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鄉村多元共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89994
- 條形碼:9787109289994 ; 978-7-109-2899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鄉村多元共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社會參與視角切入, 以約翰·克萊頓·托馬斯提出的公眾參與有效決策模型為基礎構建多元共治的有效治理分析框架, 以實證調研資料為依據, 梳理和剖析成功實踐的運行經驗和發展規律, 探尋多元參與與有效治理之間的內在邏輯和關鍵機制, 探討并揭示有效治理的實現形式及其實施條件, 以期為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中國鄉村多元共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研究內容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章節安排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社會參與研究綜述
2.1.1 社會參與的內涵
2.1.2 社會參與的技術與方法
2.2 鄉村治理研究綜述
2.3 參與視角的鄉村治理研究
2.3.1 參與主體維度的研究
2.3.2 參與方式維度的研究
2.3.3 參與效果維度的研究
2.3.4 多元參與與有效治理之間的內在邏輯探討
2.4 文獻述評
2.4.1 社會參與研究簡評
2.4.2 鄉村治理研究簡評
2.4.3 參與視角的鄉村治理研究述評
第3章 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治理的理論分析框架
3.1 基礎理論:公民參與的有效決策模型
3.2 理論框架:鄉村有效治理的多元參與分析框架
3.2.1 參與主體
3.2.2 參與方式
3.2.3 參與內容
3.2.4 參與保障
3.2.5 參與程序
3.2.6 有效參與衡量
3.2.7 有效治理衡量
第4章 鄉村治理模式的發展演變
4.1 一元結構的管理模式
4.2 二元結構的傳統模式
4.3 多元結構的發展模式
4.4 結構重配的“調試模式”
第5章 鄉村治理進入多元共治的新階段
5.1 “多元”成為新時代鄉村社會的定義性特征
5.1.1 多元異質主體蓬勃生發
5.1.2 理性主導下的多元主體的多元利益訴求錯綜交織
5.1.3 多元主體互動呈現動態復雜變化特征
5.2 鄉村治理進入多元共治的新階段及其制度優勢
5.2.1 黨的領導
5.2.2 政府主導
5.2.3 農民主體
5.2.4 社會協同
第6章 治理層級下移:鄉村多元共治的結構調試
6.1 典型實踐
6.1.1 廣東清遠:在一個或若干個村民小組(自然村)基礎上設立村民委員會
6.1.2 湖北秭歸:以自然村為單位劃小村民自治單元
6.1.3 云南大理:在自然村建設村民自治組織
6.2 基本邏輯
6.3 相關問題探討
6.4 改革取向
第7章 治理結構重構:鄉村多元共治的結構創新
7.1 典型實踐
7.1.1 江蘇蘇州:試點探索政經分開,上浮行政類事務
7.1.2 貴州威寧同心社區:強化微自治,下沉民生類事務
7.1.3 湖北荊州槍桿村: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
7.2 實踐邏輯
7.2.1 “需求—功能—結構”邏輯框架
7.2.2 典型實踐中的“需求一功能一結構”邏輯分析
7.3 運行規律與發展取向
7.3.1 治理結構隨著治理功能和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這是鄉村治理結構發展演變的內在邏輯
7.3.2 不斷深化村民參與,這是主導鄉村治理結構和治理模式發展演變的主線
7.3.3 細分并重配治理事務,這是治理結構創新發展的基本動因
7.3.4 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這是鄉村善治的根本前提
第8章 鄉村多元共治:走向鄉村有效治理的內在邏輯與實踐進路
8.1 鄉村有效治理的多元共治分析框架
8.2 鄉村有效治理的多元共治實踐進路
8.2.1 創新參與平臺和載體,豐富參與方式
8.2.2 建立主體選擇機制,優化參與主體結構
8.2.3 拓展參與內容,深化村民自治
8.2.4 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
8.3 鄉村有效治理的多元共治發展取向與政策啟示
8.3.1 推進社會參與,是實現有效鄉村治理的基本路徑
8.3.2 提升參與方法和技術,是影響有效參與和有效治理的重要變量
8.3.3 培育參與理念,引導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8.3.4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鄉村治理正確政治方向
第9章 新型網絡治理體系:鄉村多元共治的未來可能的更適宜解釋框架
9.1 鄉村多元共治面臨的基本困境
9.1.1 參與的代表性和公平性不足
9.1.2 參與主體間利益協調困難
9.1.3 決策無果或決策低質問題
9.1.4 不確定性和風險
9.2 網絡治理:適宜于多元共治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框架
9.2.1 已有研究視角
9.2.2 網絡治理視角
9.3 鄉村多元共治的新型網絡治理體系
9.3.1 社會參與機制
9.3.2 利益平衡機制
9.3.3 信任機制
9.3.4 社會引導機制
9.3.5 黨的領導
中國鄉村多元共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劉紅巖,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ACM、IEEE、SIGKDD、AIS、SIAM、INFORMS等國際學術組織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自1994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至今,長期從事數據挖掘、文本挖掘、商務智能、社會計算、個性化推薦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2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文章100余篇,包括在頂級國際期刊TODS、TKDE、TOIS、MISO、INFORMS、JOC、TMIS和頂級國際學術會議VLDB、SIGKDD、ICDE、ICDM、SDM、ICIS上發表的學術文章數十篇。獲得10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出版學術專著2部、教材多部,包括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