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無名的裘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6044
- 條形碼:9787100206044 ; 978-7-100-20604-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名的裘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外國文學“英國小說家中*偉大的悲劇作家”“英國小說家中的莎士比亞”“哈代所給予我們的,不是關于某時某地生活的寫照。這是世界和人類的命運展現在一種強烈的想象力、一種深刻的詩意的天才和一顆溫柔而仁慈的心靈面前時所顯示出來的幻象”。
無名的裘德 內容簡介
本叢書選取世界各國各語種擁有經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學名著(如《簡?愛》《雙城記》《老人與海》等),同時選擇翻譯質量優選且獲得社會各界和學術界共同認可的譯者譯本(如朱生豪、張谷若、吳鈞燮、鄭振鐸、曹明倫等),兼顧學術的系統性、文學史的全面均衡和適應當代讀者的可讀性。本叢書為開放叢書,積累延續出版。《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是英國19世紀后期的重要作家托馬斯?哈代(1940-1928)寫作的小說,是哈代*后的一部小說,也是*為悲觀宿命的一部。它講述了個人的生活和命運為遠遠超出自己所能掌控的強大的環境外力所困的故事。裘德?福利是一個貧窮的鄉下青年,他想憑自己的努力進入基督寺城的神學院(牛津大學)學習深造,然而卻因艾拉貝拉?唐,一個鄉下女孩在他生活里的出現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艾拉貝拉假裝懷上了裘德的孩子,裘德跟她結了婚,后來又遭她拋棄。裘德于是在基督寺城做石匠謀生,在那里他愛上了他的表妹,精神上特立獨行的淑?布萊德黑德。淑出于感激之情嫁給了小學校長菲勞孫,因為后者幫助過她。淑無法忍受跟菲勞孫在一起的生活,又回來跟裘德生活在一起,并且有了兩個非婚生的孩子。他們的貧困和社會對他們的排斥開始對淑和裘德造成災難性的傷害,當裘德和艾拉貝拉所剩的孩子把淑和裘德所剩的兩個孩子吊死,接著又把自己吊死時,這種傷亡達到了特別。為了懺悔,淑又回到了菲勞孫身邊,回到了教堂,裘德回到了艾拉貝拉身邊,*終悲慘死去。小說對于婚姻、大學制度和教堂的批評,在當時引起了公眾的震驚,也使這部小說成為傳世之作。
無名的裘德 目錄
**部 在瑪麗格倫
第二部 在基督寺
第三部 在梅勒寨
第四部 在沙氏屯
第五部 在奧爾布里坎和別的地方
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無名的裘德 節選
他使勁琢磨,在這一片微光里,學校的老師到底在哪一個點兒上哪——現在老師跟村子里的人一直沒有來往了;在這兒,老師對于村人好像已經死了。但是他卻好像看見了費勞孫在那片白光里安閑地散步,像尼布甲尼撒王窯里的人①一樣。 他曾聽人說過,微風的速度一個鐘頭是十英里,他現在想起這個事實來了。他沖著東北,張開了嘴,好像喝甜的液體似的,把風吸到肚子里。 “你呀,”他帶著輕憐痛惜的口氣對著風說,“在一兩個鐘頭以前,還沒離開基督寺哪,那時候你還悠悠地在它的街道上飄動,團團地把它的風信旗吹轉,輕輕地在費勞孫先生臉上掠過,深深地讓他把你呼吸哪,這會兒哪,你可來到了這兒,讓我呼吸了——那時的你也就是現在的你啊!” 忽然風里朝著他傳來了一種東西——好像是由那個城市傳來了一種使命——還好像是由一個住在那兒的人發來的。一點不錯,那是鐘的聲音,那正是那個城市的聲音,輕緲而悅耳地對他呼喚,說:“我們這兒快樂!” 在他這樣神飛魂蕩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身在何地了,他使勁集中注意力,才恢復了知覺。在他站立的那座山頭下面幾碼遠的地方,出現了幾匹馬,拉著一輛車走來,那本是由那個陡峻的山坡底下,蜿蜒地走了半個鐘頭的工夫,才走到那兒的。它們拉的是一車煤——想把那種燃料弄到這塊高原上來,只有走那條路才成。