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7542
- 條形碼:9787521617542 ; 978-7-5216-1754-2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理論先行、實踐導向、制度建構,立足PPP實際,以國家擔保責任為理論基礎,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研究PPP核心理論問題。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行政法理路下,采取“理論先行,實踐導向,制度建構”的研究路徑。立足于中國PPP實際,以國家擔保責任為理論基礎,采用多學科的知識背景和研究方法對我國PPP模式的行政法規制與救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在此思路和路徑下,本書的研究內容共分七章。章PPP及其行政法規制的理論基礎,主要研究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及其行政法規制的基礎理論,明確提出了國家擔保責任應該作為PPP行政法規制的理論基礎,并就行政法規制的行政效率、行政合作等六大原則進行了論述。第二章我國PPP行政法規制的現實需求與規制困境,主要對對我國PPP的現實需求與規制困境進行了比較全面地梳理和總結,為行政法規制體系構建提供著力點。第三章域外PPP行政法規之的經驗與啟示,主要研究介紹了PPP發展較為成熟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PPP行政法規制法律制度,并總結出了其制度的優缺點及對我國的啟示。第四章PPP行政法規制中的法律關系,主要對PPP行政法規制中的法律關系的主體和角色定位,以及各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內容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第五章我國PPP行政法規制的合作契約手段,主要對作為PPP主要規制手段的合作契約的性質、期限、法律適用、管理與規范等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制研究。第六章我國PPP行政法規制體系之具體構建,主要從法律規制體系建構的理念、目標定位和具體制度設計等方面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行政法法律規制體系進行了科學的構建。第七章我國PPP糾紛解決機制的法律構造,主要對我國PPP糾紛的特點和PPP糾紛解決機制的運行現狀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分別從構建了PPP多元糾紛解決的ADR機制和訴訟機制,及兩類PPP糾紛解決機制的有機銜接與配合機制。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目錄
**章 PPP及其行政法規制的基礎理論/ 001
**節??PPP范疇之界定/ 002
一、PPP的概念/ 002
二、PPP的特點/ 006
三、PPP的范圍與類型/ 008
四、PPP與相關概念之辨析/ 012
第二節??PPP的理論基礎/ 015
一、公民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理論/ 015
二、合作生產(Co-production)理論——共同承擔責任/ 015
第三節??PPP規制的經濟學理論/ 017
一、公共利益理論/ 018
二、規制俘虜理論/ 019
第四節??PPP行政法規制理論/ 020
一、PPP行政法規制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020
二、PPP行政法規制的理論基礎/ 021
三、PPP行政法規制的基本原則/ 024
第二章 我國PPP行政法規制的現實需求與規制困境/ 029
**節??PPP的發展現狀/ 030
第二節??PPP發展對行政法規制的現實需求/ 032
一、PPP項目自身存在眾多問題/ 032
二、公共利益保護的需要/ 033
三、規制行政權的需要/ 033
第三節??我國PPP行政法規制的現狀與困境/ 034
一、我國PPP立法規制現狀/ 034
二、我國PPP規制行政法規制困境/ 035
第三章 我國PPP行政法規制中的法律關系/ 039
**節??PPP法律關系之界定/ 040
一、PPP法律關系的概念與特點/ 040
二、PPP法律關系的性質/ 041
第二節??PPP法律關系中的主體與角色定位/ 042
一、PPP法律關系中的主體/ 042
二、PPP法律關系中的主體角色定位/ 045
第三節??PPP法律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 054
一、政府部門的權利與義務/ 054
二、社會資本方的權利與義務/ 059
三、消費者和用戶的權利與義務/ 064
第四節??PPP法律關系的客體/ 066
第四章 我國PPP行政法規制的合作契約手段/ 067
**節??PPP模式下傳統行政法規制手段的挑戰與革新/ 068
一、PPP模式下傳統規制手段的挑戰/ 068
二、PPP模式下管制手段的革新/ 069
第二節??PPP行政法規制的合作契約手段/ 074
一、PPP合作契約的概念與特征/ 074
二、PPP合作契約的性質/ 076
三、PPP合作契約的主要內容與期限/ 081
四、PPP合作協議的管理和規制/ 083
五、PPP合作協議的瑕疵與法律效果/ 089
六、PPP協議的終止/ 097
第五章 我國PPP行政法規制體系之具體構建/ 103
**節??PPP行政法規制體系構建的理念/ 104
一、安全理念/ 104
二、高效理念/ 105
三、公平理念/ 106
四、公益理念/ 106
第二節??PPP行政法規制體系構建的目標定位/ 108
一、導入公平透明的“競爭市場”機制/ 108
二、確保公共利益之實現/ 108
三、提升效能與促進創新/ 109
第三節??PPP行政法規制的主要內容/ 110
一、PPP模式的效益評估和風險管理/ 110
二、私人合作對象的甄選機制/ 118
三、價格管制和質量確保/ 128
四、第三人權利的保護/ 131
五、創造吸引社會資本方合作的誘因機制/ 134
六、接管機制/ 136
第四節??PPP行政法規制的組織保障/ 150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PPP監管機構/ 150
