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72907
- 條形碼:9787303272907 ; 978-7-303-272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變遷,在試圖呈現中國百年歷史景像的同時,力求通過社會文化史的脈絡,揭示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歷史動因和時代特征,并從中尋求建構在歷史事實基石上的理性認識,作者近四十年長期研究中國社會史,具有很深的學術造詣,不少論著在學術界影響深遠,本書則致力于“整體史”意義上的融通,通過生動的個案研究與歷史反思,解釋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脈絡,進而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近代史,對于學術界推動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也有示范意義,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變遷,在試圖呈現中國百年歷史景像的同時,力求通過社會文化史的脈絡,揭示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歷史動因和時代特征,并從中尋求建構在歷史事實基石上的理性認識,作者近四十年長期研究中國社會史,具有很深的學術造詣,不少論著在學術界影響深遠,本書則致力于“整體史”意義上的融通,通過生動的個案研究與歷史反思,解釋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脈絡,進而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國近代史,對于學術界推動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也有示范意義,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 目錄
上篇
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評述(1986-2017)
一、興起與發展時期
二、拓展與深化時期
關于拓展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再思考
一、社會轉型的概念界定
二、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三、聚焦社會建設
四、環境史的社會史取向
關于社會學化、范式說以及多元化趨勢的檢討——社會史理論研究再反思
一、再談“社會學化”問題
二、“范式”說:非學科化定位問題
三、理論“多元化”與史學的學科本位
“新史學”的開拓與建構——評余新忠《清代衛生防疫機制及其近代演變》
一、開拓中的多向發展與問題聚焦
二、多元理論、方法的引入與歷史學的學理訴求
三、超越與建構:新史學走出困境的歷史轉向
四、新世紀的新期待
關于近代中國“半封建”問題的辨析
一、半封建特性的學理詮釋
二、文化傳承與鄉制結構中的封建要素
三、馬克思關于“封建”的多重含義
四、半封建社會認知的時代意義
中篇
清代社會結構中紳士階層的地位與角色
一、“四民之首”
二、社會角色
三、官民之間
四、鄉土權威
晚清士紳基層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動
一、保甲的功能
二、宗族與鄉社
三、團練與紳士
四、控制的主體
近代“士農工商”社會結構的錯動
一、歷史趨向
二、“末商”的上升
三、“士”的引領
四、等級結構的分解
近代紳士階層的社會流動
一、傳統的社會流動
二、近代的社會流動
三、紳士的多向流動
四、從身份化到職業化
近代中國紳士階層的分化
一、分化的基本趨向
二、社會作用及其影響
三、社會原因與歷史條件
略論晚清鄉村社會教化體系的歷史變遷
一、以教化為本
二、二元同構
三、時代之變
四、教化失范
下篇
清代的“禁教”與“防夷”——“閉關主義”政策再認識
一、“禁教”與閉關
二、“防夷”與“閉關”
三、歷史影響
從“華夷”到“中西”話語的演變——《瀛寰志略》與近代民族觀念的孕育
一、從“華夷之辨”到“利權之爭”
二、《瀛寰志略》時代的“華夷”話語
三、《瀛寰志略》超越時代的思想價值
四、《瀛寰志略》與近代民族意識的孕育
從癡迷到迷惘——粱啟超與近代新學的歷史命運
一、棄舊從新的經歷
二、新學非西學
三、新舊之爭的焦點
四、新學乃時代之學
五、新學的歷史命運
義和團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后義和團”的文本類型比較研究
一、各種記憶文本類型比較
二、文化認同的歷史演變
三、時代需求與再記憶:歷史與義和團
四、歷史文化象征:義和團與歷史
袁世凱與晚清地方司法體制的轉型
一、匯通中西,變通施行
二、構建體制,推動轉型
三、納新于舊,漸進過渡
亡靈“公共空間”的制度建構——近代天津公墓的歷史考察
一、公墓的籌劃與初創(1929-1945年)
二、公墓制度的建構(1946-1949年)
三、公墓建構中的政府與善團
四、時空比較:天津公墓建構的特征
五、公墓與近代城市文明的建構
從理論闡釋到政策實施——國民政府社會建設事業建構問題評述
一、社會訴求
二、學理訴求
三、行政實施
四、實效檢視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 作者簡介
王先明,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縣人,南開大學特聘教授,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專家,主要從事中國近代鄉村史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多部,代表作有《變動時代的鄉紳——鄉紳與鄉村社會結構變遷(1901-1945)》、《走近鄉村——20世紀以來中國鄉村發展論爭的歷史追索》、《走向社會的歷史學——社會史理論問題研究》、《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論》、《近代新學——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嬗變與重構》。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等權威歷史學雜志上發表相關論文150余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