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7859
- 條形碼:9787522507859 ; 978-7-5225-078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西部地區城市少數民族民生問題研究》(課題編號:15XMZ078)的*終成果。本書以西部城市為切入點,緊緊扣住西部城市少數民族眾多、民族特點鮮明的實際,強調通過調研客觀公正地評價西部城市民生現狀,直擊西部地區民生治理核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為加強和創新西部城市管理體制、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本書將西部十二個省會城市少數民族群體作為調研對象主體,是我國民生領域的一個新嘗試。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城市民生問題是城市治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其中,我國城市少數民族民生問題是我國城市民族工作的核心, 只有地方政府充分領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保障少數民族權益的各種政策設計,才能真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在當下新型城鎮化浪潮沖擊下,本書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的民生測評體系,兼顧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兩個方面,既從宏觀的視角測評西部城市民生治理水平,又從微觀的視角探尋生活重壓之下復雜多變的個人心態,透析“有形”問題背后的“無形”問題。測評體系把模糊抽象的民生問題數字化,確保西部城市民生狀況真實、直觀,以利于破解西部城市的民生問題。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國內外民生問題研究綜述......................... 1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 11
第三節 研究內容、方法和意義........................... 19
第四節 研究思路...................................... 23
第五節 研究創新...................................... 25
第二章 民族地區民生問題的理論基礎..................... 27
**節 西方社會中與民生有關的思想..................... 27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生思想 ...................... 41
第三節 新吋代黨對民生問題的理論闡述................... 47
第三章 西部城市民生調研概述........................... 52
**節 民生調研設計.................................. 52
第二節 調研問卷內容.................................. 63
第三節 民生問卷樣本基本情況 .......................... 65
第四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民生測評對比分析....................... 73
第四章 西部城市客觀民生問題............................. 83
**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居民生活” ........................... 83
第二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公共服務” 101
第三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公共安全” ................. 123
第四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生態文明” 140
第五章 西部城市主觀民生問題............................ 148
**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的“幸福感” 148
第二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的“信心度” 155
第六章 加快西部城市少數民族民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68
**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居民生活”對策建議 .................... 168
第二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公共服務”對策建議 .................... 172
第三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公共安全”對策建議 .................... 178
第四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生態文明”對策建議 .................... 181
第五節 西部城市少數民族“民意感知”對策建議 .................... 184
參考文獻 186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節選
**章 緒論
“民生”內涵廣泛,涉及人們生存和發展各個領域,具體體現在就業、教育、住房、醫療、養老、環境、治安、政府治理等事關人民福祉的各個層面。因此,從本質上講,“民生問題”就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全面社會基礎設施時遇到的難題。下面介紹國內外民生問題研究概況。 **節 國內外民生問題研究綜述
本部分主要從國外和國內兩個角度總結民生問題的研究軌跡,從前人的研究脈絡中搜尋民生問題的演變規律與發展方向,以開拓我們的研究思路與思維方法。首先,按時間順序追蹤國外關干民生問題的研究歷程;其次,國內民生問題的研究與我國政府治國理政相關政策緊密聯系,政府實施民生政策的力度與國內理論界民生問題的研究同頻共振;*后,摸清城市少數民族民生問題研究狀況,指出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民生問題。 一、國外民生理論研究和應用
