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9732
- 條形碼:9787521809732 ; 978-7-5218-097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問題,分析了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四位一體”的發展綠色金融策略體系;分析民間資本的供給現狀,明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路徑選擇,主張引進民間資本助力金融業發展;構建專業化和多層次、多維度的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提出發展普惠金融,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和普惠金融減貧機理,以及發展消費金融,規劃信貸資源配置,梳理互聯網消費金融運行模式及其風險影響因素等。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目錄
**節 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影響因素與策略研究
第二節 綠色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研究
第三節 基于功能視角的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第二章 銀企關系研究
**節 我國銀企關系型存貸比區域差異分析與貨幣政策傳導途徑研究
第二節 銀行網點布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蘭州市安寧區為例
第三節 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收益的影響
第三章 引進民間資本助力金融業發展
**節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供需現狀及路徑選擇
第二節 制約民間投資效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節 新設民營銀行可行性分析及對策研究
第四節 民間資本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途徑
第四章 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節 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金融服務體系研究
第二節 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探究
第三節 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現狀及對比分析
第五章 發展普惠金融
**節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原因及對農村消費金融的影響
第二節 普惠金融減貧機理分析及助推脫貧攻堅的具體建議
第六章 發展消費金融,規劃信貸資源配置
**節 互聯網消費金融運行模式及風險分析
第二節 互聯網借貸浪潮下大學生信貸消費風險分析
第七章 金融支持創業研究
**節 大學生創業金融支持路徑
第二節 農戶家庭創業概率金融影響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
第八章 發展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節 鄉村生態宜居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
第二節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現狀與實踐
第三節 綠色金融服務鄉村建設的投資模式及路徑研究
參考文獻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節選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信貸規模還會受到各個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差異影響,用貸款市場份額衡量這一差異。金融對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這就需要金融業的發展不但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更要考慮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關鍵是銀行信貸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實現物價穩定和金融體系穩定。但在實踐中,需要防止過分強調貸款的支持作用。假如不切合各區域實際,對金融支持提出過高要求,會增加銀行部門的經營風險,不利于本區域的經濟發展。 研究發現,存貸比內生于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存貸比的發展趨勢也不同。若經濟發展要求存貸比上升,對其過多限制必將扭曲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阻礙經濟的發展。若硬性要求存貸比上升,也會違背經濟規律,從而造成信貸資源的不當配置,不利于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因此,區域間不應該追求存貸比趨同,否則,不利于可持續的貸款投放。區域之間存貸比競爭重點在于改善經濟環境,防止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強化社會信用約束等。同樣,信貸規模也存在此類問題,盡管信貸規模是重要的金融深化指標,更應將該指標看作市場化水平提升的結果,而不是對其直接干預。 二、貨幣政策傳導途徑區域化差異研究 從1985-2014年各區域發放貸款的情況來看,區域差異較大,四大國有銀行對東部地區貸款的相對占比自2000年后大幅上升,對西部地區貸款的相對占比保持穩定,對中部地區貸款的相對占比則有所下降。從金融市場化程度來看,東部地區長期保持優勢,中部地區不斷提高發展程度,而西部地區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從企業融資途徑是否基本依賴銀行貸款形式來看,東部地區銀行業發展水平較高,居民與企業投融資形式多種多樣,具有多元的資金來源渠道,金融市場能動性較強;中西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落后,金融機構總體數量比較少,金融市場化水平較低。 由于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市場體系完善,企業和居民信用意識較強,資金整體流通順暢,西部地區國家金融政策性扶持較多,并且由于市場結構單一,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區域經濟發展對銀行貸款依賴性極強,市場對整體金融生態環境的作用十分有限,政府及其他外界因素調配著經濟的發展,因而信用觀念與經濟運行的關聯性弱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國有企業占比較高,民營企業占比較小,因為過去一部分國有企業嚴重逃避銀行債務,導致該地區信用環境整體較差,部分國有企業盈利水平十分有限,資金運用效率較差,導致中部地區信貸投放長期不足,因投入的資金盈利能力不強,資金的趨利性促使大量資金外流,且流向東部發達地區,所以貨幣政策傳導的信貸渠道并沒有發揮明顯的作用。 我國在不同區域貨幣政策傳導途徑具有顯著的差別,對貨幣政策的傳導具有較大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發展水平、產業結構、金融信用環境狀況等。 由此,要使貨幣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需要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同時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即將專業性較強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設立在中部地區,輔助開發性的金融機構設立在西部地區,通過這些金融機構豐富并完善地區融資途徑,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力度,通過利用政策扶助解決中西部地區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方面,對國有企業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和指導,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吸引外部資金流人,進而增加市場活力,構建并完善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各商業銀行對信貸業務進行結構性調整。信貸投放應該向有效推動民間投資和消費增長傾斜,加大對節能減排、助學、就業、“三農”等的信貸支持[22],限制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劣質企業發放貸款,積極引導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使信貸投放向有效推動民間投資和消費增長傾斜,防止貸新還舊,進而累積不良貸款的風險。加強銀行貸前、貸中、貸后管理,通過審核各項貸款結構,以防止票據資金自我循環,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 四、企業貨幣政策實施途徑效果評價 2013年以來,隨著貸款減少,貸款利率也同時上升,這些因素都影響到那些依賴貸款的企業和居民,導致其支出水平下降,使實體經濟下行。因為信息不充分會降低造成金融體系效率下降,從而引發企業外部融資利差,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于是企業借貸減少,支出萎縮,*終總產出水平下降。 從信貸資金供給方來看,一方面,貸款行的性質與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水平有關,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主要投向優質客戶,其風險管控能力較強,對貸款定價水平比其他中小型銀行較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前余額存貸比狀況與其貸款利率浮動水平有關,相關系數較小。 ……
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和信貸資源配置研究 作者簡介
武永霞,女,甘肅靖遠人,蘭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從事甘肅政法學院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講師,主要教學科研方向財務會計和金融學,曾獲甘肅政法學院校級教學競賽獎、校級優秀學術論文獎、全國“科云杯”財會職業能力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稱號、全國“衡信杯”稅務技能大賽總決賽“指導老師”三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在《統計與決策》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參加《會計模擬實訓》教材編寫1部,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主持并完成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1項、校級項目2項,參與完成地廳級項目3項、校級項目2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