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批評的返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8533
- 條形碼:9787544788533 ; 978-7-5447-885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批評的返場 本書特色
批評家何平的文學現(xiàn)場檔案,重繪全景式的中國當代文學地圖,重建學院批評和文學公共生活的對話 一、批評家何平的文學現(xiàn)場檔案本書既是作者個人的文學檔案,也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真實的記載。 二、厘定當下中國文學地圖,重讀實力作家地圖:非虛構文學、科幻文學、網(wǎng)絡文學、海外寫作、多民族文學作家:阿來、遲子建、李洱、艾偉、邱華棟 三、發(fā)現(xiàn)文學新生力量,關注前沿文學議題《批評的返場》并未先入為主地以年代或流派作為立論之基,而是立足文學現(xiàn)場,以田野調(diào)查的方法厘清當下中國文學地圖。作者在主持雜志專欄,主編青年寫作叢書、發(fā)起雙城文學工作坊……力圖挖掘被遮蔽于傳統(tǒng)文學話語體系之下的新鮮文本,發(fā)現(xiàn)文學新生力量。 新生力量:阿乙、孫頻、周愷、淡豹、貓膩、陳楸帆、萬能青年旅店、五條人…… 文學議題:AI寫作 世界時區(qū) 在縣城寫作 鄉(xiāng)村博物館 散文野外作業(yè)…… 四、重建學院批評和文學公共生活的對話在文學批評逐漸被窄化為學院批評的當下,作者力求“在現(xiàn)實中國生活并且進行文學批評實踐”,使文學批評跳出了學院的資源、趣味、取徑和格局,真正與公共生活進行對話。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文章合集,它體現(xiàn)了何平對當下文學批評問題的認真思考,并為解決文學批評問題所采取的行動。這是一本關于文學批評的思考之書,也是一本行動之書。 ——賀紹俊非常重要的一本集子,何平老師不僅努力讓批評回歸文學現(xiàn)場,更是不斷制造出新的對話場域,讓返場超越口號,成為具體而有效的思想互動。 ——陳楸帆
批評的返場 內(nèi)容簡介
何平不是通常意義的學院批評家。近五六年以來,他主持《花城關注》欄目,召集“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主編“現(xiàn)場文叢”和“文學共同體書系”,現(xiàn)實地影響當下文學生產(chǎn)和生態(tài),以兌現(xiàn)其重建文學批評的對話性和公共性的批評理想。《批評的返場》基于長時段文學史和大文學觀的整體性,以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勘探并重繪全景式的中國當代文學地圖,是一部文學現(xiàn)場的原生檔案。不唯如此,在何平看來,批評家扎根文學現(xiàn)場,參與文學生產(chǎn)和文學史建構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傳統(tǒng)。秉承這一傳統(tǒng),《批評的返場》,其理念、姿態(tài)、實踐、范式和文體都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批評風格。全書分為“思潮”、“作家”與“現(xiàn)場”三輯。“思潮”,是何平對改革開放時代,尤其是新世紀二十年中國文學整體的勘探和思考;“作家”,是一輯作家個案研究,他以阿來、遲子建、李洱、艾偉、邱華棟等五位作家為樣本反思中國當代作家的審美創(chuàng)造;“現(xiàn)場”,是一份私人文學檔案,收錄了從2017到2021年作者主持的三十期《花城關注》欄目的總評。何平以批評家的審美敏感和獨立判斷,梳理和辯識豐富的文學現(xiàn)場,提取新的文學風尚和審美經(jīng)驗,關注改革開放時代,尤其是新世紀重要文學議題:地方性和世界文學、傳媒革命、AI技術對文學的影響、文學代際和青年寫作、改革開放時代中國文學的歷史邏輯、多民族文學和文學共同體、新興文學樣式和社會變革等等,從文學的時代議題切入,實現(xiàn)文學批評返場中國當代文學和它關聯(lián)的現(xiàn)實中國,彰顯文學批評有態(tài)度、有溫度、有感情的有效性和現(xiàn)實感。
批評的返場 目錄
批評的返場 作者簡介
何平,生于一九六八年,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著有《散文說》《何平文學評論選》《無名者的生活》等。主編有“文學共同體書系”“現(xiàn)場文叢”等。2017 年,發(fā)起“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同年,開始主持《花城》雜志《花城關注》欄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jīng)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