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5074
- 條形碼:9787030715074 ; 978-7-03-07150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本書特色
很多人以為載人航天工程*難的是火箭和飛船,不會想到,著陸場勘察選擇竟有這么多艱辛。此書應該好好讓航天員看看,讓他們知道,有多少航天科技人員為了他們的安全在絞盡腦汁,在冥思苦想,他們看后會更放心一些;此書應該讓航天一線老專家看看,能讓他們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時光;此書應該讓航天一線年輕人看看,能讓他們學習一下老一輩航天專家是怎樣干活的。 ——王永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國家*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今年正值載人航天三十周年,又值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翻閱此書,讓我深深感受到整個工程不但有航天員的奉獻犧牲,更有無數(shù)科研工程人員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辛勤汗水,保證了航天員飛行任務的順利完成。所以,我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把我們送入太空。 作者參加了全部七次著陸場勘察,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反映了科研人員“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和著陸場的來之不易。我也和作者一起參加了多次的回收任務,感謝他把著陸場勘察的難忘歷史寫了出來,同時也感謝每一位參與此項工作的同志。希望通過此書能讓更多的人關注航天、喜歡航天、支持航天,讓中國航天取得更大的成就,向航天強國邁進! ——楊利偉 中國首飛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這是一部翔實的著陸場勘察史料,作者有幸從始至終都參加了,除一位老專家外,無人可比;第二,作者能做到實時記錄,廣泛收集資料,包括地理、歷史、自然、人文以及習俗特色等知識,使科技和現(xiàn)實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增加了可讀性。此書既是著陸場的科普知識,也是科技史料。 ——趙起增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原主管部門領導 中國載人飛船工程論證組副組長 作者用生動和充滿感情的語言,回顧了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論證、勘察和選擇的全過程,書中披露了大量載人航天工程前期的技術論證細節(jié)和生動的人物故事,將歷史、技術和載人航天精神融合在了一起,非常值得一讀。 ——吳 季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起步,講述了工程可行性論證和方案研制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描寫了著陸場七次勘察的經(jīng)典瞬間,刻繪了種種技術爭辯及方案更迭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了各種戰(zhàn)略思考轉折和調整的智慧奧妙。歷經(jīng)艱辛,絞盡腦汁,終于選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載人航天著陸場。本書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工程初期那些蕩氣回腸的演變軌跡,關注那些默默無聞的航天人,知曉那些驚心動魄的航天事。 本書既是生動的科普讀物,適合大眾閱讀,也是珍貴的航天史料,可為航天科技工作和科技史工作提供參考。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目錄
序 / i
**章 想寫親歷的故事 / 001
一、天外驕子哪出?艙? / 002
二、蘇陸美海中何?方? / 002
三、復雜難擇謂棘?手 / 002
四、縱橫何處藏妙?囊? / 003
五、為什么要寫本?書? / 004
第二章 論證初期的選擇 / 005
一、初五神秘大集結 / 006
二、著陸棗強問題疊 / 013
三、千頭萬緒連珠炮 / 015
四、南移豫東河北別 / 037
第三章 河南中原空勘 / 039
一、勘察起因 / 040
二、平地如;此 / 047
三、羲皇故都卻貧窮 / 058
四、黃河北岸刺秦王 / 063
五、黃泛南盤虧族雄 / 068
六、勘察結論 / 070
第四章 工程上馬 / 071
一、兩輪三步終決策 / 072
二、散布擴大添難色 / 076
第五章 河南豫東地勘 / 081
一、地勘起因 / 082
二、射橋蔡溝韓李寨 / 085
三、朱里東洪古上蔡 / 090
四、東西夏亭桃源記 / 097
五、扶溝清集崔橋鎮(zhèn) / 102
六、古城鐵塔懸雙疑 / 106
七、長恒濮陽勘朱寨 / 111
八、試問降緯圖未來 / 113
第六章 歷史性大調整 / 119
一、深思 / 120
二、討論 / 121
三、巨變 / 126
第七章 四子王旗和鄂爾多斯勘察 / 129
一、勘察準備 / 130
二、阿木古郎草原 / 130
三、鄂爾多斯高原 / 142
四、勘察小結 / 158
