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93715
- 條形碼:9787534093715 ; 978-7-5340-93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本書特色
啟功,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滿族。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啟功先生不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學問博大精深,著述、豐富嚴謹,教學勤勉認真,也是一位繼承傳統又銳意創新的藝術家,詩詞承古創今,書法乓高神逸,畫作靈動清新。《論書隨筆/湖山藝叢》開篇就是講述啟功關于書法起筆、筆畫的論述,中間還有關于書法和金石、繪畫的關系的論述,結尾附錄部分是關于啟功的人生感悟。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內容簡介
“湖山藝叢”是一套現當代藝術大家談思想和理論的叢書。這些藝術家不但在實踐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且勤于在學理層面深入探索,其思考多涉及各藝術門類的根本問題,所談所論極富洞見。此次推出《近三百年的書學》《論書隨筆》《學習書法的十三個問題》《文化與書法》四本,各冊篇幅不長,但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堪稱書法領域的“大家小書”。《論書隨筆》是近現代有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書法思想的總結。啟功先生從自己的書寫實踐出發,不僅對書法的筆順、結構等問題進行了重點講解,提出了結字的“黃金律”,還對選帖、臨摹、創作、用筆、碑帖、讀書等等各種問題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作為一名涉獵廣博、成就卓著的學者和藝術家,啟功先生對書法與詩歌、繪畫、金石的關系也進行了一一解讀,極富洞見。附錄部分是啟功先生談論自己學習的經歷。本書是了解啟功先生書法思想的重要讀本,也是書法學習者入門、提高的重要參考書,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指導性。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目錄
漫談學習書法
論書散札
論書札記
談詩書畫的關系
金石書畫漫談
附錄
學書自述
記我的幾位恩師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節選
我在十歲以前,受家塾的教育,看到祖父案邊墻上掛著一大幅山水,是先叔祖畫的,又常見祖父拿過我的手頭小扇,畫上竹石花卉,幾筆而成,感覺非常奇妙。從此就有“做一個畫家”的愿望。十五歲時經一位長親帶領,拜賈羲民先生為師學畫。賈先生一家都是老塾師,賈先生也做過北洋政府時期的部曹小官,但博通書史,對于書畫鑒賞也極有素養。論作畫的技術,雖不甚精,但見解卻具有非常的卓識。常帶著我去故宮博物院看陳列的古書畫,有時和些朋友隨看、隨加評論,我懂得一些鑒定知識,實受賈老師的啟迪、教誨。 我想進一步多學些畫法技巧,先生看出我的意向,就把我介紹給吳鏡汀先生。吳先生那時專學王石谷,賈先生則一向反對王石谷畫法的那樣瑣碎、刻露的風格,而二位先生的交誼卻非常融洽。吳先生教畫法,極為耐心,如果我們求教的人畫了一幅有進步的作品,先生總是喜形于色地說:“這回是真塌下心去畫出的啊!”先生教人,絕不籠統空談,而是專門把極關重要的竅門提出,使學生不但聽了頓悟,而且一定行之有效。先生如說到某家某派的畫法,隨手表演一下,無不確切地表現出那一家、那一派的特點。我自悔恨的是先生盛年時精力過人,所畫長卷巨幛,勝境不窮,但我只臨習一鱗半爪,是由于不能勤懇;后來迫于工作的性質不同,教書要求“專業思想”,無力兼顧學畫,青年時所學的,也成了半途而廢。 我在高中讀書時,由于基礎不好,許多功課常不及格,因而厭倦學校所學。恰好一家老世交介紹我從戴綏之先生攻讀經、史、文學,我大感興趣。這中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不及詳細解剖,只說我遇到戴先生,真可說頓開茅塞。那時我在十八歲左右,先生說:“你已這么大年紀,不易再從頭誦讀基本的經書了,只好用這個途徑。”什么辦法呢?即拿沒標點的木版古書,先從唐宋古文讀起,自己點句。每天留的作業,厚厚的一疊,燈下點讀,理解上既吃力,分量上又沉重。我又常想:“這些句沒經老師講授,我怎能懂呢?”老師看我的點句,順文念去,點錯的地方才加以解釋。這樣“追趕”式地讀了一部《古文辭類纂》,又讀《文選》,返回來讀《五經》。至今對當時那種似懂非懂的味道,還有深刻的印象。但從此懂得幾項道理:不懂的向哪里查;加讀一遍有深一步的理解;先跑過幾條街道,再逐門去認店鋪,也就是先了解概貌,再逐步求細節。此后又買了一部《二十二子》,選讀了《老子》《列子》《莊子》《韓非子》《呂覽》《淮南子》等。老師*不喜《墨子》,只讓我看《備城門》諸篇,實在難懂,也就罷了。老師喜《說文》、地理、音韻諸學,給我們選常用字若干,逐字講它在“六書”中的性質和原理,真使我如獲至寶。但至今還只有常識階段的知識,并未深入研究。先生的地理、音韻之學,我根本沒提出請教。先生諄諄囑咐要常翻《四庫簡明目錄》,又教我們用《歷代帝王年表》作綱領,來了解古代歷史的概貌,再逐事件去看《資治通鑒》。從這粗略的回憶,可以得知戴老師是如何教一個青年掌握這方面知識的有效辦法。先生還出題令學作文,常教我們在行文上要先能“連”,聽老師講解“連”的道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求語言的邏輯性;其次要求我們懂得“搭架子”,聽講它的道理,也就是要文章有主題、有層次。旁及作詩填詞,只要拿出習作,老師無不給予修改。 回憶自我二十二歲到中學教書以來直到今日——中間也賣過畫(那只是“副業”)——主要都在教古典文學。從一個字到一首詩、一篇文,哪個又不是從戴老師栽培的土壤中生出的幼芽呢?我這小小的一間房屋基礎,又哪一筐土不是經過戴老師用夯夯過的呢? P112-115
湖山藝叢 論書隨筆 作者簡介
啟功(1912-2005),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匯文中學中途輟學后,發憤自學。稍長,從賈羲民、吳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姜福修古典文學。刻苦鉆研,終至學業有成1933年經傅增湘先生推介,受業于陳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后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后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鑒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