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方太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96032
- 條形碼:9787111696032 ; 978-7-111-69603-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太文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管理者陳春花 秦朔作序推薦! 陳勁、劉東華、黎紅雷、毛大慶、楊壯、楊朝明、郭繼承、薛偉斌、徐少春、文建平、龍波聯袂推薦! 方太集團官方授權,企業內訓教材首度出版! 哈佛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相繼收錄的經典管理案例! 商業價值觀教你如何做事,方太價值觀教你如何成人, 人,才是一切的根源, 先成人,后成事,讓人的行為持續發揮效用。 歷時兩年時間寫作, 整理百萬字原始素材, 采訪上百位方太高管和員工, 從管理、創新、品質、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等多角度完整展現歷經時間檢驗的經營理念、基本法則和踐行體系。
方太文化 內容簡介
方太是一家企業,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方太董事長茅忠群說:“如果方太只有一樣東西可以保留,唯一可以傳承的就是文化!”方太文化認為:做企業就是做人,企業的成功,關鍵在于做人的成功,即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人品決定了企品和產品。 本書作者遍訪上百位方太高管和員工,寫作歷時兩年,收集整理百萬字企業原始素材,從管理、創新、品質、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等多角度完整展現歷經時間檢驗的方太經營理念、基本法則和踐行體系。
方太文化 目錄
推薦序1 陳春花
推薦序2 秦朔
前言
**部分 做企業,必須正三觀
第1章 做企業,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1 為什么要做這家企業
做企業有三重境界
方太的新使命
方太的幸福目標
1.2 成為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企業的三觀源于企業家的三觀
方太的新愿景
偉大的企業導人向善
1.3 企業相信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
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
好人品造就好企品、好產品
一句話文化
第2章 做人,要行“五個一”
2.1 立一個志
人生*大的能量是立志
成人之志
成事之志
健身之志
2.2 讀一本經
讀經典改變了什么
用“1+1”的方式讀經典
讀經典的四個層次
2.3 改一個過
改過是為了超越過往
改根本上的過
自身的改過之法:事上改、德上改、道上改、心上改
員工的改過之法:雙XING會
2.4 行一次孝
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
“孝”是人性的根本
行孝有四個層次
2.5 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是一種鏡教的表現
四個動作:一個改善、一次善行、一句善言、一份善意
2.6 如何導入“五個一”
落地的五大關鍵動作
落地的四大要點
第二部分 偉大企業的踐行體系
第3章 顧客得安心
3.1 創新“三論”
把仁愛作為創新的源泉
把有度作為創新的原則
把幸福作為創新的目標
3.2 視品質為生命
對品質有敬畏感,對不合格產品有羞恥感
理念導入:持零缺陷信念,把事情一次做對
內察自省:核心問題出在前三排,干部要以身作則
行為固化:人人在管理和業務中立零缺陷之志
3.3 服務要至誠
方太的服務“三字經”
戶行一善
3.4 為顧客鑄立意義
品牌定位三步法
品牌溝通要傳遞價值意義
第4章員工得成長
4.1 關愛感化
安全感:全面薪酬管理體系
歸屬感:超越預期的關懷福利和全員身股制
尊重感:尊重要落實在具體細節上
成就感:認可員工所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4.2 教育熏化
領導垂范,做“四鐵四前”干部
塑造理想人格的人文教育
立足企業教育的方太學校
4.3 制度固化
制度制定要符合仁義的要求
弄清“錯”與“惡”的區別
ABC 分類過錯管理
4.4 才能強化
構建才能培養體系,培養精兵強將
設立五級雙通道,留住員工共同發展
第5章社會得正氣
5.1 法律是底線,不能突破
愛出者愛返,付出即回報
用于承擔企業責任
5.2 企業不發展,一切都是空談
把“蛋糕”做大
把“蛋糕”分好
5.3 善待相關利益者
善待“四商”
采取正當的競爭,有底線的競爭
5.4 促進共同富裕
幸福建設
文化傳播
教育支持
慈善救助
第6章經營可持續
6.1 戰略管理
什么是企業戰略
戰略三問
文化是戰略的核心
6.2 運營管理
商業成功是出發點,顧客滿意是落腳點
做正確的事,正確做事,把事做正確
6.3 干部管理
干部的“三觀”
干部能上能下的九字原則
6.4 風險管理
合規,是企業風險防范的**道屏障
方太的財務辯證思維
第三部分 文化即業務
第7章文化是做業務的發心和方式
7.1 文化與業務的關系