二、引入其他的契約監督機構/ 152
第六章 PPP糾紛解決機制/ 155
**節??PPP糾紛解決的基本理論/ 156
一、PPP糾紛的界定/ 156
二、我國PPP糾紛多發的具體原因/ 160
三、PPP糾紛解決機制的界定/ 163
第二節??域外PPP糾紛解決機制的考察與評析/ 168
一、域外PPP糾紛解決機制的考察/ 168
二、域外PPP糾紛解決機制的評析/ 175
第三節??PPP糾紛解決機制存在的問題/ 177
一、糾紛解決規范相互矛盾/ 177
二、難以發揮調解機制的長處和優勢/ 178
三、仲裁解決爭議存在障礙/ 179
四、司法裁判觀點沖突/ 180
五、PPP糾紛解決機制銜接不暢/ 181
第四節??我國PPP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法律構造/ 182
一、PPP糾紛解決的ADR機制之法律構造/ 182
二、PPP糾紛解決的訴訟機制之法律構造/ 226
三、PPP糾紛解決機制對接之法律構造/ 235
結 語/ 251
參考文獻/ 253
附 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試擬稿)/ 268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節選
二、PPP的特點 1.平等合作 所有真正成功的PPP項目都是建立在雙方平等合作的基礎之上的。平等合作是PPP模式中*重要的基礎性問題,沒有平等,就沒有合作,沒有合作就沒有PPP。PPP項目是一個長周期性的公私合作過程,從項目的審批、建設、運營,直至*后的移交,如果沒有平等的合作精神,沒有雙方的真實意志表達,沒有互相尊重和讓步舉動,PPP項目就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PPP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良好運行,主要依靠的是合同。合同是PPP項目運作的主軸,沒有在平等合作基礎上協商達成的合同,PPP項目不可能行穩致遠。從宏觀的角度來看,PPP并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投融資方式,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合作模式,而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體現。我國之所以采取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務,不僅是為了融資,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與私人部門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合作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從而實現國家與社會的合作治理。 2.風險分擔 PPP模式由于受到長生命周期和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風險。沒有不存在風險的PPP項目,凡是PPP項目必然具有風險。無論是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無論是私人部門或公共部門、無論是個人或企業,沒有誰會喜歡風險。即使*具冒險精神的冒險家,其實也不會喜歡風險,而是會為了利益千方百計地避免風險。[1]而要避免風險,采取的方式之一就是把這些不確定的風險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則,分配給適合承擔相應風險的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唯有合理進行風險分配,PPP項目才能取得*大的成功和效益,否則可能導致PPP項目夭折或鎩羽而歸。因此,PPP項目管理中*關鍵*重要的環節就是在公私部門之間進行風險的合理分配,而這也構成了PPP與其他提供公共任務方式相區別的顯著特征。 3.利益共享 利益就是好處。利益共享也就是好處共享。特別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利益共享并不僅是PPP模式中公私部門分享利潤,而且還需要對私人部門可能獲得的高額利潤進行控制,即不允許私人部門在PPP項目執行過程中形成超額利潤。[2]這是因為,PPP項目都是公共項目,它們不是以私人利益*大化為目標,而是以公共利益*大化為目標。PPP模式中的利益共享是指公私部門通過合作帶來的社會成果或好處的共享,其中對政府部門來說,實現了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滿足了民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對私人部門來說,通過生產公共產品和提供服務,獲得了一定的利潤或投資回報。如果PPP模式中的私人部門不能從執行的公共任務中獲得合理的利潤,那么必然會挫傷它們提供公共服務的熱情和積極性;如果不能獲得高質量和高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那么公共部門也絕不會采取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務。因此,公私部門利益共享,是PPP模式的重要特征。 4.責任共擔 在國家與社會二元對立的國家學理論上,無論是維持公共秩序,還是提供給付服務,基本上都是國家獨攬公共事務,原則上私人不得染指。國家作為秩序維護和給付服務的履行主體,親身提供秩序維護和公共服務,并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全部法律責任。然而,在PPP模式中,基于公共任務的特性,這種責任分配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離:私人部門承擔履行責任,成為公共任務的履行主體;國家或政府承擔擔保責任,成為公共任務的擔保主體,擔保私人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符合標準和要求。缺少這兩種責任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確保公共利益的實現。