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99048
- 條形碼:9787557699048 ; 978-7-5576-990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本書特色
● 這本書是關于“提問”的經典力作,曾入選《企業家》網站(Entrepreneur.com)年度25本zui令人驚嘆的圖書、《赫芬頓郵報》年度改變思維的10本必讀書、《大西洋月刊》旗下新聞網站Quartz評選的年度必讀的13本商業類圖書、美國知名的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評選的年度夏季20本*佳商業類圖書、IDEO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推薦的創意領袖必讀的5本書、福布斯網站創意領袖暑期必讀書。 ● 很實用,實操性特別強:全書配備了32組提問練習和6個提問清單,拿到手就可以用。 ● 偉大的創意與價值百億的生意可能源于一個簡單的問題。無論你是誰,都可以通過這本書學會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進而生發新的創意。 ● 多領域專家巨力推薦:《有效提問30講》課程研發者關蘇哲、秋葉品牌創始人秋葉、《紐約時報》暢銷書《驅動力》作者丹尼爾·平克,IDEO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蘋果公司前首席宣傳官蓋伊·川崎、保潔公司前首席營銷官吉姆·施滕格爾鼎力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內容簡介
我們都知道,在探索科學、哲學和醫學的過程中,提問是核心的工具。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把這種能力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呢?沃倫·貝格爾在這本書中提出的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發人深省的問題,其實就是一種“好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正確的問題,并產生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掌握提問的藝術,對于獲得創造力與不斷創新來說至關重要。所有有抱負的設計思考者都應該將本書作為推薦閱讀之作,在他們尋找生活的意義與尋回遺落的好奇心時,這本書可以給他們帶來靈感。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目錄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節選
停下來,退一步思考 當我們談論提問時,通常都會提到“退一步”。比如,退一步問為什么,退一步考慮,等等。但我們要從哪里退一步呢? 當重要的“為什么”問題在蘭德的腦海中浮現時,他正在度假,這一點很重要。正因為從日復一日忙碌的工作中抽出身來,蘭德才有了閑暇,并能相對遠離實際的商業問題,進而去思考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問題。同時,女兒提出的問題激發了蘭德的好奇心,讓他可以暫時以天真的視角來考慮現實問題。由此可見,與眾不同的退后方式很重要,蘭德可以在度假時讓自己暫時拋開原本的設想和專業知識。他停下來,不再學習更多知識,轉而開始去提問。 為了更好地提問,尤其是提出根本性的“為什么”問題,我們不必非要像蘭德那樣去度假,也不必非要找一個 3 歲兒童陪伴左右。但我們至少需要暫時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停止了解新事物,以便能夠開始提問。 讓自己不再去做某件事比控制自己不去了解某件事要容易得多。世界在快節奏運轉,我們需要跟上世界前進的步伐,所以我們需要“完成”各種事情,誰還有時間去問“為什么”? 在工作場所更是如此。如果想在一個商業會議中成為不受歡迎的人,那么你可以問:“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雖然你問的問題可能是合情合理的,但大家卻可能會懶得理你。不過,一個厚臉皮的門外漢有時卻想要嘗試一下。喬治·路易斯(George Lois)是著名的雜志封面設計師,也是一位廣告大師。他還由于其顛覆商業會議的能力而著稱,這不僅是因為他在論證自己的想法時充滿激情,而且是因為他通常都是唯一一個在會議中積極地問為什么的人。但企業主管們可不欣賞他的做法,他們只是希望按照某種公認的明智方案來行事。路易斯回憶稱,當所有人都點頭表示同意時,“我將是唯一舉手說‘等一下,你想做的這件事沒有任何意義,你為什么要以這種方式來做這件事’的家伙”。 會議室里的其他人認為路易斯影響了會議的進程,讓會議節奏變慢了。但路易斯自己明白,會議成員已經慣于按照固有行為行事了,比如他們提出的可供參考的想法或方法與在以往類似情況下的意見沒有差別,他們根本就沒有質疑這種方法在新情況下是不是*好的想法或*正確的方法。