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朱子:“職”的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2283
- 條形碼:9787108072283 ; 978-7-108-072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子:“職”的哲學 本書特色
這套書選自日本巖波書店“新古典入門”系列,三聯(lián)書店篩選出其中z經(jīng)典和z具可讀性的數(shù)種書目,分為兩輯。**輯講述中國經(jīng)典,第二輯講述外國經(jīng)典。作者都是日本一流的學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包括老子、莊子、杜甫、朱子、馬可·奧勒留等所作的經(jīng)典名著,可謂日本版的“大家小書”。 該套書雖然說是入門,但不局限于復述經(jīng)典內(nèi)容,因為出版時間離現(xiàn)在更近,反而融入了很多國內(nèi)外的z新研究成果,處處體現(xiàn)了“新”的特點,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甚至能顛覆讀者對經(jīng)典的一般印象。 朱熹可謂第二個千年中國*重要的哲學家,是宋代新儒家運動的集大成者。本書從朱熹的生平入手,回到時代與歷史交錯的現(xiàn)場;摒棄歷代“朱子學”對朱熹思想的誤讀,回到朱熹真正的思考原點。作者拈出“職”這一個字,串聯(lián)起“理”“事”“性”“命”等核心概念,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萬物“各稟天職,精進不已”的理學世界。人類在其中,要明白自己的“天職”,只要人活著,便會在“自然”與“群生”面前被質(zhì)問的“作為人的職責”。
朱子:“職”的哲學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追溯了南宋時代的朱熹, 試圖找到他思想的真正核心所在, 看看在歷史上那個真實的他, 到底是如何生活的。這是一種全新的解讀朱熹著作的嘗試, 你將在本書中看到他思想中的諸多關鍵詞, 包括職、理、事、命、性等, 由此了解他在那個面臨諸多挑戰(zhàn)的年代, 著眼于現(xiàn)實的敏銳眼光, 讓被雕刻和拋光過的人生哲學和理想內(nèi)涵重新現(xiàn)出本來的模樣。
朱子:“職”的哲學 目錄
序 言
**部分 書籍的旅程
朱熹,其生平與思考的現(xiàn)場
**章 朱熹的生平
第二章 朱熹生活的時代
第三章 “職”與“理”
第二部分 閱讀作品世界
《四書集注》中所見的哲學圖景
第四章 讀“天命之謂性”的注解
——《中庸章句》所見
第五章讀“明明德”的注解
——《大學章句》所見(一)
第六章 讀“格物”的注解
——《大學章句》所見(二)
參考文獻
朱子:“職”的哲學 節(jié)選
朱熹生活的時代 朱熹出仕的宋朝國家,是由趙匡胤通過篡奪五代的后周國家,在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所建立的。趙匡胤的智庫即宰相趙普,他為了阻斷自五代以來受到軍人重大影響的亂世,確立以民政立國來建立國家的基本方針,將科舉選出的文官送入軍閥割據(jù)的基本單位“州”,讓他們活躍在民政立國的*前線。 民政立國的理念——縣與州 據(jù)北宋末期宣和四年(1122年)的統(tǒng)計,北宋朝的疆域一共有1234個縣,351個州(京府4、府30、州254、監(jiān)63),由26個路組成。 南宋時代,淮河被定為宋國與金國的國境線,淮河以南是宋國疆域。據(jù)嘉熙三年(1239年)刊刻的疆域便覽《方輿勝覽》,其疆域有716個縣,203個州,由17個路組成。 據(jù)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統(tǒng)計,南宋朝總戶數(shù)為1267萬余,口數(shù)為2832萬余。朱熹在世的孝宗淳熙年間,其口數(shù)大概也在該數(shù)字附近。若據(jù)《方輿勝覽》中記載的縣數(shù)進行推算,則一縣相當于39553口。 據(jù)漢代極盛期元始二年(西歷2年)的統(tǒng)計,一共有103個郡國,1577個縣,口數(shù)為5767萬1401。每一縣相當于35829口。 據(jù)北宋極盛期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的統(tǒng)計,一共有298個府州軍監(jiān),1265個縣,口數(shù)為4532萬4154。每一縣相當于35829口。 由上可知,各時期一縣相當?shù)娜丝跀?shù)近乎一致。南宋的孝宗時代之所以多了4000余口,可以推測是由于南宋疆域主要在揚子江流域及以南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高的地區(qū),因此這一差異有其意義。 當然,此處所說的都是平均數(shù)值,實際上縣的規(guī)模有大小差異。在此可以大體看出,不論是漢代還是宋代,民生的基本單位,都是三、四萬左右的人口以縣城(縣衙門所在的城市)為中心而生活的地域單位。在這一“縣”單位之上所設定的單位,根據(jù)軍事、經(jīng)濟、政治的考慮與歷史沿革,在漢代為“郡”,在宋代則為“州”。 