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看懂自己的脆弱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4574
- 條形碼:9787308224574 ; 978-7-308-2245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看懂自己的脆弱 本書特色
《看懂自己的脆弱》一書從了解人們內心的脆弱入手,探求心理創傷的源頭,分析觸發脆弱的因素——恐懼、驚嚇、羞恥等,一步步揭開導致人們內心脆弱的源頭——被壓抑的情緒、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幼年早期形成的不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補足與療愈,幫助讀者進行自我療愈。 作者冰千里是國內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接觸過大量咨詢案例,總能探觸到受心理問題困擾群體的根本痛點所在。他在本書中結合大量的案例總結出來的一套反脆弱療愈和訓練體系,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內在穩固性,幫助人們識別自己的內在小孩,學會照顧自己,也學會與身邊人和解。
看懂自己的脆弱 內容簡介
你是否也曾因為自己的叛逆念頭、矛盾心理、沖動行為、負面情緒而感到無所適從?其實這些痛苦都事出有因。自成長初期以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有失偏頗的自我價值感,使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當我們遭遇挫折時,這個內在小孩就會變成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經,讓我們面臨諸多問題時感到困擾,并陷入掙扎與痛苦。有時,我們甚至會沉溺于痛苦中,不愿改變現狀。因為熟悉的痛苦會讓我們產生安全感——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和受到陌生的對待而產生的不安相比,盡管已經熟悉的對待會讓自己很痛苦,但也會產生一種安全感。而這也恰恰表明了,我們的內在小孩受到了傷害。受傷狀態下的內在小孩,會令我們無法如愿地表達需求和拒絕,靠前缺乏安全感,并因此不敢做出改變。在本書中,知名心理咨詢師冰千里將陪伴你了解自己內心脆弱的來源,識別自己內在小孩的類型,并通過建立家庭邊界、緩沖空間、深度關系等手段來滋養受傷的內在小孩,以脫離困境,學會溫柔對待自己的全部。
看懂自己的脆弱 目錄
自序
**部分 找到你的內在小孩
**節?? 內在小孩如何影響著你 3
一、內在小孩的概念 3
二、內在小孩是如何形成的 6
三、內在小孩的特點 9
每日作業——畫出你的內在小孩 11
第二節?? 內在小孩與我們的痛苦有什么關系 14
一、導致痛苦的因素之一:內在小孩的恐懼 15
二、導致痛苦的因素之二:對功能自我的不接納 18
每日作業——療愈內在小孩 21
第三節?? 如何通過關系和情緒來覺察內在小孩 25
一、通過親密關系覺察內在小孩 25
二、通過情緒覺察內在小孩 32
每日作業——有選擇地完成以下幾項練習 36
第四節?? 如何通過夢探索內在小孩 39
一、通過夢探索內在小孩需要注意的七點 40
二、如何記錄、理解自己的夢 45
每日作業——夢的日記 49
第五節?? 通過念頭與身體探索內在小孩 51
一、如何通過念頭探索內在小孩 52
二、如何通過身體探索內在小孩 57
每日作業——理解“邪惡”念頭和身體語言 65
第二部分 內在小孩的幾大類型
**節?? 被忽視的內在小孩 72
一、被忽視的內在小孩的形成原因 72
二、被忽視的內在小孩的外在表現 74
三、如何療愈被忽視的內在小孩 76
每日作業——療愈被忽視的內在小孩 79
第二節?? 被捆綁的內在小孩 82
一、被捆綁的內在小孩的形成原因 83
二、被捆綁的內在小孩的外在表現 86
三、如何療愈被捆綁的內在小孩 89
每日作業——療愈被捆綁的內在小孩 92
第三節?? 被虐待的內在小孩 95
一、被虐待的內在小孩的分類和剖析 96
二、被虐待的內在小孩受到的影響和外在表現 98
三、如何療愈被虐待的內在小孩 101
每日作業——療愈被虐待的內在小孩 103
第三部分 重塑你的內在小孩
**節?? 內在小孩的出現和所處的階段 107
一、為什么內在小孩大多出現在中年時期 107
二、內在小孩成長的四個階段 108
每日作業——內在小孩所處的階段 114
第二節?? 重新認識內在小孩的養育模式115
一、重新認識習慣的好與壞 116
二、如何改變自己對待壞習慣的態度 118
每日作業——畫出保護你內在小孩的習慣 121
第三節?? 如何通過團體獲得療愈的力量 123
一、借助團體的力量面對痛苦 123
二、如何借助團體的力量 124
每日作業——思考通過團體可以獲得什么 128
第四節?? 邁過重新養育內在小孩的兩道坎 130
一、重新養育內在小孩的**道坎:反轉 130
二、重新養育內在小孩的第二道坎:投射 137
每日作業——做個修改投射的實驗 139
第五節?? 如何直面與打破內心的恐懼 141
一、暴露療法 141
二、內在小孩常見的恐懼類型 146
每日作業——練習面對內在小孩的恐懼 150
第四部分 滋養你的內在小孩
**節?? 建立邊界:讓錯位的家庭成員回到各自的位置 155
一、家庭角色關系與內在小孩的養育環境 155
二、如何讓錯位的家庭角色關系歸位 160
每日作業——畫出核心家庭與原生家庭 162
第二節?? 建立緩沖:找到“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164
一、過渡空間的內涵及作用 164
二、過渡空間的類別及使用 168
每日作業——描述你的過渡空間 171
第三節?? 建立關系:與四種真實生命建立深度關系 172
一、深度關系與其他關系的區別 172
二、深度關系的特點及意義 173
