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陳寅恪畫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867362
- 條形碼:9787540867362 ; 978-7-5408-673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陳寅恪畫傳 本書特色
教育家群體的出現需要有適宜的制度與社會環境,要讓有教育家天賦的敢想、敢干,能想、能干,這種社會條件往往不是一個人、一個機構、一個政策所能創造的。從現實狀況看,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確是現有教育管理體制的缺陷,而改變現有體制使更多的人能遵循教育內在規律更高效地工作,就是應該盡陜解決的實際問題。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突出傳主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辦學實踐,尤其凸顯傳主的教育家精神,希望真正激勵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為教育家,切實有效地推動中國的教育家辦學進程。這一想法的實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陳寅恪畫傳》講述了陳寅恪的成長故事和教育歷史。 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 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 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 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 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 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 辦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 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 傳》叢書突出傳主的教育 思想、辦學理念、辦學實 踐,尤其凸顯傳主的教育 家精神;強調以史料為依 據,對傳主的教育貢獻作 客觀評價,實事求是,還 原歷史。這本身即是教育 家精神的具體體現。 ——顧明遠 希望《20世紀中國教育 家畫傳》叢書可以激勵一 批有志教育的人成為教育 家,切實有效地推動中國 的教育家辦學進程。 ——儲朝暉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陳寅恪畫傳 內容簡介
《陳寅恪畫傳》以時間為序,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陳寅恪的生命歷程、學術思想和教育實踐,客觀平實,凸顯出他獨特的文化情懷和精神風骨。 《陳寅恪畫傳》適合廣大教育工作者、大中學生及學生家長、文史愛好者閱讀。 陳寅恪(1890-1969),歷史學家。早年留學日、美、歐洲各國。1926年回國后,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清華大學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組(歷史組)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教授。受聘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因故未能成行,滯留香港,任香港大學教授。香港淪陷后,回內地任廣西大學教授、燕京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后,回清華大學任教授。1949年初,南下任嶺、南大學教授。1952年,嶺南大學并入中山大學,遂改任中山大學教授。 清華時期,陳寅恪利用佛教文獻各語音文本的不同,研究印度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后來研究隋唐政治史,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晚年雙目失明,居嶺南,傷時感事,著《論》《柳如是別傳》。
20世紀中國教育家畫傳:陳寅恪畫傳 目錄
家世
童年
啟蒙
游學
二 國學導師宏闊張
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比較語言研究
大禮送別王國維
慎聘研究院導師
集研究院事務于一身
三 平生所學寧堪贈
兼授北大課程
俞曲園先生病中囈語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歷史紐主任
中文、歷史合聘教授
不參加國難會議
國文試題風波
謹訂課程要旨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四 無用筆銘園興亡
因結同心悟夙緣
散原老人來北平養老
《四聲三問》探古音
盧溝橋事變——北平淪陷
南逃——長沙臨時大學
繼續南逃——轉道香港
蒙自——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五 戰亂不與學人便
牛津大學漢學教授
滯留香港
《唐代政治史略稿》
傅斯年催促北上
香港淪陷和努力營救
六 輾轉無妨著述忙
逃離香港
史話所的傅、葉之爭
豐山小筑譏頌德
修中誠來訪與“高級中國研究計劃”
任教成都燕京大學
托傅斯年延安索《中國通史》
……
七 眼盲心郁更寒苦
八 根留嶺南預見長
九 貴人相助碩果累
十 朋輩凋零業不荒
把教育辦得更好(代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