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三十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4164
- 條形碼:9787505754164 ; 978-7-5057-5416-4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十六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政商精英 成人 國學愛好者1.原汁原味讀經典,完整保留原本“按語”,讓理解無障礙。 2.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結晶,謀略制勝必讀經典,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均可化而用之。 3.為適應成人讀者需求而整理的版本,注重原典,不做延伸解讀,讓讀者能夠更好的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理解、思考和學以致用。 4.新增足本劉伯溫《百戰奇略》、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兩部經典,各行各業仍有極大借鑒價值。 5.本書按“原序”所言“每六計為一套”的體例進行重新編排,版式疏朗新穎,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6.內文特采用輕型紙,封面追求磨砂感,印刷精美,外出攜帶方便,是閱讀和收藏的不錯選擇。
三十六計 內容簡介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之際,編撰者不詳。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雖源于戰爭,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適用性和實用性都很強,讀之啟迪心智。本書還增加了附錄部分,由《百戰奇略》《曾胡治兵語錄》組成,二者在中國軍事理論領域亦有相當高的地位,希冀汲取古人智慧,為當下所用。
三十六計 目錄
原序 01
三十六計
**套 勝戰計 003
**計 瞞天過海 005
第二計 圍魏救趙 006
第三計 借刀殺人 007
第四計 以逸待勞 009
第五計 趁火打劫 010
第六計 聲東擊西 011
第二套 敵戰計 013
第七計 無中生有 015
第八計 暗渡陳倉 016
第九計 隔岸觀火 017
第十計 笑里藏刀 019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020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021
第三套 攻戰計 023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025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 026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027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028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029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030
第四套 混戰計 031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033
第二十計 渾水摸魚 035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036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037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038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039
第五套 并戰計 041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043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044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 045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047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048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049
第六套 敗戰計 051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053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054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056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057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058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059
附錄部分
百戰奇略 063
曾胡治兵語錄 153
三十六計 節選
**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于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 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后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第二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筑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借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韓非子·內儲說下》) 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愿也。可遣人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長短經·格形》)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按語 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云:“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孫子·虛實篇》)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于內政,實而備之;(《史記·管晏列傳》)孫臏于馬陵道伏擊龐涓;(《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五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按語 敵害在內,則劫其地;敵害在外,則劫其民;內外交害,敗劫其國。如:越王乘吳國內蟹稻不遺種而謀攻之,后卒乘吳北會諸侯于黃池之際,國內空虛,因而搗之,大獲全勝。(《國語·越語下》) 第六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按語 西漢,七國反,周亞夫堅壁不戰。吳兵奔壁之東南陬,亞夫便備西北;已而吳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漢書·周勃傳》附)此敵志不亂,能自去也。漢末,朱雋圍黃巾于宛,張圍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鳴鼓攻其西南,黃巾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兵五千,掩其東北,遂乘虛而人。此敵志亂萃,不虞也。然則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按語 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圍雍丘,張巡縛嵩為人千余,披黑夜,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后復夜縋人,潮兵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砍潮營,焚壘幕,追奔十余里。(《新唐書·張巡傳》《戰略考·唐》)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按語 奇出于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遙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將日:“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渡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明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按語 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計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按語 兵書云:“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奕棋,會有叛夸數千,亡奔夏境。堠騎(騎馬的偵宿員)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日.“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
三十六計 作者簡介
作者已無法考證。“三十六計”一語,目前可考至南朝宋將檀道濟,據《南齊書·王敬則傳》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但具體是哪三十六策又未言明。到了宋代惠洪那里,他在《冷齋夜話·卷九》中直接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亦未言明哪三十六計。及至明末清初,有有心人采集群書,才編成這部《三十六計》,風靡至今,成為一部經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