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7771
- 條形碼:9787518437771 ; 978-7-5184-377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精神分析師,動力學心理心理治療師和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專業學生,對精神分析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對親密關系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相當精彩!無論是個體治療師和伴侶治療師以學習、參考的態度閱讀,還是普通讀者以進一步了解親密關系的態度去閱讀,都能受益匪淺。 對于專業群體而言,《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清晰地講述了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進行伴侶工作的方式,伴侶心態的概念和其他對于治療十分關鍵的理論與技術。《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也涉及了在伴侶治療工作各個階段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狀況及對應的處理方式,極具啟發性。這為從業者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對于普通讀者而言,這本《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提供了十分獨特的視角來探索和理解伴侶之間的關系與互動,比如《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自身就可以提供一種第三方視角幫助讀者站在關系的不同位置去理解自己、伴侶和伴侶之間的關系。雖然書里涉及的精神分析術語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是有一些難懂和晦澀,但是這些術語能為我們理解關系和自己帶來突破,況且書里有足夠清晰的解釋,也有豐富的案例作為進一步說明,因此我也十分希望《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可以讓普通讀者受益。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內容簡介
《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闡述了在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發展起來的伴侶治療方法,它對這項工作有十分生動的直接描述,同時對其理論基礎的討論也很透徹。《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介紹了伴侶心態的概念及其對分析工作的支持,概述了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的理論方法,伴侶精神分析的關鍵理論與技術,包括潛意識幻想、共有潛意識幻想、潛意識信念、共有防御、移情、反移情、投射認同、伴侶的投射系統、伴侶匹配等。《伴侶心態: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為精神分析伴侶治療提供了指導,適合伴侶精神分析和個體精神分析領域的學生和執業者們閱讀。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目錄
導言
伴侶心態
第1章 對伴侶關系的精神分析理解
第2章 評估
第3章 伴侶加入治療和伴侶分析設置的建立
第4章 潛意識幻想、共有潛意識幻想以及共有防御、潛意識信念和意識幻想
第5章 移情、反移情與伴侶動態的內部世界
第6章 投射認同和伴侶投射系統
第7章 自戀與共有心理空間
第8章 伴侶的心理發展、性行為、性別和性
第9章 解釋
第10章 結束和伴侶治療的目標
參考文獻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節選
成為自己以及與另一方的關系 在伴侶關系中,我們的自戀和想要與一位“他者”(分離且不同的另一個人)建立關系的愿望之間總是存在著某種張力。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戀,而有些人非常自戀。我們的自體中有著不想與別人建立和發展關系的部分。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有著自己的見解,而與另一個不同于我們的人在一起,會給我們的信念帶來挑戰。接受新的思想和不同的觀點有時很困難,尤其在這些新思想和不同觀點無法與我們已經思考、知道或理解的內容舒適共存的情況下。在每個人的心中,自己的觀點可以與“現實”或是“真相”等同,而另一個人對某事物的不同見解和感受會令人厭惡和不安。 Colman提示,伴隨著我們尋求客體的驅力,也存在著一種“對抗關系(anti-relating)”的驅力。但是,他把對抗關系和“沒有關系(non-relating)”做了區分——后者與“建立關系(relating)”同處于關系中,且同等重要。事實上,我們不可能一直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建立關系,盡管有人可能會爭辯說,當我們身處孤獨的時候,我們已經從當前的關系轉向了與內部客體的關系。對Colman來說: 沒有關系單純是指對“空間”和獨處的需要,它是所有關系固有、必要的方面。與他人建立的關系,只有在一定限度內才是可以忍受的——超出了這個限度,我們就會說這是“侵入”和“侵犯”,是對我們自主性的破壞。我們不僅需要接近他人,也需要與其分離,不僅需要依賴,也需要獨立。這些需要中就包含了對沒有關系的需要,后者在任何成功的關系中都應與建立關系的需要保持平衡。 (Colman,2005/2014,p. 23) 但是,不能將與另一個人建立關系簡單地視為,我們是否對另一個人的體驗開放自己,或者我們是否保持自己的觀點,而是我們能否同時做到這兩點。Segal談道: 生本能包含對自己的愛,但這個愛并不反對與客體建立愛的關系。熱愛生命意味著愛自己也愛賦予生命的客體。在自戀中,賦予生命的關系和健康的自愛受到同等的攻擊。 (Segal,1983,p. 275) 有些人在把另一個人作為“他者”進行交往的同時,很難保持自己的個體獨特性。正如Fisher所提示的那樣,當我們嘗試這樣做的時候,可能會面臨一個不小的心理任務。他對此有如下描述: 能夠保持對自己各種真實體驗的覺知,同時也能容忍另一個人的真實感受,承認和接受他人的體驗的意義而不失去自己的體驗的意義,尤其當這些體驗不僅不同而且相互沖突的時候,那么,所有這些能力都是重要的心理發展成就。 (Fisher,1999,p. 56) 事實上,兩個心靈走到一起而不抹滅任何一方,*終會讓關系具有創造性。我會在后面對此進行討論。 理解的缺失 在建立關系和傾聽、理解他人方面常見的這些困難也是關系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關系中的一切都那么和諧一致,那還是一種真實的關系嗎?Cohen寫道,“不要奢望可以完美地給予一切/裂隙就在那里,在一切事物中 / 那就是光進入的地方”(Cohen,1992)。 伴侶常常覺得他們應該相互理解。但在與伴侶密切工作的過程中,很快會發現,許多時候,伴侶在理解與被理解方面存在嚴重偏差。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伴侶會感覺他們的關系出了問題或者沒有理解自己的配偶出了問題。Vorchheimer 認為,那種伴侶一方能完全理解另一方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它是“每對伴侶的自戀基礎帶來的結果”(Vorchheimer,2015,p. 12)。她談到,伴侶難以讓自己被對方理解也難以理解對方,這在他們的體驗中并非一般性的問題,而是災難性的問題。此外,如前所述,伴侶中的每一方往往都覺得自己真正理解了關系,認為自己看到的關系才是“真相”,但事實上,對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也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伴侶中的每一方都堅信自己才是“正確的”,只是對方并不“明白問題所在”,就好像他們認為對方存在認知上的問題,而不是持有另一種可被思考的觀點。 Vorchheimer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若伴侶一方發現對方持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可能感覺對方是在故意誤解自己或者在撒謊。她談到,“人們不會認為自己是誤解的受害者,而是在交換謊言;他們認為所謂的誤解其實是另一個隱藏的企圖招致的結果,他們不認為誤解是人際間在所難免的事情”(Vorchheimer,2015,p. 9)。在非常糟糕的關系中,會將對方表達不同的觀點感受為針對自己的惡意行為。在惡意誤解中,“個體自己的體驗被抹掉了”;Britton把惡意誤解的焦慮根源與嬰兒早期母親容納功能的缺失聯系起來。當母親無法提供容納時,嬰兒會將之體驗為母親對嬰兒的攻擊而不是母性功能的缺陷;對此,Britton寫到,嬰兒“相信有一種力量存在,它破壞了理解,抹掉了意義”(Britton,2003b,p. 176)。
伴侶心態: 伴侶精神分析與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模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瑪麗·摩根(Mary Morgan) 精神分析師和伴侶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英國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伴侶精神分析高級講師。 譯者簡介 林 濤 醫學博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IPA)認證精神分析師,英國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認證伴侶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IPA直屬會員,IPA中國委員會委員,IPA伴侶與家庭精神分析委員會委員(2013—2021),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英國塔維斯托克關系中心心理治療師與咨詢師協會會員,英國精神分析協會(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BPAS)客座會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