由此可見,唯有公私部門作為“責任共同體”,責任共擔,才能實現公共福祉。因此責任共擔也是PPP模式的重要法律特征。 綜上,PPP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將之前由公共部門負責的公共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融資、維護及運營(按照生命周期方式)等服務職能整合起來,在有限期內轉移給私營合作伙伴。其主要目標是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另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是解決公共部門的資金短缺問題。[3] 三、PPP的范圍與類型 1. PPP的范圍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邊界、適用范圍和領域!癙PP不是所有的領域都適用,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靠它來解決。這世上并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統一模式,在運行具體PPP項目時,必須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合理設計項目結構!盵4]PPP的適用范圍可以分為肯定(適用)范圍和否定(不適用)范圍。 (1)PPP的肯定范圍。2015年4月,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明確了特許經營范圍五大領域,即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隨后,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指出,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從而將PPP的適用范圍從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擴展到幾乎所有的公共服務領域。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能夠適用PPP模式,并不意味著任何一個具體的項目都可以采用PPP模式。因為采用PPP模式除范圍外,還需滿足物有所值、財政承受能力、收益穩定性、市場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和決定。有學者認為,對于非常小型的項目(除非這些項目可以打包組合)來說,PPP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同樣地,PPP也不適合特別大型的項目,因為附加于項目結構上的復雜性可能使項目瓦解。如果項目具有一個長期穩定的規劃(例如公路和其他公共交通設施),那它很適合采用PPP模式。[5] (2)PPP的否定范圍?傮w來說,公共主管部門無法明確加以界定、無法遵循項目的長期要求或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變化的項目,不宜采用PPP模式。例如,因為IT行業技術發展變化太快,英國放棄了將PPP應用于IT項目中。[6]另外,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公共安全的項目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而不適合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因此不適宜采用PPP模式。 [1] 賈康、孫潔:《公私伙伴關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與功能》,《財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2] 賈康、孫潔:《公私伙伴關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與功能》,《財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3]。廴鹗浚蓓f伯(B.Weber)、[德]阿爾芬(H.W.Alfen):《基礎設施投資策略、項目融資與PPP》,羅桂連、孫世選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第75頁。 [4] 楊偉東等:《PPP項目法律實務》,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98頁。 [5] 參見[加]耶斯考比:《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模式:政策與融資原理》,楊欣欣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3頁。 [6] 參見[加]耶斯考比:《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模式:政策與融資原理》,楊欣欣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3頁。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的行政法規制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楊彬權:法學博士,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講師,西北政法大學法治陜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法學基本理論、公務員法和PPP行政合作法制。近年來,在《政治與法律》《行政法學研究》《財經法學》等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參編教材3部,并主持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省部級課題共5項,參與橫向課題若干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