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幸福的家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93700
- 條形碼:9787518093700 ; 978-7-5180-937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幸福的家庭 本書特色
l 本書是寫給所有養育孩子的伴侶的全方位指南,旨在幫助伴侶們在孩子降生后更從容地應對種種問題,擁有更緊密的關系和健康發展的寶寶。書中包含14道測試題,23個練習,幫助伴侶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練習,從而獲得幸福的家庭。 l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全新力作!戈特曼是西雅圖人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從事家庭關系方面研究長達40多年,是婚戀關系、人際關系研究知名專家,包攬了美國家庭治療領域的所有專業大獎,是與卡爾·羅杰斯、卡爾·榮格齊名的心理學家。本書是他基于40多年的研究、耗時15年寫就的重磅作品。 l 源自西雅圖愛情實驗室的心理學報告,作者前作《幸福的婚姻》《愛的溝通》《愛的博弈》《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人的七張面孔》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常年盤踞亞馬遜書店同類圖書暢銷榜。廣東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寇覺中,童書作家、三五鋤教育創始人粲然,《圖書館雜志》鼎力推薦! l 湛廬文化出品。
幸福的家庭 內容簡介
"研究表明,在孩子出生的前3年,超過2/3的夫妻都對彼此都很好不滿,而父母關系的惡化會直接阻礙孩子的智力和情緒發展。那么在孩子出生后,伴侶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既讓夫妻關系更為緊密,又讓孩子得到健康發展呢?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深耕婚姻家庭領域40余年,給出了有力的答案。 全書以優化夫妻感情的“6步升溫法”貫穿,包含14道測試題,23個練習,幫助伴侶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練習,漸進、全面地化解夫妻、親子矛盾,從而獲得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 目錄
引言 帶寶寶回家之后
第1步 同舟共濟
寶寶出生帶來喜悅,也帶來危機
管理好沖突,關系才能更進一步
親密的情感會帶來親密的接觸
父母關系良好,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第2步 親子無間
放下一切,專注地和孩子在一起
關于懷孕和生產的誤區
愛與依戀的力量
面對面地和孩子一起玩
玩耍要適度
第3步 冷卻沖突
大多數爭吵源于態度而非內容
不要讓孩子目睹爭吵
“開場白”需溫和
測試:你的開場白溫和嗎
練習:溫和的開場白
先理解,后說服
測試:你接受影響的程度如何
練習:拉波波特方法
停!停!暫停一下
測試:你被負面情緒“淹沒”了嗎
測試:你有“情緒撤回與孤獨感”嗎
練習:制定專用休息儀式
練習:自我舒緩
學會妥協
測試:你的妥協技巧如何
練習:提升妥協技巧
主動修復
測試:你的修復技巧如何
練習:提升修復技巧
沖突復盤
練習:爭吵復盤
了解沖突根源
練習:了解沖突根源
化險為夷
練習:找尋永久性問題
測試:“末日四騎士”行為出現了嗎
測試:永久性僵局出現了嗎
練習:打破僵局、尊重彼此
第4步 友誼至上
夫妻間的友誼彌足珍貴
練習:開放式提問