第八章 海上回收大討論 / 159
一、蘇美陸洋迎天外 / 160
二、海上回收話由來 / 161
三、百家爭鳴惜棄海 / 164
四、調至內蒙古專委裁 / 167
第九章 東風地區(qū)勘察 / 171
一、勘察起因 / 172
二、射面彈下戈壁灘 / 174
三、綠園怪林胡楊川 / 181
四、雅干頻爆邊境愧 / 185
五、黑城遺址居延漣 / 198
六、勘察總結 / 202
七、補充論證 / 203
第十章 通遼及渾善達克勘察 / 207
一、勘察起因 / 208
二、通遼一水穿兩山 / 209
三、溝沙原湖形多變 / 216
四、云岡懸空跨屏翰 / 240
五、渾善達克縱穿難 / 246
六、勘察結論 / 267
第十一章 主副場的跌宕選擇 / 269
一、鄂王額遼挑古郎 / 270
二、三雄爭鳴泉酒嘗 / 273
第十二章 東風副場詳勘 / 277
一、勘察起因 / 278
二、嘉峪馬鬃雅布賴 / 279
三、戈壁荒漠古日乃 / 291
四、測站塔架待雄起 / 305
五、觀天尋址陽關外 / 309
六、勘察結論 / 328
第十三章 四子王旗主場詳勘 / 331
一、勘察準備 / 332
二、紅巖斷壁妙蘇吉 / 333
三、活佛追馬邊墻移 / 342
四、七層白云羨奇沙 / 347
五、夜燈驚嘆長廊謎 / 355
六、勘察結論 / 357
結語 / 359
一、七勘終定王額旗 / 360
二、飛天仙落草原夷 / 360
三、聚首遙悟齊慰贊 / 361
四、初期二場終歸一 / 362
附錄 載人航天著陸場勘察匯總表 / 365
后記 / 366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節(jié)選
**章 想寫親歷的故事 一、天外驕子哪出艙? 二、蘇陸美海中何方? 三、復雜難擇謂棘手 四、縱橫何處藏妙囊? 五、為什么要寫本書? 一、天外驕子哪出艙? 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早上9:00,中國長征二號 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神舟五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一天后,飛船返回艙于16日凌晨6:26安全著陸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出艙,踏上了這片神奇的草原。 這些都是為人所熟知的情節(jié),但我國載人飛船著陸場為何選在這片土地?又是如何選的?經(jīng)歷了哪些波折?這里面蘊含著許多艱難的技術論證和鮮為人知的勘察故事。 二、蘇陸美海中何方? 載人飛船經(jīng)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后,航天員要在飛船內或出艙到艙外進行科學實驗、空間操作和空間維修,執(zhí)行完任務后要返回地面,地面就要準備一塊地方供其降落,這塊地方或區(qū)域被稱為載人航天著陸場。 蘇聯(lián)聯(lián)盟號飛船著陸場選在陸地上,使用降落傘降落。美國阿波羅號飛船著陸場選在海上,使用降落傘降落;美國航天飛機首選著陸場位于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梅里特島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機場),備份著陸場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和位于法國南部伊斯特爾市的伊斯特爾空軍機場,航天飛機靠滑翔在飛機跑道上滑行降落。 中國載人航天的著陸場應選在哪里呢? 三、復雜難擇謂棘手 中國選擇什么模式的著陸場,是載人航天工程研究的主要問題。著陸場的選擇是十分復雜的,不僅涉及眾多技術問題,而且會涉及許多社會問題。技術問題與航天員的安全、發(fā)射場位置、運行軌道傾角和高度、返回制動點位置、返回艙返回技術、返回走廊、著陸傘降落方式、飛船科學實驗與應用、國內國外測控通信網(wǎng)布局等有關;社會問題與我國經(jīng)度緯度覆蓋范圍、大陸的地形地貌地質、平原與山川的分布、海洋與國界的限制、海上陸上降落后的搜救、海軍空軍陸航的能力、社會交通、人文、氣象等相關?梢,著陸場的選擇堪稱綜合科學應用的典范。 為什么說著陸場的選擇會影響到航天員的安全?如果選的著陸場場區(qū)大、區(qū)域個數(shù)多,飛船可以隨時隨地選擇降落,則航天員的安全就有保障;如果場區(qū)小、區(qū)域個數(shù)少,航天員有急病需要飛船緊急返回時,恰好沒有地方和機會著陸,則會貽誤時機,威脅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如果著陸場平坦,沒有危險物,則返回艙降落安全性就高,航天員的安全就有保障;如果有房屋、大樹、電線、通信基站等物,可能會刮著降落中的飛船返回艙或傘繩,就會給航天員帶來生命危險。 正是由于涉及航天員的安全,故大家在選擇著陸場時格外慎重;正是中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在選擇著陸場時特別糾結;正是牽涉因素太多,使得從基層技術人員到主任設計師、從系統(tǒng)總師到工程總設計師、從機關人員到工程領導,都感到十分難辦。不同的意見層出不窮,各種思想的交鋒不可避免,到底是在國土南邊尋還是在北邊找?到底是在東邊選還是在西邊擇?到底是在海上濺還是在陸上落,選擇自然極其棘手,決策自然極其艱難。 四、縱橫何處藏妙囊? 