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1358
- 條形碼:9787300301358 ; 978-7-300-3013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本書特色
“創意寫作書系” 顧問委員會(按姓氏筆畫排名) 刁克利中國人民大學 王安憶復旦大學 劉震云中國人民大學 孫 郁中國人民大學 勞 馬中國人民大學 陳思和復旦大學 格 非清華大學 曹文軒北京大學 梁 鴻中國人民大學 閻連科中國人民大學 葛紅兵上海大學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內容簡介
美劇自誕生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按季播出、制播同步、觀眾至上、編劇的成熟產業體系。本書為有名編劇、制片人克里斯蒂娜•卡拉斯對十三位美國品牌編劇的訪談,包括《老友記》《欲望都市》《權力的游戲》《宋飛正傳》《監獄風云》《黑道家族》《法律與秩序》《廣告狂人》《火線》《白宮風云》等熱門劇集編劇,涵蓋了廣泛話題,帶領讀者深入探討美劇成功的原因,了解由編劇室、編劇、故事編輯、制片人、劇目管理人、創劇人等搭建起的美劇創作及播出模式,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我們將了解:
這些很好的美劇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編劇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與電影創作中的編劇有什么主要區別?
整個故事是如何產生的?
在拍攝現場,編劇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編劇室以及電視編劇行業的組織架構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目錄
高雅藝術時代
電視史的三幕劇
長篇電影敘事
談話錄
特倫斯??溫特
沃倫??萊特
湯姆??豐塔納
珍妮??比克斯
羅伯特??卡洛克
珍妮特??萊希
埃里克??奧弗邁耶
簡??艾斯賓森
戴安娜??索恩
查理??魯賓
蒂姆??范??帕騰
瑪格麗特??奈格爾
蘇珊??米勒
回顧
合適的人選
沒有人告訴編劇應該做什么
更大的大腦
搶椅子游戲
愛你自己的劇本
一個更適合編劇的地方
數量問題
后起之秀
就像跑馬拉松
不成文的規則
分章節的電影
跨越國界
敘事的爆發
永不結束的故事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節選
譯者序 很長時間以來,作為藝術形式,電影都被認為是優于電視劇的存在――如果電視劇也能算得上“藝術形式”的話。電影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強大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刻的主題。走進電影院,在黑暗中度過擺脫一切現實煩擾的兩小時,是充滿儀式感的精神享受;而電視劇只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背景噪音,甚至沒有必要認真觀看。但是近年來,變化似乎正在悄然發生。大銀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視覺特效大片占領,劇情和人物不再是*重要的元素,視覺刺激壓倒一切,技術越來越強,故事卻越來越弱,續集、翻拍和IP改編越來越多地取代了原創故事。美國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就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以漫威為代表的現代系列電影不是“真正的電影(cinema)”,只是“主題樂園”,“這些電影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而制作的……市場調查、觀眾測試、審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們可以被消費”。斯科塞斯的批評不是個例,《教父》系列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和《異形》系列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等好萊塢大咖都曾表達過對當今超級英雄電影大行其道的失望。 與此同時,在另一塊陣地上,美劇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崛起,源源不斷地貢獻出大量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經典之作。