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7153
- 條形碼:9787518437153 ; 978-7-5184-37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本書特色
1.基于真實問題,做有溫度的教研:50個教研問題來自一線教師和教研組長,涵蓋教研理念、教研制度,以及生活環節、區域游戲、集體教學、家園共育等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 2.系列規劃、層層遞進,做有深度的教研:教研內容思考—相關問題調研—系列教研活動計劃制訂—單次教研活動方案設計—教研活動反思與評價—教研成果跟進與落實。 3.20個精彩教研方案,支架教師專業成長:20個精彩教研方案帶你親臨教研現場,在參與式、互動式教研中獲得專業成長。 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提高園所辦園質量,促進園所內涵發展,教師的專業水平至關重要。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重視以園為本的教研?作,加強園本教研就好比健全幼兒園自身的造血機能。幼兒園教研這一“學問 ”,基于問題、源于兒童,其實趣味無窮。翻閱本書,我深深感受到祝曉燕老師的團隊將自己走過的路,將“學問之趣”認真梳理后無私地分享給了大家。本書從具體的問題情境切入,通過50個問題深入剖析了對教研的認識以及教研的制度、方法和案例,涵蓋了“生活環 節”“集體教學”“區域游戲”“家園共育”等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將大家帶入真實、生動、鮮活、有溫度的教研現場,體現了答案在現場,真理就在對真需求、真問題的不斷探尋和追問中。 相信無論是一線的研究型幼兒教師,還是幼兒園教研活動負責人,都能在閱讀本書后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教研。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 蘇婧 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建設,需要高質量的教研活動。祝曉燕老師的團隊傾心撰寫的《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一書,從幼兒園教研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切入,通過“對教研活動的認識與思考”“教研制度設計與實施”“各類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等,從理論到實踐解讀了教 研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架構了教研活動的制度和內容,呈現了兼具主題性、實證性、有效性的教研實操樣態,彰顯了“師幼共長”視角的教研文化。這里的教研活動不僅具有生命力,還能推動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園教研活動品質的提升,讓教研活動的共同經歷 者逐步走向很好! 因此,這是一本對幼兒園一線教師、幼教教研員、幼兒教育科研工作者都頗具價值的佳作! ——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教研員 肖燕萍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內容簡介
幼兒園教研活動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但如何有效設計和實施幼兒園教研活動,一直是幼兒園教研工作者積極探索的問題。 《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以提高幼兒園教研活動質量和解決保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列舉了教研活動中存在的50個典型問題,不僅厘清了讀者對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一些錯誤認識,闡述了如何建立和健全幼兒園教研制度,還說明了如何針對生活環節、區域游戲、家園共育、集體教學等內容遵循六個步驟組織和開展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理論與實例緊密結合,圖表豐富,是幼兒園教研工作者和一線教師的“得力助手”!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目錄
**章 對教研活動的認識與思考
1.什么是教研活動?
2.什么是園本教研?
3.什么是主題教研?
4.什么是課例研究?
5.什么是案例研究?
6.教研活動的運行機制是怎樣的?
7.教研活動計劃包含哪些方面?
8.教研活動方案包含哪些內容?
9.教研活動有哪些原則?
10.教研活動方式要實現哪些轉變?
11.教研活動內容要實現哪些轉向?
12.如何確定教研活動內容?
13.教研活動的準備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14.教研組長的教研準備工作有哪些層次?
15.如何讓教師有準備地參加教研活動?
16.如何解決教研活動中的“一言堂”問題?
17.如何在教研活動中進行深度互動?
18.如何做好教研活動后的評價、反饋工作?
19.如何做好成果的梳理和跟進?
20.如何撰寫教研活動總結報告?
第二章 教研制度的設計與實施
21.什么是“輪流主持”教研制度?
22.什么是執行教研組長制度?
23.什么是分層教研制度?
24.什么是合作式小組教研制度?
25.什么是自助式教研制度?
26.什么是持續性沉浸式教研制度?
27.什么是師徒結對制度?
28.什么是混合研修制度?
29.什么是專業書籍進階閱讀制度?
30.什么是課程審議制度?
第三章 有關生活環節的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
31.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晨間來園活動”的教研活動?
32.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自主用餐活動”的教研活動?
33.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值日生活動”的教研活動?
34.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彈性作息”的教研活動?
35.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過渡環節”的教研活動?
第四章 有關區域游戲的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
36.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教研活動?
37.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的教研活動?
38.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區域游戲空間規劃”的教研活動?
39.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區域游戲觀察”的教研活動?
40.如何通過教研活動引導教師關注區域游戲和教學活動之間的聯系?
第五章 有關集體教學的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
41.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教研活動?
42.如何通過教研活動幫助教師把握集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3.如何通過教研活動引導教師關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每個幼兒?
44.如何通過教研活動幫助教師生成集體教學活動?
45.如何通過教研活動幫助教師組織團討活動?
第六章 有關家園共育的教研活動設計與實施
46.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家長進課堂”的教研活動?
47.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家長開放日”的教研活動?
48.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親子共讀”的教研活動?
49.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新生入園”的教研活動?
