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海外華人研究(第五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31934
- 條形碼:9787566831934 ; 978-7-5668-319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外華人研究(第五輯) 內容簡介
本書稿聚焦海外華人,收錄有關華僑華人等方面的研究論文、書評。論文部分既有史實的闡述分析,如20世紀早期美洲洪門致公堂改堂組黨若干問題的探討、因殖民時期吉隆坡華人社群的政治運動、日本遺孤及其子女的東瀛遷移之路等;又有涉僑史料的研究,如晚清民國時期國內涉僑報刊的分類研究等;有關注海外華人、華文學校的現實問題,如海外華人移民老人的社會融入困境、印尼華文學校在華裔學生社會融入與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海外華人研究(第五輯) 目錄
容閎的跨國婚姻及其影響
英殖民時期吉隆坡華人社群的政治運動:以對五四運動的反應為例
跨越“雙重距離”:海外華人移民老人的社會融入困境及其突破
印尼華文學校在華裔學生社會融入與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基于三語學校華裔學生的調查分析
歌舞下南洋:跨國文化互動與中華歌舞團的南洋巡演(1928-1929)
僑鄉廈門的社會文化變遷:從晚清到民國
夾縫中的“邊緣人”:評夏黎的《出美國記:第二代華裔美國人在中國(1901-1949)》
東南亞華人學者眼中的僑務政策新趨勢:評廖建裕的《中國的崛起與海外華人》
英殖民時期吉隆坡華人社群的政治運動:以對五四運動的反應為例
跨越“雙重距離”:海外華人移民老人的社會融入困境及其突破
印尼華文學校在華裔學生社會融入與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基于三語學校華裔學生的調查分析
歌舞下南洋:跨國文化互動與中華歌舞團的南洋巡演(1928-1929)
僑鄉廈門的社會文化變遷:從晚清到民國
夾縫中的“邊緣人”:評夏黎的《出美國記:第二代華裔美國人在中國(1901-1949)》
東南亞華人學者眼中的僑務政策新趨勢:評廖建裕的《中國的崛起與海外華人》
展開全部
海外華人研究(第五輯) 作者簡介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是暨南大學開辦歷史較長的學院之一,源于1927年暨南大學設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業部。2000年,華僑華人研究院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5年“華僑華人與國際問題研究”成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學科組團。2016年,研究院被列入南京大學和光明日報研發的“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單位。2017年,研究院以專業性智庫(高校智庫A類)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庫綜合評價核心智庫榜單”。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