厭倦了電腦特效狂轟濫炸的觀眾,可以選擇不出家門,舒舒服服地靠在沙發里,倒一杯喜歡的飲料,看一集《廣告狂人》或者《權力的游戲》。電視劇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講述更復雜的故事、塑造更立體的人物、營造更豐富多彩的世界,與觀眾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系。 現在,*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已經要到電視劇中去尋找了。從體量和形式上,有人將電視劇與19世紀的連載小說相比較――狄更斯就是他自己的劇目管理人,每周更新一章,劇情隨著連載不斷演變。我們也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大牌電影導演和演員選擇進軍電視圈:斯皮爾伯格拍了《太平洋戰爭》,斯科塞斯拍了《大西洋帝國》;奧斯卡影帝凱文斯派西主演了《紙牌屋》,馬修麥康納主演了《真探》;《大小謊言》更是有瑞茜威瑟斯彭、妮可基德曼和梅麗爾斯特里普三位奧斯卡影后加盟。美劇的黃金時代正在拉開大幕。 要探究美劇成功的原因,首先必須了解其制作和播出模式。美劇自誕生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按季播出、制播同步、觀眾至上、編劇主導的成熟的產業體系。為了了解這樣一套體系是如何運作的,讓我們從認識美劇制作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開始。 公共臺/有線臺:公共臺也稱廣播電視網。通常所說的美國五大公共臺是指CBS、NBC、ABC、FOX和CW,能夠覆蓋全美90%以上的地區。有線臺是指HBO、showtime、starz、Cinemax等收費頻道,用戶根據自己的選擇付費訂閱。公共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一小時的劇集要分成四幕或六幕,就是為了插播廣告。有線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訂閱費,因此有線臺劇集是沒有廣告的。公共臺的收視人群廣泛,因此它們的節目必須是全年齡向的,對色情、暴力、粗口等元素有相當嚴格的管制。有線臺可以限制兒童觀看,管制相對寬松,往往會制作出尺度更大、風格更黑暗的劇集,也有機會挖掘更深刻的主題。此外,隨著流媒體平臺的強勢崛起,又有NetFlix、Hulu、迪士尼、亞馬遜和蘋果等新玩家加入戰局。 試播集(Pilot):一個項目發展為正式劇集之前所開發的樣品集。電視臺會根據試播集的收視率來決定是否訂購整季。 編劇室(The Writer’s Room):與國產劇一兩位編劇負責寫完所有劇本的模式不同,美劇是由編劇團隊集體創作的,編劇室就是團隊工作的地方。通常是一間大屋子,中間放一張大桌子,圍著一圈椅子,方便大家討論劇情。編劇室人員的規模從四五個人到一二十人不等,包括從新手編劇到資深編劇的多元化的梯隊,大家通過分工協作創作出完整的劇本。 獨立編劇(Freelance Writer):只負責創作某一集劇本,不是劇組職員,不參加編劇室工作。 劇組編劇(Staff Writer):有時候也稱“初級編劇”,是編劇組的起步職位,通常由新手擔任。 故事編輯(Story Editor):比劇組編劇高一級,負責創作分集劇本和改寫其他人的劇本。 制片人(Producer):通常是獲得制片人頭銜的資深編劇,并不參與實際制作。制片人與其他編劇共同開發劇集,并監督劇集的創作和制作;與劇目管理人一起,對每一集的質量負責。 制片經理(Line Producer):處理設備、日程、預算和人事等,事無巨細地負責管理監督制作中的一切事宜,并確保項目不超支。通常在這個職位上的并非創作人員。該職位的工作重在項目管理。 執行制片人(Executive Producer):劇組職位*高的編劇―制片人,是劇集在創作和商業兩方面的總負責人。有些劇組在*高層會有兩個執行制片人:一個主管技術、人員、拍攝日程、選景、搭景、設備等實際制作方面;另一個是總編劇,主管內容方面,包括導演、剪輯和選角。 劇目管理人(Showrunner):劇組中的*高執行制片人,是掌控全局和*終對劇集負責的人。他們負責監督劇集的制作,與電視臺管理人員協商并解決提出的問題,給演員提出建議,明確劇集的創作愿景,監督員工,協調演員,監督制作流程,并確保劇集制作控制在預算之內。可以說,劇目管理人是劇集的靈魂人物。 創劇人(Creator):劇集的創始人,提出創意或撰寫試播集,向制片廠或電視臺推銷。創劇人通常會擔任劇目管理人或執行制片人。 美劇的播出季從每年九月的艾美獎頒獎典禮開始,一般到次年五月的廣告商大會落幕正式結束。夏季(六到八月)是公共臺不太關注的“空窗期”,許多有線臺選擇在這個時間段發力,推出自己的重點劇集。 ………… 引言 高雅藝術時代 “一個時代的流行藝術往往是下一個時代的高雅藝術。”不久之前,希臘裔美國文學學者亞歷山大內哈馬斯在為電視辯護時寫道。這與柏拉圖對古希臘戲劇的嘲諷如出一轍。人們一向認為電影比電視高級:如果你不能進入電影業,那就從電視入行吧。