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0022
- 條形碼:9787302600022 ; 978-7-302-6000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本書特色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是作者長期從事文化產業管理實踐、研究和教學的豐富經驗和成果的總結,不但內容充實、系統全面,而且體例規范、結構嚴謹、敘述清晰、簡明扼要。根據文化產業的新動態,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在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的基礎上對一些理論概念做了進一步的深化和調整,增加和更新了部分案例。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的一個新亮點是增加了教學大綱、PPT、習題答案、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可以讓初學者快速把握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也可以啟發文化產業管理者思考。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內容簡介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在對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類型界定的基礎上,闡明文化產業管理的體系和層次,進而從文化產業的宏觀調控、意識形態管理、政策管理、投融資管理,到中觀的區域文化產業規劃與布局、區域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再到微觀的文化企業管理和文化項目管理,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可以讓初學者快速把握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規律和方法,也可以啟發文化產業管理者思考。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既適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也適用于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文化企*單位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目錄
**章 導論
學習目標
導言
**節 文化與文化產業
一、文化產業的概念
二、文化產業概念本身的問題
案例/專欄1-1 凈化熒屏
第二節 精神產品與文化產業
一、財富的認識問題
案例/專欄1-2 拍賣會上藝術品的價值
二、社會產品構成與本質屬性
案例/專欄1-3 奢侈品的價值
第三節 文化產業的結構和分類
一、文化產業的內涵與外延
二、文化產業的基本分類
案例/專欄1-4 米老鼠的故事
本章小結
綜合練習
第二章 文化產業管理的體系與層次
學習目標
導言
**節 文化產業的產業組織要素
一、文化產業管理的參與主體
案例/專欄2-1 影視產業管理的參與主體
二、目標體系
三、運行組織系統
案例/專欄2-2 國外文化產業的行政管理組織系統
四、法律政策系統
案例/專欄2-3 韓國和日本的文化基本法
五、市場競爭結構
六、信息系統
七、金融組織系統
八、科技系統
第二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層次
一、文化產業的宏觀管理
二、文化產業的中觀管理
案例/專欄2-4 區域歷史文化資源
三、文化產業的微觀管理
案例/專欄2-5 沉浸式戲劇的創意性和獨特性
第三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體系
一、文化產業管理體系的構成
二、文化產業管理與文化事業管理的關系
三、我國文化產業管理的新使命
本章小結
綜合練習
第三章 文化產業的宏觀調控
學習目標
導言
**節 文化產業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一、文化產業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二、文化產業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第二節 文化產業的統計、監測和評價
一、文化產業統計機構與數據來源
二、文化產業統計分類體系
三、文化產業宏觀統計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第三節 文化產業的總量增長和結構優化
一、文化產業的總量調控
二、文化產業的結構優化
案例/專欄3-1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
案例/專欄3-2 “韓流”
第四節 文化產業宏觀調控的手段
一、文化產業管理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
二、宏觀調控的行政干預
……
第四章 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管理
第五章 文化產業的政策管理
第六章 文化產業投融資管理
第七章 區域文化產業規劃與布局
第八章 區域文化產業集群發展
第九章 文化企業管理
第十章 文化項目管理
參考文獻
第1版后記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節選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系列教材》: 一、文化產業的內涵與外延 要對文化產業內涵與外延加以確定,就需要分析精神產品價值創造的全過程。精神產品價值創造是個動態過程,包括精神內容的產業化過程和產業的泛精神化過程。 (一)精神內容的產業化 如上所述,文化產業就是文化工業,文化產業化就是工業化、市場化。從精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就是創造純精神產品,并轉化為準精神產品的過程,文化產業通過準精神產品的市場化、工業化生產,從而對準精神產品的生產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終提高準精神產品在國民財富中的比重。在現代文化產業中,這一過程是通過商業化和工業化方式推進的,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產業分工社會化。