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5875
- 條形碼:9787300305875 ; 978-7-300-3058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本書特色
1. 微軟公司專家的傾心之作。本書作者羅伯特·博格(曾17次榮獲“微軟*有價值專家”稱號)和特里·博格(擁有30多年護理經驗的臨床護理專家)夫婦長期致力于改善工作場所、管理組織變革和發展人才方面的研究,就如何預防和消除倦怠提出了浴缸模型和感知模型,以及實操性極強的策略與技巧。 2.很強實操性。提出了浴缸模型和感知模型,以及實操性極強的策略與技巧,如膳食合理的4條準則、改善睡眠的3條建議、保持水分平衡的4則技巧、緩解壓力的5條應對策略、壓力管理的3個技巧等。 3.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陸靜怡、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糖心理、大儒心理創始人徐凱文及微軟(中國)高級學習與發展顧問李延聯袂推薦。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內容簡介
倦怠是一種精疲力竭、憤世嫉俗和自我效能感喪失的狀態。倦怠的早期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國家,主要聚焦于研究個體在工作中體驗到的情緒耗竭、動機喪失、身體疲憊等一系列的負性癥狀,也就是工作倦怠或職業倦怠。工業革命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是造成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因為勞動者成為了一個個位置、功能不同的模塊或者零部件,在被賦予了工具理性的同時卻泯滅了很多的人性與自由精神。
隨著研究的進展,學者們逐漸認識到,倦怠并不僅僅與工作有關,同樣會發生在能夠給予人們價值和意義感的所有領域中,如婚姻倦怠、學業倦怠、養育倦怠、社交媒體倦怠,等等。
有倦怠感的人會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感,這是抑郁癥的兩個主要癥狀。嚴重的工作倦怠會導致個人與客戶、顧客、同事甚至*終與家人分離,并由此產生孤立感。人處于倦怠狀態,易于患上抑郁癥,并產生厭世的負面情緒。
本書作者羅伯特·博格和特里·博格夫婦長期致力于改善工作場所、管理組織變革和發展人才方面的研究,就如何預防和消除倦怠提出了浴缸模型和感知模型,以及實操性極強的策略與技巧,如膳食合理的4條準則、改善睡眠的3條建議、保持水分平衡的4則技巧、緩解壓力的5條應對策略、壓力管理的3個技巧等。無論倦怠來自工作、家庭還是來自社會,想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投入,只要跟著本書所傳授的策略、技能與方法,就能夠一步步減少倦怠感,更多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目錄
第1章 有一種“躺平”,叫倦怠1
倦怠就像過了火的房子,除了廢就是空3
手機刷出來的除了空虛,還有倦怠4
既無力改變,也不想改變5
為什么你看誰都煩,就想一個人待著6
擺爛的心態:任由事情往壞的方向一路狂奔7
倦怠真的無解嗎8
第2章 “低電量”時刻,倦怠來襲11
倦怠的三大表現:精疲力竭、憤世嫉俗和缺乏自我效能感13
解決倦怠的*佳方式:浴缸模式16
第3章 你的能動性取決于你看待結果的方式23
高看了結果,只能讓你凡事總往壞處想25
小看了結果,只能低估自身的價值27
時間能治愈的,都是愿意自渡之人28
第4章 跟感覺舒服的人在一起,就像是在養生31
避免倦怠的三大核心支柱:情感支持、物質支持和制度支持33
如何平衡家庭、工作和社交圈的精力分配36
第5章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41
自我關懷,為自己賦能43
自我關懷從關照自己的身體開始44
第6章 倦怠是一種心理問題,但不是一種缺陷51
改變自我對話的方式,讓自我苛責的內部聲音徹底消失53
你越清楚自己是誰,你消極的自我對話就越少58
緩解心理壓力的*佳方式:去兌現對自己的承諾59
第7章 別人虐你千萬遍,就不要自己“補刀”了63
不當的減壓方式只能成為傷己的兇器65 用成癮彌補空虛,只能越來越倦怠67
如果你活不過當下,那你就不需要未來68
總是重復播放*壞情況,只能于事無補70
第8章 越內卷,越倦怠73
努力透支得越多,你就越力不從心75
對自己愿意和能夠為他人所做的事情設定好邊界76
你對自我的要求越多,你就越迷茫77
只有雙方都受益的支持才是*好的78
今天用命掙錢,明天用錢掙命,真的值嗎79
心理上的疲倦才是*后那根壓倒你的稻草80
你努力的回報是否超過了你付出的代價81
第9章 你的感知是如何被扭曲而失真的85
唯一能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好與壞的人是你87
你用什么來衡量自己的進步91
第 10 章 你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個人價值95
為什么生活在富足年代,你卻始終會有匱乏感97
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做到*好98
即使創造不了什么價值,你也是有價值的99
自尊心太強的人往往更容易倦怠100
欣賞自己的好與壞,才能坦然接納自己101
......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節選
在心理學研究文獻中,“倦怠”一詞*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用于研究個體在工作中體驗到的情緒耗竭、動機喪失、身體疲憊等一系列負性癥狀。之后,由于它與人們工作生活的緊密關聯,因此成為組織行為學和健康心理學的熱點研究領域。 我個人*早接觸倦怠這一主題是在2003年攻讀應用心理學碩士的時候,我的導師是當時國內研究倦怠的主要專家之一李永鑫教授。在他的影響下,我*終選擇以《法官工作倦怠及其與相關因素的關系》作為學位論文題目完成了碩士論文。一晃近20年過去了,我也一直在關注該領域的發展。稍加留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倦怠在人群中并沒有消失,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對人們的影響不減反增。相關研究證實,倦怠不僅僅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導致人們的工作績效下降,還會對人們的生理健康及生活狀態產生不良的影響。倦怠研究領域的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馬斯拉奇曾指 出,工作倦怠已經成為追求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嚴重障礙。如何預防和克服倦怠,已成為我們許多人需要面對的難題。 經過近50年的相關研究,在倦怠領域已經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要想將這些學術研究成果有效地傳遞給大眾,使大家了解倦怠、重視倦怠、懂得如何應對倦怠,還迫切需要一本既科學又通俗易懂的指導手冊。非常幸運,我能夠有機會受托對《倦怠心理學》一書進行翻譯。該書整合了大量關于倦怠的學術研究成果,并用通俗的語言娓娓道來。通過閱讀本書,你不僅可以了解什么是倦怠、倦怠的運作機制,還可以了解倦怠的相關影響因素,以及消除和預防倦怠的實操方法,相信在掌握了應對倦怠的方法并且勤加練習后,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都能更有效地抵御倦怠的侵蝕,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受水平和時間所限,譯稿中難免有錯漏之處,誠請同行專家及讀者不吝賜教,以便修訂時予以完善。
倦怠心理學: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作者簡介
羅伯特·博格,IT專家,曾17次榮獲微軟公司“最有價值專家”(MVP)稱號。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年經驗的企業家和社區領袖,他經常以演講的方式向數以萬計的聽眾傳授消除倦怠、化解沖突、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僅提升了聽眾個人的工作滿意度,而且對其所在組織的工作效率也有改善。此外,他還集作家與編輯于一身,現已有28部論著出版,經他編輯的圖書達100多部。 特里·博格,作為一名擁有30多年護理經驗的臨床護理專家,她長期致力于減少病患及其家人的醫療相關感染概率的工作。特里還是一位出色的演講者和作者,其演講主題涉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界限的設定與保持以緩解激烈的人際沖突,從而預防和消除倦怠。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二體千字文
¥14.0¥40.0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