50.如何設計與實施關于“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教研活動?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節選
12. 如何確定教研活動內容? 在課程改革和教研工作轉變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動內容已經涵蓋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和各種活動,與保教工作相關的內容都可能成為教研內容。那么,如何根據幼兒園保教實踐的真實問題和實際需要確定教研活動內容呢? 在確定教研活動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教研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會出現教研內容“針對性弱”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對幼兒園的現實情況缺少準確的研判、對教師的需求不能準確及時了解,因而不能有效地基于真實問題確定教研內容。 在確定教研內容時,幼兒園一般存在以下問題: 教研內容脫離幼兒?的現實需要,即問題沒有現實針對性; 教研內容空泛,不聚焦,即問題不具體; 教研內容無法幫助教師解決問題,即提出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 教研問題不是真問題; 教研內容屬個別現象、暫時現象,即問題沒有普遍意義; 教研內容缺乏教研的前瞻性、方向性; 教研內容對教師和主持人來說都缺少相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準備,較難理解和實施,即教研條件不成熟。 確定教研活動內容的途徑 教研內容的確定要遵循“問題導向”原則,基于幼兒園當下的真實問題,滿足教師真實的、現實的需求,適應幼兒園當下的教研條件。可以嘗試以下途徑去尋找問題,確定適宜的教研活動內容。 調查 教研組長可采用書面問卷調查的形式或面對面訪談的形式,了解教師希望通過教研解決的教育教學問題是什么,以及教師有關教研內容的想法,并分析問題解決的迫切性、適宜性等。比如,在學期初,教研負責人就本學期的教研內容進行了問題征集。 問卷或者訪談的主要問題可包含以下內容: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您在哪些方面遇到了問題? 您希望得到哪些幫助?您覺得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您認為,哪些教研活動能夠幫助您解決問題? 您希望本學期的教研內容指向哪些方面? 觀察 教研組長可深入保教現場進行實地觀察,如觀察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各個年齡段兒童的發展,以及不同時間段、不同環節的班級保教活動等。比如,某幼兒園的教研組長帶領骨干教師深入班級開展“半日活動”調研,記錄和分析各個環節的活動;然后,就晨間活動、生活環節、游戲環節、集體活動等各個環節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與班級教師對話;*后,聚焦各個環節中的“師幼互動”問題,通過集中審議系統建構“師幼互動”的教研內容框架。 資料分析 分析教師的班級、主題、周、日計劃以及觀察記錄、隨筆等文本資料,全面了解教師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教研組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文字資料中呈現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否科學正確,存在哪些問題? 主題、周、日計劃中的教育內容是否具有一致性和連續性,教育目標能否層層落實? 教師對幼兒一日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是否科學合理? 教師是否能夠基于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生成課程? 觀察記錄和教學反思等是否能夠起到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饋功能? 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評估和評價幼兒的發展? 文獻學習 教研組長需要學習和了解*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相關文件,通過學習相關文獻,反思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由此確定教研內容。比如,了解上級部門的教研計劃和文件(包含國家、省級、市級、區級等不同級別)、了解當前熱門的話題、前沿的研究信息等。 省、市、區等上級教研部門會基于本地區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實際情況提出區域性的教研內容。因此,除了基于幼兒園自身發現的問題以外,也可結合上級教研部門的教研內容、上級相關教研文件中指出的教研方向,立足本園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且有針對性的教研內容。例如,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實現生活環節的價值”。于是,某幼兒園便聚焦于從本園的“來園環節”尋找實際問題,確立了“如何發揮來園簽到多元價值”的教研內容。 需要注意的問題 多主體參與確定教研活動內容 只有被教師認可的教研活動內容才可能符合教師的需求,才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反思性實踐研究。因此,應該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分析問題、確定教研內容,避免教研組長單個視角的局限性。 多主體參與能夠帶來多元視角,有助于多方面分析問題,避免單一角度看待問題。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很多問題不是單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也不是只有一個解決方法,需要通過多視角、多角度地分析。 以“師幼互動質量較低”的問題為例,不僅從“提升師幼互動策略”這一個角度看待和解決,還可以從一日作息、班級空間環境創設、保教配合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例如,現有的一日作息制度可能比較固定,缺乏彈性,各個環節的銜接比較緊湊,教師在每個環節都在“趕時間”,進而降低了“師幼互動”的質量。也可能是班級空間布局不合理,幼兒活動時無法便利地取放材料或者相互之間有干擾,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幫助幼兒解決材料問題和交往沖突,導致無法與幼兒進行更多深入、有效的互動等。 多渠道確定教研活動內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研組長可以通過了解和參考其他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內容,并基于自己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宜的教研內容,如瀏覽其他幼兒園的公眾號和網站、實地參觀并咨詢該園的教研組長等。 教研活動內容的確定往往依據教師的需求、教育研究的趨勢和熱點、教育法規政策文件、園本特色需要、上級評估專家指出的不足等。在確定教研內容時,這幾個依據應該是基本一致的。比如,某個教研活動內容是專家指出的問題,也應該是政策法規中指出的方向,還應該是教師的需求和目前研究的趨勢等。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園教研活動50問 作者簡介
祝曉燕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曾獲“宋慶齡幼兒教育獎”“江蘇省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江蘇省教科研系統先進個人”“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獎勵和榮譽。主持教育部“園本教研”項目等多個省級重點研究項目;已出版《幼兒園園本教研制度新思維》《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新設計》等多部著作,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學前教育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60余篇。 張皎紅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幼教教研員,高級教師,無錫市名教師;曾獲全國玩教具制作比賽一等獎、江蘇省幼兒教師會課一等獎、無錫市幼兒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趙娜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幼教教研員,一級教師,無錫市教學能手,無錫市濱湖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