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治轉型與公共財政:歐洲1650-1913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238421
- 條形碼:9787564238421 ; 978-7-5642-384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轉型與公共財政:歐洲1650-1913年 內容簡介
當今的富裕國家如何率先建立了現代的財政體系?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書考察了歐洲政治體制與公共財政的長期演變。本書認為有效財政制度的興起是因為兩次根本性的政治轉型徹底解決了財政分割和專制統治這兩大頑疾。國家通過財政集權以及議會對統治者的權力的方式獲得了稅收力量,前者使國家有能力征收到大規模的稅收收入而后者能夠保證這些資金被用于促進經濟收益的公共服務之上。基于11個國家跨越400年的全新面板數據,本書采用一套新穎的描述性分析、案例研究以及統計檢驗組合方法對這一觀點進行了系統性的考察與檢驗。本書的研究方法不僅能夠大幅提高對經濟史的理解,還能夠為當今的政治討論提供重要的洞見。
政治轉型與公共財政:歐洲1650-1913年 目錄
1.1 財政基礎
1.2 研究方法
1.3 內容概述
第2章 獲得權力——從分割走向集權
2.1 財政分割的舊體制
2.2 定量分析
2.3 1789年之后的中央集權
2.4 集權指標的編碼
第3章 限制權力——從專制政體走向受限政府
3.1 掠奪的國王們
3.2 議會的*高財政地位
3.3 受限政府的量化
第4章 政治體制與信貸風險
4.1 政治體制與信貸風險:理論分析
4.2 數據
4.3 政治體制與信貸風險:案例研究的證據
第5章 兩大作用機制
5.1 政體、財政收入以及財政審慎性:理論分析
5.2 數據
5.3 政體、財政收入和財政審慎性:案例研究的證據
5.4 異常情況——普魯士
第6章 讓數據為自己發聲
6.1 結構突變的基礎設定
6.2 主權信貸風險:檢驗結果
6.3 兩大作用機制:檢驗結果
第7章 測算政治轉型的財政效應
7.1 計量基本設定
7.2 主權信貸風險:回歸結果
7.3 兩大作用機制:回歸結果
第8章 現代財政政府的制度平衡
8.1 結果評估
8.2 政府角色的轉變
8.3 關于發展的歷史經驗教訓
8.4 政府福利的未來
附錄
附錄1 1650-1913年的財政指標數據庫
附錄2 財政數據來源
附錄3 控制變量說明
參考文獻
譯叢主編后記
政治轉型與公共財政:歐洲1650-1913年 作者簡介
馬克·丁塞科(Mark Dincecco),意大利IMT盧卡高級研究所經濟學與制度變遷領域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史、政治經濟學以及公共經濟學。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并且在多本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 汪志杰,男,巴塞羅那經濟學院碩士。曾翻譯出版《宏觀經濟學》。研究興趣主要集中于宏觀經濟增長、歐洲經濟一體化與財政金融等領域。 倪霓,女,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學專業博士。主要講授“財政學”“中級公共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課程。曾翻譯出版《緊縮:一個危險觀念的演變史》和《宏觀經濟學》。研究興趣主要集中于公共財政與宏觀經濟增長、歐洲財政史及政治哲學領域。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