頻率特性參數及其混合π形等效電路
※5.7.3單管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5.7.4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5.8用Multisim分析放大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集成運算放大器
6.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組成
6.2電流源電路
6.2.1常用的電流源電路
6.2.2電流源電路作為有源負載
6.3差動放大電路
6.3.1直接耦合放大電路的主要問題
6.3.2差動放大電路的組成
6.3.3差動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6.3.4差動放大電路的分析
6.3.5恒流源差動放大電路
6.4集成運算放大器
6.4.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結構、符號及封裝形式
6.4.2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
6.4.3理想運算放大器的概念及其特點
6.4.4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6.5用Multisim分析差動放大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負反饋及其穩定性
7.1反饋的基本概念及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框圖
7.1.1反饋的基本概念
7.1.2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框圖
7.2反饋的分類及判別方法
7.3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表達式及四種基本組態
7.3.1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表達式
7.3.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
7.4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7.4.1提高增益的穩定性
7.4.2減小非線性失真
7.4.3擴展通頻帶
7.4.4改變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
7.5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近似估算
7.6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
7.6.1穩定工作條件
7.6.2穩定裕量
7.6.3穩定性分析
7.6.4相位補償技術
7.7用Multisim分析負反饋放大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
8.1基本的信號運算電路
8.1.1比例運算電路
8.1.2求和運算電路
8.1.3積分和微分運算電路
8.1.4對數和指數運算電路
8.1.5乘法和除法運算電路
8.1.6電壓電流(V/I)和電流電壓(I/V)變換電路
※8.2有源濾波電路
8.2.1有源濾波器的分類
8.2.2有源低通濾波器
8.2.3有源高通濾波器
8.2.4帶通濾波器
8.2.5帶阻濾波器
8.3電壓比較器
8.3.1單限電壓比較器
8.3.2滯回電壓比較器
8.3.3窗口電壓比較器
8.4波形產生電路
8.4.1正弦波產生電路
8.4.2非正弦波產生電路
8.5用Multisim分析集成運放的應用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直流穩壓電源
9.1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
9.2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9.2.1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9.2.2整流二極管的選擇
9.3濾波電路
9.3.1電容濾波電路
9.3.2電感濾波電路
9.3.3復式濾波電路
9.4穩壓電路
9.4.1硅穩壓管穩壓電路
9.4.2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
9.4.3線性集成穩壓電路
※9.4.4開關型穩壓電路
9.5用Multisim分析直流電源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10章在系統可編程模擬器件及其開發平臺
10.1引言
10.2主要ispPAC器件的特性及應用
10.2.1ispPAC10
10.2.2ispPAC20
10.2.3ispPAC30
10.2.4ispPAC80/81
10.3PACDesigner軟件及開發實例
10.3.1PACDesigner的基本用法
10.3.2設計實例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A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軟件簡介
A.1Multisim集成環境
A.2元器件及虛擬儀器
A.3Multisim仿真功能簡介
A.4其他功能
附錄B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作者簡介
楊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協作委員,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議專家,陜西省科技計劃評審專家,甘肅省科技評價及獎勵評審專家,蘭州大學“??政基金”項目指導教師。長期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非線性電路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講授研究生課程“機器學習”,本科生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自動控制原理”等,其中“模擬電子線路”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出版教材3部,獲教學成果獎4項。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