問題的棘手導致著陸場的選擇過程是曲折的、復雜的,認識問題的不斷深入也牽起了著陸場勘察的段段歷程,從河南中原到祖國北疆,從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到河套鄂爾多斯,從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到東部通遼地區(qū),從平原到草原,從黃泛區(qū)到硬戈壁,從安西到塞北、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穿過巴丹吉林沙漠、渾善達克沙地、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科爾沁沙地,跨越大青山、祁連山、阿爾金山、賀蘭山、桌子山、馬鬃山,緯度縱穿11°,經(jīng)度橫跨29°,在空中勘察(簡稱空勘)和地面勘察(簡稱地勘)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大量的軌道計算和優(yōu)化調整,通過對多種方案的分析和比較,歷經(jīng)各種戰(zhàn)略思考的迭代,*后終于選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載人航天著陸場。 五、為什么要寫本書? 我從工程論證啟動時便開始參加方案論證和設計,有幸參與了著陸場七次勘察的全部工作,直接參加了種種技術爭辯和方案更迭,親身感受到了幾次重大戰(zhàn)略調整的驚雷震撼,了解了許多工程研制的內幕,親身參加了從**次無人飛行試驗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全部飛船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目睹了楊利偉等11位航天員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走出神舟飛船返回艙。 為了滿足讀者了解中國載人航天的夙愿,本書根據(jù)我親身經(jīng)歷的載人航天著陸場勘察、選擇和決策過程,介紹了工程可行性論證和方案論證設計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希望本書能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艱難的起步,關注那些默默無聞的航天人,知曉那些驚心動魄的航天事。 第二章 論證初期的選擇 一、初五神秘大集結 二、著陸棗強問題疊 三、千頭萬緒連珠炮 四、南移豫東河北別 一、初五神秘大集結 (一)大年初五出發(fā) 1992年2月8日,大年初五,星期六,此時大部分人仍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我已經(jīng)坐在西安赴北京的火車上了。軟臥車廂里還有中國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簡稱西安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殷龍、我國著名返回衛(wèi)星回收專家祁思禹等同志。 估計圈外人誰也不知道,從那天起,我國航天界許多專家正悄然向北京云集。 為什么大年初五就出發(fā)?為什么我們在被告知此事時顯得十分迅疾而且有些神秘?原來這與發(fā)生在一個月前的一次會議有關。 1992年1月8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簡稱中央專委)召開會議,研究發(fā)展我國載人航天問題。 會議認為,發(fā)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是必需的,決定由國防科工委負責組織載人飛船工程的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論證,計劃1992年第二季度完成論證工作,論證要在保密的前提下進行。 這件事當時全國沒有多少人知道,因為涉及國家決策方向問題,同時也涉及國家財政撥款問題,要求保密是自然的。 會議剛開完,消息立刻秘密傳到相關單位。航空航天工業(yè)部、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主管部門立刻意識到,自我國“兩彈一星”研制成功以來,全國各行各業(yè)很長時期沒有這種“大動靜”了。1984年8月,中央決定集中力量發(fā)展經(jīng)濟。當時國家經(jīng)濟困難,重點轉移,減少了國防投入,更減少了航天投入,航天界各單位基本上是“青黃不接”,研制任務大幅減少,研制經(jīng)費大幅削減,許多國防科技人員被迫去搞副業(yè),例如航空航天工業(yè)部**研究院許多人開始搞汽車配件、電子琴等,科技人員收入很低,當時“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度過困苦歲月的人們突然聽說中央要搞載人航天這個“大動作”,自然知道此事非同尋常,從沒見過快過年了還要通知干這么大的事,僅從傳達文件的時
飛船落哪?中國載人航天著陸場選勘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朋,航天應用與測控專家,研究員,長期從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設計工作,側重空間應用、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參加載人航天技術經(jīng)濟可行性論證及歷次載人航天發(fā)射、運行和回收任務。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載人航天工程人才特殊津貼,被四部委聯(lián)合授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章。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