三、建立深度關系的對象 175
每日作業——心靈書寫與朗讀練習 179
第四節?? 上帝視角:用第三只眼睛觀察和記錄自己 181
一、如何用“第三只眼睛”觀察和表達 183
二、用白描的方式記錄 184
每日作業——記錄自己,記錄他人,記錄互動 188
第五節?? 放空自己:允許自己什么都不做 190
一、“什么都不做”的三種狀態 191
二、分離與放手 193
每日作業——試著允許自己什么都不做, 而非強迫自己什么都不做195
看懂自己的脆弱 節選
《找到你的內在小孩》 人們常說的“成年”“長大”,除了成長期體格的變化,更多的是指人格的成熟。所謂人格成熟,是說人們越來越能夠“知行合一”,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內在小孩沒有被充分養育,就會讓人變得慣于偽裝,活得不真實。通俗而言,就是心里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人會因此糾結、痛苦,無論年齡多大,為人處世都顯得很“幼稚”,或者很“世故”。因此,探索并找到你的內在小孩,是心靈成長的**步。 “每個成年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有很多人曾被這句話觸動過,卻不知道這個孩子其實就是你的“內在小孩”。人的“內在小孩”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即使到了 70 歲、80 歲,這個小孩依然存在。并且,他會持續且長久地影響著你的工作生活、人際關系、情緒感受等。 關于內在小孩,常見的理解有三種。 **種理解,類似于童心。 我們評價一個人“童心未泯”,有“赤子之心”,即是形容他給人的感覺非常純粹,非常天真,很孩子氣,并不意味著貶義的“幼稚”,而是指純真,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評價。 第二種理解,來自榮格的理論。 榮格把內在小孩看作一種兒童原型,用來比喻人們在遇事時會展現出來的特定心理模式,這種心理模式會給予人發自內心的、無意識的指引。榮格認為:“兒童原型是作為與過去的一種紐帶的原型,但世俗偏見總是傾向于把兒童主題等同于具體經驗的‘兒童’,好像現實的兒童是兒童主題的原因與先在條件一樣。然而,在心理學現實中,經驗概念的‘兒童’僅僅是用來更加準確地進行心理事實表述的一種手段。”對此,我認為“兒童”或“內在小孩”絕不是具體的、真實的孩子,也不是某人的童年,而是一種心理事實,不僅指向過去,也指向當下與未來,如榮格所言“兒童主題的基本特質之一是其未來性”。 第三種理解,也是本書描述的重點,特指人們內心的脆弱與創傷。 它常常包含了我們的創傷性體驗。所謂創傷性體驗,指的是人在經歷了一系列創傷以后(特別是早年經歷),內心某些敏感、無助、脆弱、幼稚、痛苦的部分被保留下來。這種理解通常將內在小孩稱為“內心真實的自我”。 《內在小孩的特點》 說起關于內在小孩,有以下七點是需要了解的(以下也可以把內在小孩當作“自己”來理解)。 **,健康的內在小孩對應受傷的內在小孩。健康的內在小孩對世界充滿好奇,而受傷的內在小孩可能覺得一切都很無趣。 第二,真實的內在小孩對應虛假的內在小孩。真實的內在小孩會發自內心地哭和笑,而迎合的、討好的、順從的、察言觀色的、特別在意別人評價的內在小孩就是虛假的內在小孩。 第三,敢于依賴的內在小孩對應必須獨立的內在小孩。小孩一般非常敢于依賴自己的母親,也喜歡依賴;而不相信自己有所依賴的小孩,會要求自己必須堅強、獨立。 第四,健康的內在小孩容易提出需求,而受傷的內在小孩不敢提出需求,因為他們害怕被拒絕。當一個人在成長早期的某種需要沒有被滿足,他也許會用一生的時間,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彌補當年沒能得到的感受。這和年齡沒有關系,不管是在 35 歲,還是 75 歲,都會想要去滿足 5 歲時沒有被滿足的愿望。比如,早年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后可能對于被人重視、被人認可有著高度的需要,很容易被溫暖的人吸引。看懂自己的脆弱 第五,健康的內在小孩是自信的、勇敢的;而受傷的內在小孩是退縮的、自卑的,有一種自己配不上、不值得的感覺,也不敢展示自我。 第六,健康的內在小孩能自然表達情緒,無論是哭、笑,還是生氣、難過,都能自然表達,并不害怕表露情緒之后,會遭到他人的拒絕;而受傷的內在小孩常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真實的情緒。 第七,健康的內在小孩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受傷的內在小孩常常會以他人為中心,看別人的臉色,再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做。 *后,關于內在小孩,用三句話來做個總結:首先,內在小孩指的是有創傷性經歷的各種情緒體驗的結合;其次,內在小孩是由于成長早期不恰當的養育關系形成的;*后,若一個人的內在小孩是受傷的狀態,他*大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沒辦法活出自己*真實的狀態。
看懂自己的脆弱 作者簡介
冰千里 知名心理咨詢師,暢銷心理學圖書作家,簡書心理學“大V”,冰千里心理工作室創辦人。 專攻親密關系、內在小孩、心靈書寫、孤獨感,隸屬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流派。累積一對一心理咨詢時長超7000小時,其來訪者遍布國內及部分歐美城市。長期開辦各類心靈成長課程,包括“自我接納訓練營”“療愈內在小孩21天成長訓練營”等,已成功幫助數千人了解自我,獲得成長。 曾任壹心理等多家自媒體簽約作者,其文章影響力廣泛,著述頗豐。代表作有《解鎖親密關系:愛為何會傷人》《親密而獨立:活出邊界,活出自己》《心靈書寫:讓寫作通往療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