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29105
- 條形碼:9787521829105 ; 978-7-5218-291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 內容簡介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抓住“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主要從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的價值和文學經典教育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關系展開研究,重點為英語本科基礎階段的文學經典教育。首先基于文本分析,審視了文學經典的內在價值和文學經典閱讀的新時代價值。文學經典具有崇高的審美、倫理和社會價值,文學經典教育是生命走向偉大和崇高的必由之路,是實現新時代價值塑造的正向力量,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源泉。 基于布魯姆文學經典閱讀理論和艾布拉姆斯人文主義閱讀理論,以及文本細讀,該書研究了通過閱讀文學經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思辨能力)、同理心、終身學習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的有效策略,并重點對部分經典小說進行了主題解讀。該書認為閱讀文學經典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維,而且應將批判性閱讀與批判性思維聯系起來。通過探討同理心及相關概念,該書闡述了通過閱讀文學經典培養同理心的重要性,認為閱讀文學經典不僅可以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思考者,還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并提出了聯結課堂內外、讀寫相宜結合的有效實施策略。隨著《指南》的頒布,終身學習能力正式納入我國高等教育培養規格,該書分析了通過閱讀文學經典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價值意蘊,然后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師角色調整、閱讀與思考結合、內化與外化統一。文學欣賞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該書認為把握文本主題是實現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目標的可選策略。 該書還探索了內在的個案研究。以經典小說《呼嘯山莊》《兒子與情人》《金色筆記》為個案,該書研究了艾米莉·勃朗特的藝術創新、聶珍釗教授的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和多麗絲·萊辛的和諧生態思想以及她對人類命運尤其是女性命運的關切。 該書對文學經典教育的研究是對人文教育研究的一個新嘗試。該書研究建立在作者主持的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新時代英語文學經典閱讀的價值審視》的研究基礎之上,吸收了作者主持完成的山東省社科項目《艾米莉·勃朗特的藝術創新研究》、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文學倫理學批評視野中的(兒子與情人)研究》等部分研究成果,并對此進行了優化、完善和提升,根據教育部新頒發的《國標》和《指南》精神,該書對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進行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研究。對人文教育的研究空間很大,研究前景也很廣闊。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方法與主要內容
1.4 研究的難點與創新
第2章 新時代文學經典閱讀的理論基礎
2.1 布魯姆文學經典閱讀理論
2.2 艾布拉姆斯人文主義閱讀理論
第3章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的價值審視
3.1 文學經典的內在價值
3.2 文學經典教育的新時代價值
第4章 文學經典教育與批判性思維培養
4.1 批判性思維國內外研究現狀
4.2 批判性思維內涵
4.3 通過閱讀文學經典培養批判性思維
第5章 文學經典教育與同理心培養
5.1 同理心內涵
5.2 同理心與相關概念
5.3 文學經典教育的價值與同理心培養的策略
第6章 文學經典教育與終身學習能力培養
6.1 終身學習體系下文學經典閱讀的三重價值意蘊
6.2 終身學習視域下文學經典閱讀的新時代價值
6.3 實施文學經典教育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第7章 把握文學經典主題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7.1 文學欣賞能力及重要性
7.2 《指南》必讀書目主題解讀
7.3 十部經典小說主題閱讀
附錄:《英國衛報》*新百佳小說
第8章 個案研究
8.1 艾米莉·勃朗特藝術創新個案研究——論《呼嘯山莊》
8.2 文學倫理學批評個案研究:《兒子與情人》
8.3 走向生命的和諧——《金色筆記》個案研究
參考文獻
結束語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 節選