中文"民生"一詞對應的英文翻譯是“the people's livelihood”,中外詞義相近,但學術研究視角迥異。我國民生研究視野宏觀,多從公共政策、社會治理等國家管理層面考慮問題。與之相反,國外大多數研究機構強調從微觀層面研究民生。他們選取“快樂”“福祉”“主觀幸福”“客觀幸福”和“居民生活質量”等這一類更直白易懂的生活詞匯,來研究居民在物質、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滿足程度。
生活質量的研究于20世紀50—60年代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并于20世紀70年代風行世界。其社會背景是人們對傳統發展模式開始反思,對其模式目標僅以經濟增長為核心產生了猶疑。國外“居民生活質量”的研究經歷三個階段。**階段是早期生活質量的研究。第二階段“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是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視角出發,判定生活是否幸福不看外部其他條件,全憑自己對生活的情緒體驗。如果自己的情緒是正向的,積極向上的,就認為自己生活是幸福的,這個觀點對世人影響*為深遠。1990年以后,部分經濟學家把幸福感與經濟密切聯系起來研究,透過經濟反饋民眾幸福感,即第三階段“經濟與幸福感”的研究。這三個研究階段是循序漸進推進的。在理論應用層面上,國外學界主推“幸福指數”量化研究方法。不丹是南亞小國,但其國王旺楚卻在世界上大名鼎鼎,主要源于他*早提出“幸福指數”一詞。1970年他把“幸福指數”概念擴展為“國民幸福總值”(GNH)測量系統,用數字量化評估政府政績、關注國民幸福和完善治國政策,取代之前對幸福的模糊判斷狀況,這就是“不丹模式”。從此,幸福指數開始引起各國政要、經濟學家關注。2002 年,英國政府提出“國民消費指數”(MDP),從消費視角衡量國民幸福程度,這更貼近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狀況。與此同時,幸福指數研究也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日本重視民族文化,認為民族文化與個體幸福息息相關,提出用“國民快樂指數”(GNC)衡量國民幸福與否。
民意調查是深入了解民生現狀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對研究者的學術基礎和專業技能均要求較高。通常研務者既需要任借科學的調香方法訊速抓取社會重點熱點問題的民意動態,也需要通過專業的研究路徑來對調查數據進行準確無誤的解讀。由于研究門檻較高,許多隸屬于媒體和商業機構的調查公司無法勝任民意調查工作,被擋在了民意調查領域之外。于是在全球范圍內民調研究的領跑者和規范制定者始終由高等院校建立的民意調查機構來擔當,如美國校際社會科學數據共享聯盟(ICPSR)和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調查中心(NORC)這兩個典型的民意調查機構,不僅收納有價值極高的民意調查數據,而且研究成果在全球也頗具影響力。
二、國內民生問題研究概況
(一)國內民生政策演進
民生思想在中國千年歷史時光里穿越流傳,各種改善民生的理念層出不窮。1905年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被認為是國內*早改善民生的官方方案,雖然*終實踐失敗,但為后人做出了思想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 20世紀中國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中國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人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華民族進入發展的新紀元。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社會生活領域逐漸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以前一直被忽視的民生問題突然顯現成為全民廣泛關注的熱點。國內民生問題研究歷程是從書齋逐步走向社會實踐的過程。首先是學者從純學術角度研究民眾的生活質量,然后隨著政府民生政策的不斷出臺落實而逐步被大眾熟悉、接受和重視。國內民生問題研究態勢和黨的代表大會同步,得到政府支持與推動。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專門用一個篇幅重點闡述民生,堪稱我黨改革開放以來改善民生宣言書,點燃了全國人民探索民生改善的信心與勇氣,國內民生建設開始摸索起步。真正加速國內改善民生實施的是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這一階段后學術研究成果超越了前一階段,研究民生理論基礎的文章多了起來,理論研究為民生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鄭功成,2004;胡鞍鋼,2008;柳禮泉,2009;孫學玉,2010;李培林,2010)。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不應把GDP作為地方政府政績唯一考核標準,出臺了許多具體實在的民生保障措施,進一步推動了民生研究向深度進展。李小寧(2015)對古今中外民生思想做了客觀的梳理。
2017年,黨的十九大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提出民生"七有"目標,并將"平安中國""精準脫貧""健康中國""生態文明"和"法治民生"等方面列入民生建設的領域,提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要通過綜合評價考核體系,不應只看地方經濟發展速度單一指標,民生研究進入更大發展空間階段。隨著政府民生政策不斷清晰與完善,國內民生應用研究成為顯學。
西部城市民生變遷研究 作者簡介
付蓓,女,1968年生,滿族,黑龍江哈爾濱市人。廣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生問題研究。出版專著2部,曾在《廣西社會科學》《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和《人民論壇》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完成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參與研究的教改課題獲得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