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8306
- 條形碼:9787568078306 ; 978-7-5680-783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本書特色
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湖北省又是大腸癌高發地區,本書由權威專家針對大腸癌相關問題答疑解惑,實用性強,參考性高。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內容簡介
大腸癌是優選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本書以問題交互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眾關心的大腸癌防治基本問題。全書共分為6篇,即基礎篇、預防篇、住院篇、手術篇、術后篇、案例介紹篇,內容包括正常和生病的大腸、大腸癌預防、大腸癌手術治療、大腸癌術后放化療、大腸癌術后復查等,并附有真實案例分享。本書力主輕松活潑、圖文并茂,向大眾積極科普大腸癌防治的基本知識。本書可以作為大眾科普書籍,也可供醫院一線醫療工作者參考。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目錄
正確認識大腸癌/001
正常的大腸/002
大腸的位置在哪里?/002
大腸的組成/003
大腸的作用/005
腸道的菌群/006
正常的糞便/008
生病的大腸/010
常見的大腸疾病/010
什么是腸息肉?/012
什么是大腸癌?/013
什么是林奇綜合征?/014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015
大腸癌的早期信號/016
如何區分痔瘡和直腸癌?/018
大腸癌的分類和分期/020
大腸癌的檢查手段/023
大腸癌是如何轉移的?/024
大腸癌的生存期/025
大腸癌會遺傳嗎?/027
預防篇
腸癌不可怕,關鍵在預防 /029
大腸癌預防早關注/030
哪些人群容易得大腸癌?/030
年輕人更應關注大腸癌/034
哪些食物易造成大腸癌?/035
哪些食物能預防大腸癌?/037
吸煙喝酒容易得大腸癌嗎?/039
經常運動,避免久坐/040
心情舒暢,排便規律/041
警惕炎癥性腸病 /042
排便正常也會得大腸癌嗎?/043
大腸癌篩查:規范的腸鏡檢查/044
有大腸息肉怎么辦?/046
腫瘤標志物對診斷大腸癌有幫助嗎?/047
直腸指檢能查出大腸癌嗎?/048
糞便隱血試驗能查出大腸癌嗎?/050
基因篩查能預防大腸癌嗎?/051
保健品能否預防大腸癌?/053
住院篇完善檢查,及時診治/055
懷疑得了大腸癌怎么辦?/056
如何預約門診醫生?/057
門診一般做哪些檢查?/058
直腸指檢流程/059
如何選擇腸鏡/什么是無痛腸鏡?/061
腸鏡檢查前需要注意什么?/062
大腸癌影像學檢查有哪些?/064
抽血化驗能檢查出大腸癌嗎?/066
大腸癌確診“金標準”——病理檢查/067
住院期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068
手術篇
腸癌治療,手術為主/071
什么是腹腔鏡手術?有哪些優點?/072
大腸癌的手術方式有哪些?/073
早期大腸癌如何治療?/074
中晚期大腸癌能手術切除嗎?/075
什么是新輔助治療?哪些人群適用?/076
大腸癌手術能保留肛門嗎?/079
不能保肛該怎么辦?/080
大腸癌手術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081
什么是納米碳淋巴示蹤技術?/083
什么是熱灌注化療?/084
為什么手術后放置引流管?/085
為什么要在直腸癌術中造瘺?/086
大腸癌發生肝轉移及其他器官轉移能手術嗎?/087
術后篇/089
早期術后/090
術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項?/090
術后多久可以吃東西?飲食上要注意什么?/091
術后多久排氣?多久排便?/092
術后發熱/094
術后疼痛及鎮痛藥使用/094
人工肛門的術后護理/096
術后拆線時間及出院時間/098
術后放化療/099
為什么要做化療?/099
化療常用藥物有哪些?周期多長?/100
什么是大腸癌的靶向治療?/101
什么是放療?/104
放化療副作用/104
放化療期間飲食/105
術后復查/108
為什么要術后復查?復查哪些內容?/108
術后多久可以做腸鏡檢查?/109
腫瘤復發癥狀,復發后如何治療?/110
什么是術后隨訪計劃?怎么開展術后隨訪?/111
中藥調理/112
案例介紹篇/115
直腸癌病例分享/117
案例一:和媽媽的抗癌之路/117
案例二:滾蛋吧,腫瘤君/120
結腸癌病例分享/123
案例一:我們還要一起過父親節/123
案例二:靶向治療——對抗癌癥的一條捷徑/125
大腸癌的遺傳病例分享/127
案例:打敗“黑豹”的大腸癌,正在襲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127
主要參考文獻/132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節選
案例:打敗“黑豹”的大腸癌,正在襲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男子腹瀉竟揪出家族遺傳性腸癌 26歲的汪先生家住漢口,在一家外企工作。2020年6月底,他偶爾有些拉肚子,以為是自己貪涼吃多了冰食,加重了腸胃負擔,一直沒太在意。可一連難受了十幾天,汪先生吃了藥也沒見好轉,反而癥狀在加重。除偶有腹痛外,汪先生腹瀉次數明顯增多,有時一天要跑十幾趟廁所。為此,汪先生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他不敢出外勤,生怕半路突然要找廁所。 直到7月中旬,汪先生發現糞便有血絲,這才警覺起來,趕緊到武漢協和醫院就診。在胃腸外科,醫生根據癥狀行結腸鏡檢查,發現汪先生的結腸里有很多息肉。這很可能就是汪先生腹瀉、便血的“元兇”。 汪先生擔心,這些息肉會不會惡變,發展成結腸癌?他說,自己的父親年輕時曾做過腸鏡檢查,同樣也在結腸里發現了很多息肉,*終惡化成結腸癌,45歲時便早早離開人世。而他的祖母也是在40歲時去世,也與腸道疾病有關。 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胃腸外科王征教授推測,汪先生極有可能有家族遺傳性大腸癌的發病風險。胃腸外科主任陶凱雄教授、王征教授及張鵬副教授團隊,通過腹腔鏡為汪先生微創切除了全結直腸,腸管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米粒大小的息肉,無法計數。 術后行病理、基因檢測,確定汪先生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如果不及時手術切除,*終將發展成大腸癌。”陶凱雄教授說。這種息肉惡變的可能性極大,且有家族遺傳性,今后汪先生的子女在適齡也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必要時做基因檢測,早發現、早治療。
大腸癌防治專家解讀 作者簡介
王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胃腸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華中科技大學外科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基因組學和遺傳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后、斯坦福大學助理研究員,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微創外科學專委會青委會副主委、湖北省醫學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學會理事、湖北省醫學會普通外科分會轉化醫學與實驗外科學組組長等職務。 一直從事胃腸疾病的外科診治工作,擅長結直腸癌微創診治,率先在中南地區開展遺傳性結直腸癌規范化診療研究,牽頭多項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受邀參編《中國直腸癌手術吻合口漏診斷、預防及處理專家共識(2019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結直腸癌外科診治策略中國專家共識》等多部臨床權威共識。 近年圍繞胃腸腫瘤的防治研究,共發表 SCI 論文92篇(含封面文章16篇),其中 IF>10的論文共20篇,國家/國際發明專利申請32項,授權12項,相關成果已在全國10余家大型綜合性醫院推廣。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及國外權威教材4部,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先后獲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美國斯坦福大學院長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湖北省醫學青年拔尖人才、武漢市“黃鶴英才”、武漢市中青年醫學骨干人才等榮譽。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