1.愛情、家庭與獨立 在《簡·愛》中,夏洛蒂·勃朗特以簡·愛為**人稱敘事的方式展開,以震撼心靈的愛情為中心,描繪了一個敢愛敢恨、堅強獨立又貌不驚人的女家庭教師的心路歷程。從某種意義上說,《簡·愛》講述的是一個孤兒對一個家的追求,對身份的迫切追求。簡·愛不記得她的父母,作為一個孤兒,在世界上沒有安全的地方,作為一個年輕的、受壓迫的女人,她在尋找著她的“自我”。 簡·愛需要獨立,需要有思考和感受的自由,她要尋找其他有獨立思想的人作為她渴望的有愛的家庭,在她內心深處,*終的幸福和歸宿是家庭。簡·愛矮小、貧窮、不美,但同時又堅強、聰慧、敢愛敢恨、充滿著叛逆和反抗激情。她是一個非傳統的女性,一個獨立和自立的女人,她克服了逆境和社會規范,認為愛情應該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在愛情中只有雙方彼此真正相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為了能夠獨立和被認可,她做了一場艱苦的斗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簡·愛純樸、善良和獨立的個性重新喚起羅切斯特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羅切斯特把她視作朋友,與她坦誠相見。*后,簡·愛與羅切斯特結合在一起,她創建了自己的家庭,憑借自己的才智、美德和勇氣,她攀上了幸福的高峰。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來自對自由思想的相互尊重,簡·愛將她的自由與她對愛情、美德和自尊的承諾融為了一體。這部小說說明了人間*美好的生活是有尊嚴有愛的生活。 《簡·愛》也告訴我們,婚姻是三件事的結合:相容、激情和倫理的動態三重奏。婚姻只有在有著相似生活態度和人生觀的人之間才能成功。階級背景和經濟狀況的不平等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但是僅僅為了財富和地位而結婚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婚姻必須有更多共同點,它必須有激情,那些試圖根據理性標準來匹配自己的人是違背自己本性的。 2.社會階層與社會規則 19世紀英國的生活是由社會階級統治的,人們通常都待在自己出生的那個階層。作為蓋茲黑德的孤兒和桑菲爾德的家庭教師,簡·愛處于一個介乎不同階層之間的位置,與從工人階級仆人到貴族等各個階層的人打交道。簡·愛的社會流動性讓夏洛蒂在她的小說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社會圖景,她在小說中審視了階級界限的來源和后果。例如,階級差異導致了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的愛情問題。簡·愛必須打破關于她身份的階級偏見,使人們認識和尊重她的個人品質。在小說中,夏洛蒂試圖說明個人美德是如何比階級更能反映性格的。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家庭女教師地位卑微,待遇菲薄,是與仆人相差無幾的職務。而羅切斯特是桑菲爾德莊園的主人,屬于富裕的上層階級,莊園附近的土地,差不多都屬于羅切斯特家。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地位、財富和性別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的決定因素,婚姻是不可能跨越界限的。像簡·愛和羅切斯特在身份和地位上如此懸殊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所以簡·愛在面對羅切斯特的時候,有時候她覺得他們之間是平等的,但有時她又覺得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他們的平等只是在精神上,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之間的不平等是無法改變的,在社會地位上,他們永遠也達不到平等的境界”(劉沙沙,2016)。 于是夏洛蒂將希望轉移到了愛情——這個永恒的主題上。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經歷了從相識到相知,這一過程出現了許多新的元素。“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明確提出了反對將財產和地位作為締結姻緣的基礎,宣揚愛情的基石應當建立在‘共同的志趣和平等的精神’上”(周穎,2012)。簡·愛相信,羅切斯特跟她是同一類的人,她覺得自己跟他相似,她理解他面容和舉止中的含義。她認為盡管他們財富地位相隔天壤,可她的頭腦和心靈、血液和神經中有一種東西使她和他精神上彼此相通。正是由于堅信自己與羅切斯特在精神上相互契合,屬于同類,簡·愛才有力量宣告他們靈魂的平等:“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仿佛我們都已經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夏洛蒂·勃朗特,1990:273-274)“這一個宣告,對于性別等級依然森嚴的英國社會,無異于一聲域外驚雷”(周穎,2012)。一個家庭女教師竟敢宣稱她和她的男主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而且竟然在自己所心儀的男子面前主動袒露心聲,這“不僅在道德上不合時宜,在政治上也是一場反叛。”她想要什么?她想要被愛,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然而,對于當時從事家庭教師職業的女子而言,這屬于白日夢式的奢想。“倘若借此推斷簡·愛具有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意識,或者她與羅切斯特處于真正平等的關系,則恐怕是言過其實的臆測了”(周穎,2012)。簡·愛*可貴的品質是她的自尊、自主、自愛、自立和自強。
新時代文學經典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
高永紅,女,山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外國文學。主持和參與完成部級、省級和廳級課題及省高校教改項目多項,發表論文近30篇,獲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和教學成果獎多項。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