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4571
- 條形碼:9787300304571 ; 978-7-300-30457-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本書特色
北大博士親歷飯圈500余天沉浸式調研
深度分析粉絲行為與心理
揭開飯圈面紗,打開對話青年的窗口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內容簡介
“流量為王”的時代造就了如今規;⒔M織化、制度化、功能化的飯圈群體,其中一些還帶有攻擊性和偏激性。粉絲社群如何架構?粉絲之間有怎樣的溝通機制?他們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是什么?又有怎樣的利益聯結?本書作者從“試圖成為一名粉絲”到成為“將生活重心集中在追星上”的資深粉絲,用500余天的深度體驗和觀察,為我們揭開了“飯圈”的面紗,打開了對話青年的窗口,幫助青年人清醒地面對潮流、時尚,更理性地面對社會與自我。書中內容也為了解青年文化、進行網絡疏導和治理帶來諸多啟發和思考。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目錄
**章你喜歡釣魚,我喜歡追星
第二章粉絲類別
圈層階級
性質派系
第三章媒介活躍平臺
社群社交型平臺
生產力分享型平臺
粉絲八卦型平臺
功能服務型平臺
第四章粉絲日常行為
反黑
控評
打榜
商業合作
簽到
代言購買
第五章粉絲應援文化
應援文化的起源
日式應援的跨界發展
韓式應援的形成
韓式應援的成熟
應援文化的案例研究
第六章同人文化
耽美同人文化的世界
CP 粉的世界
何由不愛紅袖愛斷袖?——CP 文化迷思
第七章理智邊界
粉絲與理智邊界
她們在追星也在運營站子——站姐
假作真時真亦假——代拍
畸變的現實認知——私生飯
第八章心理機制和社群運營
ISOOC 模型視角下的粉絲社群
完美人設和幻想中的親密關系
自我價值的實現
“過渡性領域”的自我滿足
第九章群情鼎沸:飯圈亂象的平臺治理與規制策略
201群體動力學下的飯圈形成
循環反應理論下的平臺作用
“責任鐵律”下的平臺責任認知
平臺的飯圈治理現狀與問題
飯圈治理的規制策略
附錄 1訪談手記:秀粉的生存指南
附錄 2焦點小組訪談節選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節選
自序出版在即,看著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即將以紙張為載體與讀者見面,內心是振奮而忐忑的!豆聧u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是筆者的處女作,初稿完成于 2020 年,修改于 2021 年,作為“少作”,盡管它顯得有些稚嫩、不盡規范,但字里行間卻充滿生機、意氣風發。粉絲研究作為當下文化研究的熱門議題之一,在眾多前輩的奠基下,已經具有了深刻的學術意義,本書試圖補充參與式觀察中的實踐材料和觀察實錄。本書從 2016 年筆者的追星經歷起筆,“追星”對筆者而言是一項融入青年潮流并以此獲得群體歸屬感的興趣愛好。在本科階段,筆者與同樣有科研興趣的好友曾辰和鄭江浩商議后,決定將粉絲群體的日常行為及心理動機作為研究選題。這是筆者**次正式地進行科學研究,是筆者首次涉足粉絲研究,也是筆者**次梳理自己對粉絲文化的思考,再次感謝本科階段的兩位好友對本書的貢獻。2019 年夏,在經過將近三年的深入參與式觀察和深入調研后,筆者于暑假期間進一步深化了對粉絲文化的思考, 書稿初具輪廓。2021 年,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 ‘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亂象頻發的飯圈和飯圈“出征”事件讓筆者意識到,在標簽化、圈層化、娛樂化的飯圈框架下,青少年趨向于簡單化和二元化的思考模式,在面臨宏大議題時易采取輕薄化的處理方式,因此,對飯圈的規范和治理刻不容緩。本書一共有九章,分別介紹了追星態度、粉絲類別、媒介活躍平臺、粉絲日常行為、粉絲應援文化、同人文化、理智邊界、心理機制和社群運營等,并從平臺的角度闡釋了打擊飯圈亂象的治理合力,附錄“訪談手記:秀粉的生存指南”結合三位秀粉的深度訪談進行人物描寫,介紹了三種典型的秀粉心理。受觀察主體所處時空限制,本書沒能盡善盡美地、全景域地展現粉絲文化。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文字所表達的觀察是靜態的,而文化思潮的漲落卻是動態的。本書的主標題為“孤島狂歡”。粉絲在網絡空間中以趣為緣, 抱團聚集,仿佛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島,通衢廣陌,難以至之。選擇 “孤島狂歡”這一說法主要是為了描繪飯圈的區隔性和狂歡精神, 但粉絲果真如困于孤島一般末日求生嗎?飯圈果真就與世隔絕,難 以觸及嗎?在深度觀察后可以發現,飯圈語言和行為規范的確提高 了圈層準入門檻,但飯圈經驗的“破圈”已然成為常態(如帝吧出征、外網輿論控評等),飯圈的滲透力和擴張力可見一斑。在枯燥的撰寫過程中,筆者也感悟到了微末的治學道理:“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只有保持穩定的輸入、輸出習慣,給予思想自由馳騁的空間,才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力。撰成此書,首先要感謝導師田麗副教授和編審曹沁穎老師,正是在兩人的鼓勵和指引下, 筆者才能堅持不懈。嚴謹負責的田老師在撰書過程中給予筆者悉心的指導,特別是對粉絲類別、平臺治理等內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細心專業的曹老師就完善本書給予筆者修改意見,從書名到文章細節,曹老師精益求精的辛苦付出凝聚在本書的方方面面。在此特別感謝田老師和曹老師為本書順利出版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寫作期間,與本科時期的好友共進的畫面歷歷在目,與曾辰、鄭江浩兩位好友就粉絲問題的討論宛如昨日,與龐菩、王東雷、李蕙桐、林松、余靜寒等密友組成的“追星者也”的小組實踐依然清晰,可以說,如果沒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勵,本書就難以誕生。更需要感謝的是筆者的父母和愛人,種種壓力加身,在負重前行的路上因有他們而意義非凡。作為粉絲研究的淺嘗者,筆者對粉絲文化的研究還不夠全面深入,是以掛一漏萬,略述大端,敬請各位前輩不吝賜教。真理很遠,邁出**步,它才會開始變得越來越近。
孤島狂歡——網絡空間的粉絲文化 作者簡介
李彤,女,1997年出生,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媒體與網絡傳播。致力于探索青年亞文化,研判青年群體的思潮變化,多年來以參與式觀察法活躍于粉絲社群。發表《“飯圈”治理的平臺責任:內涵、邊界與監督》等多篇論文。并于時政雜志《廉政瞭望》發表國際時評十余篇,以青年視角展望世界。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