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電視也不被視為有學術研究價值的課題。今天,事情已經不是這樣了。隨著劇情類電視劇獲得大眾和評論界的一致認可,電視終于走出了電影的陰影,走向了它的高雅藝術時代。 電影人經常涉足電視制作。這方面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1980 年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的 《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3集+尾聲,每集52分鐘)、1990/1991年大衛林奇的 《 雙峰》(共兩季,**季8集,第二季22集,每集50分鐘,前傳為電影故事長片),還有1994年拉斯馮提爾的 《 醫院風云》(11集,每集55分鐘)。事實上,電影涉足新形式的嘗試很早就開始了,或許可以追溯到1962年那場著名的新聞發布會。在那場發布會上,羅伯托羅西里尼宣布,作為他執導的經典之作《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 《戰火》的媒介的電影已經死了,他以后要為電視拍電影了。今天,這些電影人可以被視為某種藝術形式的先鋒,這種藝術形式仍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電視劇也可以有教育與提升意義,而不僅僅是娛樂和插播廣告的載體。他們希望吸引那些只看公共電視臺的觀眾,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長篇敘事形式的可能性感到著迷。“電視允許你隨著時間的推移講故事,”大衛林奇指出,“這是電影做不到的。” 過去幾年里,電影人進軍電視的現象方興未艾,很多人從電影的敘事形式向長篇敘事形式轉移[比如,2013年網飛通過互聯網平臺全球同步首播的13集《紙牌屋》真的算是電視劇嗎?]甚至一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主流電影人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史蒂文 斯皮爾伯格簽約了電視劇 《 太平洋戰爭》,馬丁斯科塞斯簽約了《大西洋帝國》。肯定還會有更多人追隨他們的腳步。 電視在藝術和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是美國獨有的現象,甚至不是英語國家獨有的現象。丹麥電視劇《權力的堡壘》就是一個例子。目前,《權力的堡壘》在丹麥本土占據了約50%的市場份額,在全世界播出并廣受好評。丹麥劇情類電視劇[比如《謀殺》和《橋》等劇集]大約從15年前開始復興,與丹麥本土電影產業的復興基本同步,丹麥廣播電視臺(DR) 公共頻道的文學部門是二者背后共同的驅動力。據報道,像美劇一樣尊重創劇人的地位和他們獨特的“聲音”,是這個部門成功的關鍵。正如美國有線電視頻道通過賦予編劇主導地位大獲成功一樣,丹麥廣播電視臺也將“一個愿景”付諸實踐。 …………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創意寫作書系) 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娜??卡拉斯,電影和電視編劇、制片人,電影系教授,歐洲編劇聯合會主席。她的作品包括故事片《母親》(Mothers,2010)、《歐盟風云》(The Commissioner,1998)、《火線沖突》(I.D.,1994)和《愛情與謊言》(Liebe Lügen,1997)等,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巴納德學院電影系和紐約新媒體研究學院任教。
- 主題:
金牌編劇:美劇編劇訪談錄 美劇自誕生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按季播出、制播同步、觀眾至上、編劇主導的成熟產業體系。本書為著名編劇、制片人克里斯蒂娜.卡拉斯對十三位美國金牌編劇的訪談,覆蓋了廣泛話題,帶領讀者深入探訪美劇成功的原因,了解由編劇室、編劇、故事編劇、制片人、劇目管理人、創劇人等搭建起的美劇創作及播出模式,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我們將了解: -這些優秀的美劇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編劇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與電影創作中的編劇有什么主要區別? -整個故事是如何產生的? -在拍攝現場,編劇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編劇室以及電視編劇行業的組織架構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