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2209
- 條形碼:9787576022209 ; 978-7-5760-222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本書特色
徐燕婷將民國女性詞人的創作放到晚清民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考察,注重從整體的視角客觀評價個體詞人的創作成就,展示她們的詞集出版及創作、社集概貌。除了對重要詞人、詞集、詞社作深入闡述外,充分兼顧了不同時期其他女詞人的創作和作品結集情況。分別對這些之前鮮有人關注的詞人生平、詞集版本信息和集社情況作了介紹,對她們的詞集內容、作品風格等作了比較客觀的分析與評價,突顯其創作特點和實際價值。通過對女性詞人與詞集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民國女性詞在不同階段發展流變過程的特征。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民國女性詞人的創作放到晚清民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考察。注重于對民國女詞人的整體性把握,并從整體的視角客觀評價個體詞人的創作成就。除了對重要詞人詞集作深入闡述外,充分兼顧了不同時期其他女詞人的創作情況和作品結集情況,分別對這些之前少有人關注的詞人生平和詞集版本信息作了介紹,對她們的創作過程、詞集內容、大致風格等作了比較客觀的分析與評價。單個詞人的考察也能放到民國女詞人整體的創作背景下來進行,并通過前后比較,進一步突顯其創作特點和實際價值,以求對其所作的歷史評價相對公允。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目錄
前言1
**章民國女性詞人詞集概況1
**節民國女性詞集不同階段刊刻情況2
第二節民國女性詞集作者的地域分布6
第三節民國女性詞集作者的身份構成13
第四節詞學教育與民國女性詞創作略論16
第二章晚清閨秀詞余風的籠罩與突圍(1912—1926)24
**節徘徊于低谷期的詞集刊刻與群體分化24
第二節轗軻之境與傳統閨秀的性情書寫
——以許禧身《亭秋館詞鈔》為例41
第三節才女遭際與不同階段的創作歷程
——以羅莊《初日樓稿》等集為例57
第四節閨秀名士化與詞體的創作實踐
——以陳翠娜《翠樓吟草》為例72
第三章新學教育背景中詞體的新變與因循(1927—1937)89
**節民國女性詞集刊刻的井噴與新舊之變89
第二節閨秀“出走”與淮南三呂的創作殊途
——以呂氏姐妹詞集為例113
第三節女性學人詞與詞體創作的現代轉型
——以陳家慶《碧湘閣詞》為例131
第四節交游唱酬與官宦閨秀的文學生活日常
——以呂鳳《清聲閣詞四種》為例148
第四章抗戰后詞壇兩極局面之轉型與復歸(1938—1949)158
**節民國女性詞集刊刻的凋零與兩極走向158
第二節閨秀的“覺醒”與詞中的“俠骨”
——以徐自華詞集為例168
第三節時代親歷者與直己以陳的憂患書寫
——以湯國梨《影觀詞稿》為例179
第四節易安才情與學者型閨秀的亂世詞史
——以沈祖棻《涉江詞》為例188
第五節“靈心寫就新詞”與融貫中西的探索
——以茅于美詞集為例200
第五章群體創作與《壽香社詞鈔》215
**節壽香社考及女詞人概述215
第二節壽香社女詞人的雅集與創作223
第三節壽香社女詞人創作的傳統范式與新變231
第四節詩心漸泯與書窗佳日的閨友唱酬
——以何曦《晴賞樓詞》為例243
第五節至情至性與優裕之境的詞體創作
——以劉蘅《蕙愔閣詞》為例254
結語266
主要參考文獻268
后記272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節選
后記 2016年初夏,我在博士論文后記中如此寫道:“擱筆之際,我靜靜地傾聽從臥室傳來的小兒的酣睡聲,竟莫名地感動。過往的無數個夜晚,這種聲音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與前行的動力。也許潛意識中,我想告訴孩子: 無論生活多忙亂,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規劃出一個井然有序的人生來,在魚躍蟲鳴的每一個日子,都可以過得充實而精彩。”五年過去了,當時的感動依舊清晰,只是時光如白駒過隙,一眨眼,犬子已小學畢業,9月將入讀初中了。猶記得當年*大的動力是希望在小寶上小學之前,自己能夠順利完成博士學業,以便后續有更多的時間輔導孩子功課。當然,事實上后續也并沒有花太多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但無論如何,當時這樣一種樸素的想法卻促使我熬過了那一段萬分辛苦但內心卻十分充實的日子,而今回首,歷歷在目。 在一年多的文獻資料搜集后,2015年3月15日夜,我“逼迫”著自己無論如何要動筆寫作了。因為我是在職讀博,繁重的行政工作讓我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肆意揮霍。所以從那晚起,工作日的每天夜里處理完單位事務,晚9點后便是專屬于我的“碼字時光”。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只要不用加班,都成了我相對奢侈的思考與寫作時間,如此持續近一年。2016年1月26日午夜,我在電腦上敲下博士論文初稿正文的*后一個字,如釋重負。我至今都有點難以置信那一年的不知疲倦,每天不足6小時的睡眠,近23萬字的寫作,白天還得應對接踵而來的行政工作,我想唯一能夠解釋的應是“為母則剛”。2016年6月,我博士按期畢業,同年9月,小寶正式開啟小學生涯。 當然,慚愧的是,盡管畢業之際,我希望盡快完成博士論文的修改并付梓,但也許是已缺乏足夠的動力來促成這一工作,再假以行政事務忙碌為借口,雖惠國師曾旁敲側擊提醒過多次,此事終究還是延宕至今。 說到惠國師,也許再多的筆墨也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2004年9月,我以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筆試和面試分別**的成績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正式師從惠國師攻讀碩士研究生。初見是在麗娃河畔文科大樓的六樓,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老師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印象中,惠國師從未有過疾言厲色的時候,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碩士三年,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為學之道,更多的是為人之道。2007年7月,我畢業留校工作,惠國師依舊對我十分關心,工作上頗多指點。承蒙不棄,在工作五年后,我再度拜入惠國師門下攻讀博士研究生,并能按照自己的學術興趣,繼續詞學與女性文學相關的研究。惠國師與我父親一般年紀,這十多年來,他在我心中,早已如師如父。我想,這部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書稿的出版,也可算是我向他遞交的一份期中作業吧。 書稿出版在即,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學校和中文系的同事、師叔師伯們給了我很多有關論文的指導與建議,有時他們翻檢文獻時看到與民國女性詞相關的材料,會主動發送與我;師弟師妹們在我工作分身乏術時,常替我去各大圖書館核查相關文獻資料;碩士研究生熊雪、詹斐然替我承擔了書稿部分引文的校對工作……有時我常常感慨,此生何幸,一路走來,能得到那么多人的關心與幫助。 身陷繁雜的行政事務,我同時也時常感嘆,塵世碌碌,所缺唯一方安靜的書齋。在這個夏末的午夜,恍若我又置身于五年前那個初夏的夜晚,正在為一項階段性的工作劃上句號。這是一天中*為清靜的時光,耳畔依舊傳來小寶均勻的呼吸聲。“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當我敲下如許文字,也算是向不惑之年的自己致敬。 徐燕婷2021年8月于嘉怡水岸
民國女性詞人與詞集研究 作者簡介
徐燕婷,1981年生,浙江杭州人。畢業于華東師大中文系,現任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黨委副書記,兼任CSSCI來源集刊《詞學》編委、編輯,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晚清民國詞學與女性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規劃一般項目等課題多項。出版著作《月滿西樓——李清照傳》,合作出版《民國閨秀集》(全八冊)、《納蘭詞評注》等。并在《北京大學學報》《文藝理論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個別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