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史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0722
- 條形碼:9787020170722 ; 978-7-02-01707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史綱 本書特色
不世出的史學天才張蔭麟唯一的專著 新增《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等四篇散論 一本書讀懂中國東漢前之大歷史
中國史綱 內容簡介
不世出的史學天才張蔭麟專享的專著 新增《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等四篇散論 一本書讀懂中國東漢前之大歷史 本書被譽為“文筆流暢優美,運思遣事之情深意遠,舉重若輕,在通史著作中當時稱絕,后也罕見。” 原名《東漢前中國史綱》,是專門為高中生準備的一套高中歷史教材。作者張蔭麟是被梁啟超、陳寅恪、錢鍾書等人頗為欣賞的史學天才,但因作者英年早逝,這部書稿只寫到東漢建立為止。這部未完之作,仍然因其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和獨特的史學觀念被顧頡剛贊許為中國通史著作中的佼佼者。
中國史綱 目錄
目錄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國史綱》獻辭
**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家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產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笫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第七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
**節 呂不韋與贏政
第二節 六國混一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營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第八章 秦漢之際
**節 陳勝之起滅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第九章 大漢帝國的發展
**節 純郡縣制的重建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節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第二節 儒家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第十一章 改制與“革命”
**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附錄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中國史綱 節選
春秋時代的歷史大體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運潛移,遠看仿佛靜止;戰國時代的歷史卻好比奔流的湍瀨,順流的舟楫,揚帆飛駛,頃刻之間,已過了峰嶺千重。論世變的劇繁,戰國的十年每可以抵得過春秋的一世紀。若把戰爭比于賭博,那么,春秋的列強,除吳國外,全是涵養功深的賭徒,無論怎樣大輸,決不致賣田典宅;戰國時代的列強卻多半是濫賭的莽漢,每把全部家業作孤注一擲,每在旦夕之間,以富翁入局,以窮漢出場,雖然其間也有一個賭棍,以賭起家,終于把賭伴的財產騙贏凈盡。 這變局怎樣造成的?因為春秋戰國之交記載特別殘缺,我們還不能充分知道。但有一點可以確說的:先后參加這國運的狂賭的列強,即所謂七雄者,其中除燕國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的歷史完全是空白外,其余趙、魏、韓、田齊、楚和秦,我們都知道是曾起過一番政治經濟的大變革,曾把封建的組織加以人工的有計劃的摧毀的;前四國本身并且就是政治革命的產物。 趙、魏、韓即所謂三晉。它們的前身是晉同的三個封區。趙氏的祖先本是累代替周王御車的。穆王時,著名的神御造父以功封于趙,因以邑為氏。造父的七世孫趙叔帶,因為幽王無道,脫離周室,往仕晉國。后來晉獻公用趙夙做“御戎”(戰時御君車的),畢萬為副,以滅耿、滅霍、滅魏。臨到論功行賞,把耿給了趙夙,把魏給了畢萬。此時趙氏在晉國始有了根據地,而畢萬始建魏氏。韓氏也以封邑韓原得名,其受封略后于魏氏,惟確實年代不可考。前五八三年,晉景公聽信讒言,疑趙氏謀叛,把這一家幾乎殺盡了,把它的田邑沒收了,因韓氏的勸諫,景公才復封趙氏一個僅存孤兒。這件故事,后經點竄,成為一件很動人的傳說;我國在十八世紀間*先傳譯于歐洲的一部戲劇《趙氏孤兒》,是以這段傳說做底子的。趙氏復嗣后,不到四十年,成為把握晉國政權的六卿中*強的一族。所謂六卿包括上說的三家和范氏、中行氏、智氏。范、中行氏后來和趙氏火并;內亂連年的結果,二氏于前四九一年(孔子卒前十二年)被逐出晉國。他們的土地終于歸入其余的四家。前四五五年,智伯又脅迫著韓、魏和他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聯軍決汾水灌城,只差三版便把全城淹沒。臨到城快要破的時候,韓、魏卻突然和趙勾結起來,把智伯殺掉,把他的土地也瓜分了。不久公室的土地也被分割到只剩下可忽略的數量,晉君竟卑屈到要去朝見三家的大夫,他后來的命運這里也可以不表了。前四三年,周威烈王竟把三家的大夫升格為侯。通常以這一年為戰國時代的開場。于是三個新國出現于歷史的舞臺上;魏占有舊晉的中部和西南部,都于安邑(今山西夏縣),趙占有舊晉的北部,都于中牟(今河北邢臺與邯鄲之間),韓占有舊晉的南部,都于陽翟(今河南禹縣)。開國初的四十年內,三晉先后把國都遷到*適宜于向外發展的地帶。趙南徙邯鄲(今河北邯鄲縣);韓滅鄭,即以鄭都為新都(今河南新鄭);魏則東徙大梁(今河南開封)。 三晉建侯后十七年(前三八六年)而齊的蛻變也完成。這年齊大夫田氏托魏文侯請得了周王的冊命,升格為侯。田氏即陳氏(陳田古音相同,春秋的記載用陳,戰國的記載用田),它的始祖乃是陳國的一個公子,名完,和齊桓公同時的。公子完避亂奔齊,甚得桓公的寵悅,仕為“工正”,以祖國的名號為氏。傳說公子完在本國娶親之前,他的岳家為婚事問卜,得到下面的讖辭: 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在媯之后,將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這神驗的預言無疑地是事后追造的。所謂五世,便是弒齊簡公的罪魁,孔子所要討伐的陳恒。陳恒既立新君,便專齊政,把國內稍強大的貴族盡數鋤去,只把自己的封地增加到多過齊君的采地。陳恒的兒子繼做齊相,更把齊都邑的大夫盡換了自己的宗人,再傳兩世到田和,恰好遇著一個沉迷于酒色的齊康公。田和索性把他遷海邊,留一個城邑給他過快活的日子,而自己踐登侯位。 政變的潮流不久又波及周室。三晉和田齊的建國還須借重周王的冊封。但三晉受封后三十五年,韓、趙便過河拆橋,合兵攻周,扶植兩個有力的王親,把周室分裂為二:東周都于洛陽的舊王城,西周都于鞏。此后周王的力量還比不上從前一個侯國里的小封君了。
中國史綱 作者簡介
張蔭麟 (1905—1942),號素癡。廣東東莞人。1923年進清華學校,以“史、學、才”為人稱道。畢業后赴美留學,四年后歸國,相繼執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學貫中西,兼通文史哲,后專門從事歷史研究,多有創見,故“終能在史學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