跟在車旁的是一個車夫、一個助手和一個小孩,那小孩正用腳把一塊大石頭,弄到車輪子的后面,把車頂住了,好讓那幾匹喘息不定的畜生,好好休息一下。另外那兩個人,就從車上的煤堆里,拿出一大瓶酒,開始輪流著喝起來。 他們兩個都是快上年紀的人,說起話來和聲柔氣的。裘德跟他們打招呼,問他們是不是從基督寺來的。 “拉這么些重東西,從基督寺來?”他們說。 “我的意思是指著那面那個地方說的。”他對基督寺簡直都愛得情癡意醉了,因此,他像一個年輕的情人對他愛的女人那樣,第二次要提那個地方的名字,都害起羞來。他把天上那片亮光指給他們看——要是讓他們自己看,那他們兩個那種老眼,是不大能辨得出來的。 “不錯。東北面是有一塊地方,比起別的地方來,多少亮一點點兒,不過讓我自己看,我是看不出來的;沒有疑問,那就是基督寺。” 原先裘德腋下夾著一小本故事書,預備趁著天還沒黑的時候,在路上讀,現在那本書,從他的腋下溜下來了,掉在路上。他把書拾起來,把它理直了,那時候,那個趕車的就在一旁瞅著他。 “啊,小伙子,”他說,“你要是想念他們那兒的人念的那些書,那你的腦袋瓜兒可得改改裝——可得倒一個兒才成。” “為什么?”那孩子問。 “哦,像我們這種人能懂得的東西,他們是從來連正眼都不瞧的,”那個趕車的想借談話消磨時光,所以接著說,“他們那兒,只說外國話,還都是洪水以前、沒有兩家人說話一樣的時候說的那些外國話①。他們念起那一類東西來,跟夜鶯撲打翅膀一樣地快。那兒講的凈是學問——除了學問沒有別的。自然還有宗教,不過即便宗教也是學問,因為我多會兒也沒能懂過那個。不錯,那真是一個一本正經的地方。話雖如此,那兒到了晚上,街上也一樣有不正經的女人亂竄。他們在那兒栽培牧師,就像在地里栽種蘿卜一樣,我想這你總知道吧?雖然要——多少年的工夫,巴伯?——啊,五年的工夫,才能把一個游手好閑、笨手笨腳的小伙子,栽培成一個老成千練、沒有毛病的講道師,但是只要辦得到,他們還是要栽培——還是要把一個人訓練得很文雅,把他們訓練得老板著面孔,穿著黑色的褂子和背心,戴著講道師的領子和帽子,和《*經》里那些人的穿戴打扮一樣,鬧得有時連他自己的媽都不認得他啦。……不是每個人都得有個事兒做才對嗎?這就是他們那兒的事兒。” “你怎么知道——” “小伙子,別打岔。長輩兒說話的時候,永遠不要打岔。把那匹馬往旁邊拉一拉,巴伯!有人來啦。……你要明白,我這兒是談大學的生活哪,他們過的都是高尚文雅的生活,這個絕不含糊,盡管我個人并不很看得起他們。 ……
無名的裘德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國詩人、小說家。哈代出生于農村沒落貴族家庭,1861年去倫敦學建筑工程,并從事文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當過幾年建筑師,后致力于文學創作。他的小說多以農村生活為背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帶有悲觀情緒和宿命論色彩。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其中代表作當推《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等。 譯者簡介: 張谷若(1903—1994),原名張恩裕,字轂若,山東煙臺人。193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曾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國際關系學院特聘教授。譯著有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還鄉》《無名的裘德》,狄更斯小說《大衛??考坡菲》和散文《游美札記》,莎士比亞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亨利??菲爾丁小說《棄兒湯姆??瓊斯史》,蕭伯納戲劇《傷心之家》等,另有《英文*經選注》《哈代選注》及《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譯文》等著述。張谷若畢生教授英國語言文學,于培養優秀英語人才之余,身體力行翻譯實踐,其翻譯成就廣受贊譽。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