以電影業為例,只要是拍攝電影所需要的業務和服務,在好萊塢都有專業公司提供,有專門提供道具的,有出租機械設備的,有專門做電影片頭、字幕的,還有負責音響聲效的,尤其是那些專門為電影業提供貸款的銀行、完片擔保公司更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為電影業內人士服務的經紀人、律師和會計師更是多如牛毛。好萊塢還有許多專業調研機構,研究某個演員在什么類型的電影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受歡迎,調查劇情在各年齡段觀眾中受歡迎的程度。這些機構把調查結果定期提供給制片人和電影公司作參考。由于分工細致、競爭激烈,其服務相當好。 (2)生產流程標準化。在好萊塢,制片商首先根據工業化生產的一般規律,將電影生產流水線上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崗位都做了精細的分工。其次,他們把制片人確定為整套流程的主管,負責挑選和管理各個部門的領班。制片人只對投資人負責,把開辟市場、贏得票房、收回投資、獲取利潤作為**要務。*后,再根據“商品=產品+品牌”的公式,建立明星制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夢幻工廠”。 (3)投資規模巨大化。在單個文藝作品的投入上,1999年美國平均每部電影成本為5150萬美元,相當于中國全年電影拍攝費用。2000年美國的大公司共拍攝84部故事片,平均每部影片的投入高達8210萬美元。2012年每部好萊塢電影的平均制作成本為7000萬美元,好萊塢七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電影制作和廣告成本超過1億美元。 (4)產業結構集中化。早在20世紀80年代,所有美國的主要傳播媒介就已經被50家大公司所控制,其中甘尼特報業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等20家公司控制了日報銷售的一半以上,雜志的銷量也被僅有的幾家大公司所控制。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聯網后,覆蓋了美國90%以上的觀眾。20世紀9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文化企業之間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購并、擴張或重組的趨勢愈演愈烈,強強聯合,形成獨步市場的超級航母。目前傳播于世界各地的新聞節目,90%以上由西方七國壟斷,其中又有70%由跨國大公司壟斷。在電影業,美國好萊塢影片占了全球總放映時間的50%以上。 (5)經營領域多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許多超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將不同行業的分散經營變成一體化、全球化經營,其產品在國際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壟斷地位。當今世界傳媒界的“巨無霸”——時代華納、迪士尼、貝塔斯曼、維阿康姆、新聞集團、索尼等,都是跨國跨媒體的產業集團,涉及廣播、電影、電視、圖書報刊、音像制品、有線一衛星網絡、音樂、娛樂、體育、網上服務等商貿一體化的多媒體經營,觸角遍及世界各地。 (二)產業的泛精神化 產業的泛精神化是文化產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間接作用,并創造的間接經濟價值。產業的泛精神化從另一個方面看,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產業文化迅猛發展并日益占據重要地位的過程,是準精神產品向泛精神產品實現價值轉化和價值創造的動態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工業經濟時代收入的大幅增長,教育、健康、休閑、娛樂等精神消費成為家庭支出的主要構成之一。在信息資本和人均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后,新的經濟轉型過程也將隨之發生。伴隨著總量的增長,經濟結構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普通工業品中的精神含量也越來越高,商標、品牌、設計費用等在產品價格構成中的份額也迅速增大,產品的精神內容的價值比重迅速增大。在新增社會財富中精神性的“軟產品”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傳統制造業產品的精神內涵也越來越高。 二、文化產業的基本分類 (一)精神經濟時代的產業結構劃分 按照傳統經濟學的理解,財富就是能夠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產品,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過程就是經濟。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社會財富的載體或形式是物質的,就因此而忽視或否認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前面說到,財富是人類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物,是精神活動的物化。財富的生產、積累過程是有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的,可分為若干階段。 1935年,新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在其著作《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中,根據人類社會經濟的演變和結構,提出三次產業的劃分方法。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理論的基礎上,采用三次產業分類法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總結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第2版) 作者簡介
李向民,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藝術智庫研究》首席專家。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杰出人物”“中國文化產業思想人物精英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