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1396
- 條形碼:9787300301396 ; 978-7-300-3013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本書特色
人大附中及分校教師編寫 1. 有問有答、突破難點 2. 實踐提升、掌握方法 3. 三思教學、融會貫通 4. 內含14個視頻伴你提升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是面向初中升學階段的學習用書及教研用書,以探尋軌跡或研究界點來作為突破新定義問題的策略,帶領讀者經歷閱讀、理解、翻譯和應用新定義的過程,幫助讀者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閉環,用研究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本書特色是將教師和學生的成長一起呈現出來,其中視頻講解部分是由學生完成的,還展示了三位同學自己命制的新定義問題,這些也是作業設計的一個新嘗試和舉措。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目錄
**部分習慣篇
第二部分方法篇
理論指導
一、對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內容
二、積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實踐提升
實踐練習1 2021年北京中考
學習提升1 2021年北京中考
實踐練習2 2020年北京中考
學習提升2 2020年北京中考
實踐練習3 2019年北京中考
學習提升3 2019年北京中考
實踐練習4 2018年北京中考
學習提升4 2018年北京中考
實踐練習5 2017年北京中考
學習提升5 2017年北京中考
實踐練習6 2021年海淀一模
學習提升6 2021年海淀一模
實踐練習7 2020年海淀一模
學習提升7 2020年海淀一模
實踐練習8 2020年海淀二模
學習提升8 2020年海淀二模
實踐練習9 2019年海淀一模
學習提升9 2019年海淀一模
實踐練習10 2019年東城一模
學習提升10 2019年東城一模
實踐練習11 2020年海淀**學期期末
學習提升11 2020年海淀**學期期末
實踐練習12 絕對距離
學習提升12 絕對距離
實踐練習13 函數滿足性質φ(A,t)
學習提升13 函數滿足性質φ(A,t)
實踐練習14 R(P,α):M→N
學習提升14 R(P,α):M→N
好題鏈接
好題1 2019年西城二模——“偏率”
好題1 參考答案2019年西城二模——“偏率”
好題2 2017年海淀二模——“同族點”
好題2 參考答案2017年海淀二模——“同族點”
好題3 2017年西城二模——“縱橫比”
好題3 參考答案2017年西城二模——“縱橫比”
好題4 2014年海淀二模——“等距圓”
好題4 參考答案2014年海淀二模——“等距圓”
好題5 2014年門頭溝一模——“理想距離”
好題5 參考答案2014年門頭溝一模——“理想距離”
好題6 學生作品欣賞(一)
好題6 參考答案學生作品欣賞(一)
好題7 學生作品欣賞(二)
好題7 參考答案學生作品欣賞(二)
好題8 學生作品欣賞(三)
好題8 參考答案學生作品欣賞(三)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節選
**部分習慣篇 問1老師,讀新定義問題時,一看到題目長,就感覺自己的專注度不夠了,咋辦呢? 答1試試逐字逐句指讀,邊讀邊標畫關鍵信息(包含小括號的條件)來幫助自己思考,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注度,將新問題轉化為已學會做的內容.有道是:“題讀三遍,其意自見;仍有困難,特例示范;數形結合,多思少算;三問未得,模型再現.”提高專注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可以體驗到成功解決這類問題的快樂的. 問2老師,新定義問題有時候需要畫好幾個圖,感覺自己畫圖比較慢,咋辦呢? 答2在平時多注重畫圖能力的培養,畫規范圖和示意圖都需要進行練習,有時候,可以用試卷和答題紙中的圖及備用圖,以節省自己畫圖的時間. 問3老師,新定義問題如果要求直接寫出答案,不用寫過程還好,如果要求寫過程的話,感覺自己把握不好哪些該寫、哪些可以不寫,怎么辦? 答3多留意老師分析問題時的關鍵信息,將問題的關鍵信息表達清晰(必要時可以圖文并茂).還可以參考相應考題的評分標準,多體會重要的書寫關鍵點,逐步體會通過文字與別人準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4老師,對代數幾何綜合性問題中的新定義問題,讀題后自己好像不知所云,咋辦呢? 答4新定義問題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對于讀不懂題目的問題,先想想,自己平時是怎樣學習課本上的定義、定理等問題的,答案就蘊含在其中.首先,我們在學習一個定義時,肯定要對概念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分析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分析這個概念和之前相關知識的銜接,還要分析這個概念可能會產生的新的結果或者研究內容.其次,我們在學習一個定義時,肯定要對這個定義蘊含的重要思想方法進行研究,比如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經歷這些思考和研究過程,對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是非常有好處的.*后,我們在學習一個定義時,有時還要從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者符號語言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對處理代數幾何綜合性問題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要想處理好新定義問題,就需要特別注重平時學習課本上的定義和概念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問5老師,聽老師或同學分析新定義問題時感覺明白了,但是自己獨立做的時候又不會了,咋辦呢? 答5聽明白了,但是獨立做的時候不會做,這就好像聽導游給我們做一個地方的景點介紹,覺得聽明白了,但是如要我們自己來介紹,可能不太會或者表述不太完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需要我們一定要結合別人對問題的分析,自己先獨立做一遍(特別是畫圖等動手操作),再分析和感悟其中的方法,慢慢積累處理問題的策略.
有跡可循 突破新定義問題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王宇,人大附中教師。北京大學博士畢業,2016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年級任教至今,先后擔任班主任、副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等,同時擔任海淀區數學學科兼職教研員,參與海淀區教學研究工作。曾獲海淀區優秀班主任、海淀區“四有”教師等榮譽。 張華云,人大附中教師。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中學數學高級教師。一直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至今擔任教學工作19年,其間任備課組長13年,班主任7年,年級組長9年。曾參加海淀區空中課堂錄制。獲得海淀區骨干教師、海淀區“四有”教師等榮譽。 編寫者簡介 李寒松,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人大附中優秀青年教師,海淀區兼職教研員,多次承擔海淀區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課、公開課、空中課堂錄制和試題分析等教研工作。曾獲人大附中杰出貢獻獎等榮譽。 徐凱,首都師范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從教16年,多次承擔市、區級展示課及教研任務,多篇論文獲獎。一直秉承 “教科研是教學的第一要務”的理念,不斷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