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4715
- 條形碼:9787301314715 ; 978-7-301-314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把Python技術和量化投資實例結合起來,分4個篇章介紹了Python工具、量化投資統計與計量分析方法、量化投資組合與資產定價理論及應用,以及量化投資策略。 本書實例豐富,有很強的針對性,各章詳細介紹了實例的具體操作過程,讀者只需按照所介紹的步驟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能掌握全書的內容。 本書可供經管類本科高年級學生與研究生參考使用,同時對從事數據分析的實際工作者也大有裨益。 本書配套實例的全部數據文件。
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類學田野作業為基本手段,對我國主要的、具有區域特點和族群特色的文明類型,包括農耕文明、游牧文明、山地文明、海洋文明以及混合文明進行抽樣調研,共由六個案例構成,分別是: 案例一“亞魯王”傳承:苗族口頭與記憶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二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傳統祭祀儀式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三山海之間:福建海洋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四阿細祭火:西南山地族群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五熱貢唐卡: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六萬里茶道:文化線路遺產與文明交流田野調查報告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課題組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六個代表性案例進行多點多時段的田野考察,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尤其注重在整體觀指導下考察各族群(包括漢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的口頭傳統、儀式表述、身體技術等非文字文化表述關系。
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目錄
案例一“亞魯王”傳承:苗族口頭與記憶遺產田野調查報告……………………1
案例二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傳統祭祀儀式田野調查報告………………123
案例三山海之間:福建海洋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報告………………………189
案例四阿細祭火:西南山地族群遺產田野調查報告………………………231
案例五熱貢唐卡: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田野調查報告…………313
案例六萬里茶道:文化線路遺產與文明交流田野調查報告………………369
參考書目…………………………………………………………………………427
后記……………………………………………………………………………438
中國文化遺產田野案例報告/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彭兆榮,1956年出生,江西泰和人,一級崗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四川美術學院“中國藝術遺產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學人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文化名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探索研究”首席專家。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遺產專家委員會參加“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締約國政府間特別會議”,審議“非物質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草案”(Draft Set Criteria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工作。主持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選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之一泉州“南音”向聯合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代表名錄的后期項目工作,并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9、30),聯合國《人與生物圈》(M&B)中國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人類學、文化遺產、藝術遺產、儀式、旅游人類學等方面的研究,其中《文學與儀式》《飲食人類學》《旅游人類學》《遺產:反思與闡釋》《人類學儀式理論與實踐》等為這些方面的代表作。主編叢書6種,出版專著25部(含合著),在國際國內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