事實上,企業高管們需要一個像路易斯這樣的人對他們提出挑戰,要求其“退一步”。路易斯的自我意識很健全,也很強烈,他能夠承受在會議室中成為孤獨的提問者的壓力。 人們往往承受著不懈奮斗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太情愿“退一步”去質疑自己的奮斗是否有價值。這不僅僅是一種商業現象,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擁擠不堪,充滿各種任務、活動、娛樂和干擾,“退一步去質疑”是不可能在人們的日程表上獲得一席之地的。這就意味著,有一些*重要的基本問題可能從未被提出過,比如為什么我們會沉浸于生活中的所有活動? 格雷琴·魯賓是《幸福計劃》一書的作者,她說,人們越來越不容易找出時間來“退一步并提出一個宏觀問題。比如‘我想從生活中獲得什么’這樣的問題”。魯賓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來,她自己同樣也陷入了日復一日的循環中!拔野炎⒁饬θ考杏谌粘5墓ぷ靼才,甚至沒有花一丁點兒的時間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幸福,或者怎樣才能更幸福!闭缜拔奶岬降,一次雨天乘坐公共汽車的經歷促使魯賓的“退一步”時刻到來。當時,一切都慢了下來,慢到允許她進行反思:“為什么我不幸福?如果我打算為解決這個問題做點什么,那會怎樣?” 由此可見,提出“為什么”這類問題的**個原則,或許是必須有間歇,有空間。比如,會議中斷時,“不懈奮斗”中的一次休憩,公交車上凝視窗外的安靜時刻,等等。通常,這些都是可以進行提問的時刻。 如果想要問為什么我們需要從正在做的事情中退一步思考,就意味著我們也需要從“自己了解的事情”中退一步思考。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當我們掌握了一些自己領域內的**技能后,往往會誤以為自己變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這樣的自我認知會阻礙我們的好奇心,也會減少我們接納新思想和新的可能性的機會。尤其糟糕的是,實際上我們對那些自認為擅長的事情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羅伯特·伯頓(Robert Burton)是一位神經學家,也是《人類思維中*致命的錯誤》A 一書的作者。他主張,我們普遍都陷入了一個思維困境:我們總是了解得多、做得少。很多年來,伯頓一直糾結于這個問題:“‘確信’究竟意味著什么?” 通過大量研究,伯頓推斷出:認知感覺僅僅是一種感覺或心理觸動。然而,這種感覺非常強烈,甚至可能已經產生了一種“能夠確診的流行病”:許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知識水平,對他們的“直覺”過于自信——無論走到哪里都確信自己知道更多的答案,但卻很少采取實際行動。如果有這種感覺,那么你就不可能提出問題。 不太關注周圍的世界也已經成了我們的習慣。神經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像電路一樣可以快速分類、過濾甚至忽略掉每時每刻都會涌來的大量刺激因素。美國國際開發署是聚焦于社會問題的政府機關,其首席創新官莫拉·歐內爾(Maura O’Neill)對上述現象做出了很恰當的闡述。歐內爾寫道:“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化到一定程度了,它可以過濾掉我們看到的大量信息,快速將剩下的信息分類,并通過類似于‘杜威十進制系統’(Dewey Decimal system)的方法,將這些信息進行歸檔,使其長存于我們的記憶中。 正如歐內爾指出的,人們這種普遍行為的產生是有現實理由的。過去,我們的祖先需要快速確定正在靠近他們的東西是友好的還是危險的。而今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關心怎樣對各種信息進行分類,從而挑選出新信息和重要的信息。因此,我們仍舊需要像我們的祖先那樣能夠瞬間做出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我們會注意某條信息,忽略其他信息,因為那些信息與我們無關,或者我們對它們不感興趣,又或者我們已經了解那些信息了。
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作者簡介
沃倫·貝格爾(Warren Berger) ● 提問家,創新專家,資深記者。 ● 多年來研究過數百位領先全球的創新者、創意家與創新思考者,了解他們如何問問題、如何提出富有原創性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 著有多篇有關提問和創新的文章,刊登于《哈佛商業評論》《連線》《快公司》登雜志上。 ● NBC《今日秀》(Today Show)節目、ABC《世界新聞》(World News)節目、NPR《萬事皆曉》(All Things Considered)節目、CNN節目常駐嘉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