練習:表達感謝
練習:更好地表達與回應對方的需求
友誼讓夫妻在異議中保持積極情緒
認識親密關系的變化
測試:你和TA 的親密關系如何
如何擁有高質量的親密關系
練習:坦誠討論親密關系
第5步 做不缺席的慈父
我們真的需要父親嗎
測試:你眼中的男性是什么樣的
測試:你和父親的關系如何
父親的意義超乎想象
更好的夫妻關系始于產房里的陪伴
如何比你的父輩做得更優秀
練習:成為更好的父親
第6步 傳繼家風
第1 條家風:從“我”轉變為“我們”
練習:增強“我們”觀念
練習:構建“我們”
第2 條家風:創造家族歷史
練習:建設家庭“歷史角”
第3 條家風:用儀式感增強情感聯結
測試:雙方是否具有共同的儀式感基礎
練習:創造情感聯結的儀式感
第4 條家風:營造獨特的節日氛圍
練習:賦予節日意義
第5 條家風:討論雙方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測試:雙方是否支持彼此的人生角色
練習:支持彼此的人生角色與家庭角色
第6 條家風:定義雙方的共同目標與人生意義
測試:雙方是否擁有共同的目標
練習:共同目標探討
第7 條家風:擁有共同的價值觀
測試:價值觀與信念感討論練習
練習:價值觀與信念討論
致謝
幸福的家庭 節選
第1步 同舟共濟 一天早上,吉姆早早地醒來,“性致盎然”。他伸手摸向妻子,結果妻子一下子坐了起來,說:“孩子要吃奶呢。”吉姆感到十分失望,只好悻悻地跳下床,走進浴室。 一天晚上,瑪格麗塔和卡洛斯正準備親熱,突然孩子哭了起來。卡洛斯開玩笑地說:“天哪!他是裝了雷達嗎?我們一親熱他就能發現。他是不是在說‘我可不要再多一個兄弟姐妹了’?”瑪格麗塔并沒有笑,想坐起來,卡洛斯卻抓住她的睡袍,有點兒急躁地說:“等等,他會自己安靜下來的,你從來不給他這個機會。”瑪格麗塔皺了皺眉頭,還是坐了起來去安撫孩子。卡洛斯默默地嘟囔了一聲:“真見鬼。”瑪格麗塔聽見了他的抱怨。等她安撫好孩子回到床上的時候,她覺得卡洛斯應該生氣了。但令瑪格麗塔吃驚的是,卡洛斯主動向她道了歉,并表示自己能夠理解她為什么要去照看孩子。卡洛斯還提出,下一次孩子哭的時候由他去照顧。瑪格麗塔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此時,他們雖然都已經非常疲憊,但是感到彼此更加親近了。他們相擁在一起,沉沉地睡去,孩子也順利地度過了一個安靜的夜晚。 街對面也有一對夫妻。黛比正在和嬰兒一起吃早餐,丈夫哈里也在吃早餐,但他轉向了電視機。黛比抱怨道:“你能不能把電視關了,跟我們一起吃早餐?”哈里說道:“你閉嘴吧,我就是想在上班之前看會兒新聞。你到底想要我做什么?晚上你也不需要我。我一點兒用都沒有,是吧?我上班已經夠累了,也盡量幫你的忙了,你還抱怨我。你眼里只有孩子!”黛比大怒:“你有毛病吧?白天我圍著孩子團團轉一整天已經夠累了,我可不想晚上還有人圍著我轉。”哈里站起身,摔門而去。 幾條街外的另一戶人家,情況卻大不相同。賈森和妻子沙妮克正在和6 個月大的兒子馬庫斯一起玩耍。他們把馬庫斯放在尿布臺上,準備給他換尿布。馬庫斯瞪大了眼睛注視著他們。賈森輕輕哼唱:“我要抓住你的小肚皮。”然后,他在馬庫斯的肚皮上親了一口。馬庫斯咯咯地笑了起來。賈森和沙妮克彎下腰,輕輕地撓馬庫斯的肚皮。馬庫斯扭動著小小的身體,哈哈大笑。他們一起給馬庫斯換好尿布,然后把馬庫斯舉起來,在客廳里旋轉著跳起舞來。 以上這些家庭的區別在哪里呢?孩子都剛剛出生,夫妻倆都在經歷著同樣的喜悅和壓力,但有的家庭幸福,有的卻不幸福。我們發現,在孩子出生之后,每個人都希望家庭生活一切順利。有些人能夠順利地度過這個轉變期;有些人遇到了一些磕磕碰碰,但還是可以重新站穩腳跟;還有一些家庭則分崩離析。 在分析這些家庭的區別之前,我們首先要關注一個*基本的問題:新生兒父母的境況究竟是怎樣的? 寶寶出生帶來喜悅,也帶來危機 在以前,美國每年約有450 萬新生兒出生,絕大多數出生在已婚夫妻家庭,很少有單親母親。但近年來,這一情況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1980年,約有18.4% 的新生兒出生在單親母親家庭。