在前漢宣帝(在位時間為前74-前49年)時代,民政立國的理念已經(jīng)在現(xiàn)實的國政中得以確立。在班固的《漢書》中,把這位宣帝定為中興之主,認為是他將漢帝國從漢武帝的強權政治所導致的國土與社會的疲敝、衰亡的危機中重振起來。宣帝重視各郡的長官“太守”,將他們看做是國政之基礎—即民政—的擔當者。在宣帝時代,有能力且有良心推進民政的“循吏”輩出。關于“循吏”,次章再論。 宋朝國家從一開始,便在宰相趙普的指導下,將前漢宣帝以來的民政立國之理念作為國政的基礎,其目標是終止唐朝國家后半期以來的軍閥割據(jù)狀態(tài)。 是個體化的集團?還是公共性的機關? 在亂世,權力與武力直接相連。以奪取權力為目標的武力集團,都遵從與擁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物之間的“主從”關系意識,準確地說,這些人是作為個體化的人群集團,在時代中行動。另一方面,國家克服了戰(zhàn)亂,將民政的意義確定為充分地行使權力,并將權力行使的實質(zhì)放置于數(shù)百個州與上千個縣這一民政的現(xiàn)場中。由皇帝主宰的中央朝廷將民政活動指派給各地的諸位民政官,賦予他們能夠保證其活動的權限與權威,而且中央還要檢查其民政活動是否合適。 若將國家作為機關來理解,所看到的是被合理分割的職務與權限的體系。其中,皇帝也被看作是處于這一機關之中,被賦予了職務與權限的存在。若仿照“天皇機關說”來命名的話就是“皇帝機關說”,此種國家觀與皇帝觀便于此出現(xiàn)。 不過,只要當時的朝廷采取的是世襲皇帝制,那么對于國家的這種合理性理解,就有一定的局限。統(tǒng)治的正當性與皇帝的正統(tǒng)性相互糾纏,而正統(tǒng)性便是血緣這種個體性的因素。由于這一點,作為機關的國家便也與不合理的因素糾纏在一起。 在宋代,雖然朝廷被各種各樣的政爭、以及圍繞國是的黨爭(分成黨派之后的斗爭)所動搖,但在其基底處起作用的,乃是在朝廷的擔當者們中存在著的對于皇帝國家的兩種理解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即是指把朝廷與國家理解為服從皇帝個人的個體化的人群集團,還是將其理解為職務與權限的公共性體系——即機關。 母后之力 在這種對立中,纏繞著如下事態(tài),即皇太后與太皇太后等“母后”擁有皇帝的指名權,與作為皇帝正統(tǒng)性之保證人的朝廷,共同享有主宰者之權威。這一點在昔日漢代朝廷中便已明確出現(xiàn)。宋代朝廷立足于北魏以來經(jīng)由唐、五代相繼而來的北朝國家之譜系。在這些北朝系的國家中,立刻可以舉出執(zhí)掌北魏國家的文明皇后馮氏、在北齊一代振興母權的明皇后婁氏、以及唐代的則天武后等名字,可知母后的活躍度非常顯著。 在太祖趙匡胤建立宋國,與趙普協(xié)力推進民政立國的國家建設中,據(jù)傳其母親昭憲太厚杜氏“常與上議軍國事,猶呼趙普為書記,嘗撫勞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涑水記聞》卷一)。 在第三代皇帝真宗的末期,由于真宗陷入了身心不寧的狀態(tài),皇后劉氏便承擔起了政務。真宗駕崩時,留下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雖然是臨時,但是由皇太后全權處理)”。年少即位的第四代皇帝仁宗的初期,在前后大約十二年的時間中,都是由章獻皇太后劉氏“垂簾聽政”。 這位仁宗*終沒有后嗣,只能從趙氏一族中選擇養(yǎng)子迎入宮中。此即第五代英宗皇帝。在即位前后,英宗也多次陷入精神錯亂中,因此當時的朝廷對于這一皇位繼承是否妥當也懷疑慮。而與當時輔佐皇帝的宰相韓琦一同協(xié)力消除這一疑慮的,則是仁宗生前的皇后,即仁宗駕崩后成為皇太后的曹氏。 繼承英宗的是第六代皇帝神宗。其生母是英宗的皇后高氏,神宗時為皇太后。高氏與太皇太后曹氏一起,哭著向在身旁伺候的神宗表達了對于王安石所推進“新法”政策的憂慮,認為會帶來天意人心的喪失以及都下的動亂,由此引起了神宗對于“新法”的疑慮。原本齊心協(xié)力推進“新法”的神宗的這一疑慮,據(jù)說與其后熙寧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辭掉宰相一事也有關聯(lián)。(《宋宰輔編年錄》卷八)。 神宗駕崩后,高氏成為太皇太后。神宗的遺詔是:“應軍國事,并太皇太后權同處分,依章獻明肅皇后(前已言及的真宗的皇后、仁宗初期成為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劉氏)故事施行。”哲宗即位后,高氏在此后約九年中“垂簾聽政”,主宰朝廷。
朱子:“職”的哲學 作者簡介
木下鐵矢(1950—2017) 京都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國哲學史)畢業(yè),中國思想史研究學者。主要著作有《朱熹再讀》《朱子學的位置》等。 凌鵬 1986年生,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目前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歷史社會學。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