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7443
- 條形碼:9787100177443 ; 978-7-100-17744-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阿爾村的羌文化是一個完整、龐大而又復雜的文化體系,各文化現象間相生相成而又自成一格。本書作者帶著“要研究羌文化,先做羌人”的自我要求,兩年內挑選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同時著意選擇羌人傳統文化活動的時間,五進阿爾村,總停留時間120天左右,深度融入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傳統文化活動。試圖通過分析羌文化形成和承傳的內在機理,力求對羌文化的特性和價值做出比較準確的理解和恰當的判斷,同時尋找造成這種文化衰落的根本原因。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以阿爾村羌人的現實生活為主線,通過作者的親身體驗和采訪實錄展開描述;下篇對羌文化的成因、承續和演變進行了研究,并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討論了保護羌文化的方法。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一個純羌人村寨為個案,依據長期深入研究現場,深度融入羌人生活,以及進行全面詳盡田野考察而掌握的大量手實地調查資料,對羌人一生、一年中的文化行為及各類典型文化事項進行了完整的深度學術梳理。以此為基礎,對羌人靈魂觀念等原始宗教現象展開視角獨特的解析和闡證,提出“功能認知體系”新概念。進而深入分析了羌文化的性質、內涵、表現形態、形成根源、存續動因及內在機制、近代演變和衰微等問題,并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應采取的立場及方法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建議。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目錄
代序?? “自然”是硬道理(田青)......1
導?? 言......1
上?? 篇??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考辨
**章 釋比文化......39
**節 釋比簡述......39
一、釋比的職能......40
二、釋比及經文的類別.......42
第二節 阿爾村釋比傳承及系譜......49
一、誰是釋比?......49
二、阿爾村釋比系譜......59
第三節 阿爾村釋比法器......70
第二章 羌人的一生:平凡而豐滿......82
**節 出生......82
一、分娩......82
二、送竹米......87
三、祭拜......88
第二節 成人冠禮......89
第三節 結婚......90
一、選擇對象......91
二、提親......92
三、許口酒......92
四、訂婚酒......93
五、過彩禮......93
六、婚禮......94
第四節 做生......113
第五節 喪葬......114
一、火葬......115
二、土葬......116
第三章 羌人的一年:自然與生活的諧和變奏......141
**節 歷法體系......141
第二節 正月??耍獅子......143
第三節 二月??教牛與牛山歌......151
第四節 三四月??進山......160
第五節 五月??大小端午......162
第六節 六月??許愿......166
第七節 七八月??宣佛子與制麻......172
第八節 九月??還愿......175
一、釋名......176
二、會首與釋比......177
三、還大愿的主體、場所和時間......179
四、籌辦還大愿......182
第九節 十冬臘月??殺年豬與“年味”......199
第四章 羌人的智慧:御災??建筑??服飾??醫藥......203
**節 抵御自然災害......203
一、求雨......204
二、還天晴愿......209
第二節 建筑文化......211
一、碉樓......212
二、祭祀塔......214
三、民居......218
四、墳墓......232
第三節 服飾文化......234
一、頭帕和帽子......234
二、長衣......235
三、坎肩......236
四、腰帶、圍裙、鼓肚子......237
五、褲子與綁腿......238
六、鞋子......238
七、刺繡......240
第四節 醫藥文化......242
一、藥物治療......243
二、法術治療......246
下?? 篇??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第五章 阿爾村羌人認知觀念研究......259
**節 人類認知簡析......260
一、功能認知體系......260
二、“科學方法”辨......271
第二節 羌人的“神魂系譜”......278
第三節 羌人之“生命宇宙觀”......287
第四節 羌文化的“自然性”與“實用性”......293
第六章 阿爾村羌文化形成的原因......307
**節 古代的“羌”與羌文化的孕育......307
一、歷史的繼承......307
二、歷史之沉積......318
第二節 生存環境與羌文化之間的關系......324
第三節 地緣關系對羌文化的影響......342
第七章 阿爾村羌文化承續之道......351
**節 阿爾村社會關系......351
一、阿爾村社會關系網絡之特點及形成......351
二、家門族房和四大門親......356
第二節 社會管理模式與知識的傳授......358
第三節 羌人的教育觀念......369
一、在實踐中學習......369
二、人盡其才,興趣為先......373
第四節 多元互補的管教、監督機制......378
第五節 經濟維持......388
第八章 阿爾村羌文化之演變與衰微......400
**節 元明清與民國時期羌區社會及文化的變遷......401
一、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 401
二、里甲制與保甲制......408
三、受“制”后阿爾村羌文化之嬗變......417
第二節 工業化理想與羌文化的凋蔽......430
一、從民主改革到“文革”......430
二、改革開放與羌文化衰落的加劇......449
第九章 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462
**節 現代化與貧富關系辨析......463
第二節 五四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474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再探討......489
第四節 保護方法略論......497
一、解鈴還須系鈴人:政府主導......498
二、“純本位視角”與“體察感知”:學術研究......499
三、有為與無為:增強基層組織與利用宗族......508
四、需要提醒的幾個問題......511
結語?? 回歸自然......523
參考文獻......530
后 記......538
后記之后記......546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節選
書名解讀: “羌山”,特指“羌區”的“羌文化”,強調羌人居住的環境多在高山、深山,有其特定的環境要素。本書書名“羌山有水自然成”中對“山”“水”關系的直觀描述,比喻了文化與影響此文化的要素的關系。羌文化有其天然的形態,在羌人所處的地理及文化環境的影響下歷經千載逐漸形成,如同水流形態的變化:從雪山流下的水,遇到黃土高原,成了渾濁的黃河;遇到陡崖,成了瀑布;遇到江南平坦多洼地區,又形成了密集交錯的小河、水網。
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爾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研究 作者簡介
巫宇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央音樂學院出站博士后。現任職于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博士后研究成果入選第五批《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文庫》,并獲得“優秀博士后學術成果”證書。曾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和特別資助,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G家級、省部級課題。在《中國音樂學》、《文化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