用一個核心原理解決一萬個相似問題
文化是業務的發心、方式和奮斗精神
7.2 以中學之道御西學之術
以道御術,應該怎么御
推行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
7.3 文化落地業務的兩大學習法
潤物細無聲
向標桿學習
后記
附錄
附錄 1 方太文化圖譜
附錄 2 方太基本法則
方太文化 節選
2017 年,方太提出了“文化即業務”,這就是方太追求“義利合一”*關鍵的行動。茅忠群認為,文化與業務之間有三個層次。 **個層次是“文化是文化,業務是業務”,文化是企業文化部門的人做的,跟其他人沒關系,其他部門做的事情叫業務。 第二個層次是“文化促業務”,這有點像前面所說的做企業的第二重境界“以義制利”,文化和業務是密切相關的,比如有的企業在與客戶做業務交流時,首先會介紹企業文化,以取得客戶好感,然后再與客戶談業務。在這一層次,文化和業務還不完全是“一”的關系,它們還是“二”的關系,但是它們已經被結合在一起了。以前講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個層次是“文化即業務”,文化和業務是“一”的關系。什么是“文化即業務”?文化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企業做業務的發心、方式和奮斗精神。業務是文化的呈現和結果。文化與業務是一體兩面。 2010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茅忠群在央視新聞里看到一則關于“廚房油煙加劇家庭主婦肺癌風險”的報道。看完后,茅忠群意識到,要對方太的研發方向仔細想想了。在過去,方太研發油煙機時,大多是以技術指標為依據,比如風壓、風量、噪聲等,著力于這些指標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讓顧客感知到吸油煙機的產品力。但這些指標跟顧客的健康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則有待進一步研究。看完新聞后的茅忠群通過反思并且與方太的銷售人員溝通,發現比起吸油煙機的風量和風壓是多少,顧客更關心的是油煙能不能被完全吸干凈。明白這一點后,彼時的茅忠群認為,所有的創新都應該建立在關心顧客健康的基礎上,而不單單是那些量化的技術指標。隨后,方太將吸油煙機的研發方向從關注量化指標調整為“不跑煙”,因為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一臺“不跑煙”的油煙機。 據在方太工作了 13 年的油煙機研發部高級工程師葉工回憶,當時,參加技術會議的每個人都能察覺到討論重點的變化。時任油煙機研發部總監的李工開始提出如“這款產品的預計有效風量有多大”“這款產品預計會帶來多少分貝的廚房噪聲”等與顧客使用體驗直接相關的技術問題,將工程師們的注意力由純實驗室參數技術,引向真實的顧客使用情境。 有了“不跑煙”的顧客導向研發指標,如何考量效果呢?對于每個研發節點茅忠群都要親自體會與審核。對于研發團隊來說,過茅忠群這關很難。茅忠群要求這款油煙機“使用后,廚房聞不到油煙味”。新產品**次試制出來后,沒有得到茅忠群的認可,他聞到了油煙味,覺得還可以改進。當時,大部分工程設計人員認為這個要求簡直不可思議,因為不同于西方以蒸烤為主的烹飪方式,中國的烹飪主要是爆炒,爆炒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油煙, 怎么可能沒有一丁點兒油煙味呢?在茅忠群的“偏執”要求和研發人員的努力下,方太的研發人員想到了用炒辣椒的方法來驗證效果—炒辣椒時是否能聞到辣椒味。如果能聞到辣椒味,那么說明這款油煙機沒有把油煙都吸走,還存在跑煙的現象;如果不能聞到辣椒味,那么說明這款油煙機把所有的油煙都吸走了,達到了“不跑煙”的效果。 于是,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為了測試極限環境下的油煙機性能,方太的研發團隊去四川省找來了一種比尋常辣椒更辣的辣椒,努力翻炒制造濃烈油煙和氣味,觀察油溫狀態。研發人員前前后后炒掉近1000 公斤辣椒,以至于方太其他部門的人經常調侃研發人員,說他們可以直接去當廚師了。 過程是煎熬的,結果卻是美好的。2013 年,方太的研發人員在發現了吸收油煙的“580mm 黃金控煙區”后,研發出近吸直排不跑煙的油煙機,取名為“風魔方”。這款油煙機通過擋板和全加速直排系統把油煙隔開,再加上好看的外觀和全自動隔煙屏,一上市就受到了顧客的喜愛。 彼時,“風魔方”的售價為 5000 元左右,這在當時廚電行業的國內品牌里售價已屬較高,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這款油煙機便成為全國油煙機暢銷榜的冠軍產品,并且冠軍頭銜一直保持了 7 年之久,還獲得了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頒發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獎項。 ......
方太文化 作者簡介
周永亮,知名戰略管理專家和創新導師,國富咨詢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北京大學MBA管理咨詢協會高級顧問。 孫虹鋼,人文學者,國學管理及企業文化專家。曾任湖南日報報業集團華聲在線總編輯、副總裁。 龐金玲,合壹文化創始人,擁有11年撰稿經驗。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