到2003 年,這個數字上漲到34.6%。這意味著,超過 1/3 的新生兒只有母親,單身母親的數量正在逐步增加。很多人擔憂,出生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未來遭受貧困、被忽視、虐待的風險都會增加。也有人認為,如果這些孩子的父母能夠彼此承諾在雙方關系上投入更多,孩子就會成長得更好。 但是,這些數據具有誤導性。近年來,一項覆蓋美國21 個城市的研究表明,單親母親的數量其實并不多。排除種族和族群的影響,大約有82% 的母親與孩子的父親之間有著美好而浪漫的感情。60% 的新生兒父母都住在一起,并且為了在一起克服了各種困難。因此,雖然單親母親的數量很多,但她們中的大多數實際上和孩子的父親已經建立了事實上的家庭關系。因此,我們不能籠統地說這些孩子在出生后的**年,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 我們在全美很多地方舉辦過父母工作坊,結果發現,無論哪個階層、哪個種族,男性都希望自己成為更好的父親和伴侶。許多男性在成長早期都經歷過父親缺位的情況,因此,他們并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轍,他們希望自己擁有不同的人生。相比于友誼和事業,許多人甚至更加渴望家庭。 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新生兒都出生在父母雙全的家庭,盡管某些父母并沒有結婚。不管處于哪種情況,大多數人都希望在孩子出生后擁有幸福的家庭。本書討論的一切問題,正是旨在幫助人們實現它。 有一則老掉牙的笑話是這么說的:一名男子走進了一家餐館,湯端上桌以后,他叫來了服務員,讓服務員嘗一嘗。服務員立刻向他保證,這碗湯是精心制作的,且大廚是全城廚藝*棒的。男子依然說:“你嘗嘗這碗湯。”服務員再次保證湯絕無問題,還拿出了精心裝裱起來的客人評論,評論里都是對湯的溢美之詞。男子不停地點頭微笑,依然堅持叫服務員嘗一嘗湯。沒有辦法,服務員只好答應:“好吧,那我就嘗一口。咦?勺子在哪兒?”“啊!你終于發現問題了!”男子說。 人們無法預測孩子出生后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都覺得自己會收獲喜悅。每個人都說,沒有什么比見證新生命的誕生更讓人激動了,嬰兒是愛的結晶,代表新希望。嬰兒用他們的可愛融化了人們的心,將人們帶入平和與愛的世界。嬰兒是如此柔軟、脆弱,對世界毫無抵抗力。他們需要成年人,需要成年人用愛滋養他們。他們對成年人毫無防備,敞開心扉地與人們玩耍。 人們或許覺得自己把家庭經營得還不錯,可是在面對為人父母的現實壓力時,不免覺得有一絲苦澀。
幸福的家庭 作者簡介
[美]約翰·戈特曼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西雅圖人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從事家庭關系方面的研究長達40多年,是享譽世界的婚戀關系、人際關系研究專家,被譽為“婚姻教皇”。 戈特曼4次榮獲美國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學研究者獎章,并獲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杰出科學研究者獎章、美國家庭治療學會杰出貢獻獎、美國心理協會家庭心理學分會會長獎章。 2007年,戈特曼被《美國心理治療網絡》《美國心理學家》雜志評為20世紀最后25年間,美國心理治療師眼中10位最ju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與卡爾?羅杰斯、卡爾?榮格共享殊榮。 [美]朱莉·施瓦茨·戈特曼 西雅圖人際關系研究所創始人之一,屢獲殊榮的心理學家,協作參與創辦戈特曼研究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