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6934
- 條形碼:9787518436934 ; 978-7-5184-369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本書特色
她的經歷豐富多彩,是職場精英,也是廚房能手,更寫得一手好文 她的文字靈動活潑,直擊人的心靈 她對食物的描寫刺激人的味蕾,讓人生出下廚的欲望 小時候媽媽*拿手的那道菜、那次快樂旅途中的難忘料理、和老友的*后一次聚會……廚房,記錄的是美食,也是生活,是回憶,也是人生 她把食譜變成樂譜,把日子過成了詩 讀著這本書,整個人的心也安靜了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內容簡介
周末的早晨,讓孩子們在烤面包的香氣中醒來; 雨天躲在家中,坐在火爐旁,吃上一碟牛肉派; 寒冬臘月吃一碗熱騰騰的煲仔飯; 情人節親手做一個奧利奧芝士蛋糕慶祝; 到了萬物復蘇的春天,煮上一鍋肉骨茶; 天氣漸暖,做壽司解饞…… 從12月到5月,冬去春來,46篇廚房日記,記錄著美食的制作、食物的故事,以及英國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我們重新思考食物與人的關系。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目錄
十二月
December
外酥里軟簡約的美 / 010
隔夜發酵白歐包 / 012
人類能做出的*好吃的牛肉料理 / 014
勃艮第紅酒燉牛肉 / 018
名字古怪的東京雞腿 / 020
南蠻雞腿飯配塔塔醬 / 022
暖心暖胃的英式經典 / 023
鄉村牛肉派 / 025
不辣不休 / 026
香辣牛肉醬 / 027
黯然銷魂鹵肉飯 / 028
鹵肉飯 / 030
居酒屋風味手羽先唐揚 / 031
胡椒炸雞翅 / 032
我的蛋糕情人 / 034
黑森林蛋糕 / 038
那不勒斯薄底比薩的秘訣 / 040
五香牛肉薄餅 / 043
樂觀派的巧克力蛋糕 / 044
巧克力草莓蛋糕 / 046
一月
January
沒有可樂的可樂餅 / 050
咖喱牛肉可樂餅 / 053
平凡的珍饈美味 / 054
板栗南瓜培根意大利面 / 055
千奇百怪的意大利面 / 056
烤鍋雞排米粒意面配沙拉 / 059
*好的馬德拉 / 060
馬德拉蛋糕 / 063
隆冬臘月不減肥 / 064
臘味煲仔飯 / 067
一吃難忘的港式美味 / 068
港式蘿卜糕 / 071
年年升高 / 072
椰汁年糕 / 075
年夜飯的硬菜 / 076
鹽焗雞 / 079
除夕夜的團隊工作 / 080
豬肉芹菜餃子 / 085
生命中真正享受的東西 / 086
什錦天婦羅 / 089
二月
February
趣味盎然的美味沙拉 / 092
土豆沙拉 / 095
38 個步驟的情人料理 / 096
港式焗豬排飯 / 099
荒島求生只帶這一樣足矣 / 100
奧利奧芝士蛋糕 / 103
有態度的“俠客餐” / 104
醬牛肉 / 107
香港面包坊的記憶 / 108
法蘭克福腸仔包 / 111
體己茶和神奇小吃 / 112
南瓜子糖 / 115
三月
March
孤獨美食家的雞肉丸子 / 118
雞肉丸果味醬汁丼飯 / 119
蔚藍海岸的克里斯汀 / 120
法式蘋果撻 / 123
媽媽的味道 / 124
翡翠白玉湯 / 125
歐姆蛋的日式變種 / 126
蛋包飯 / 129
松軟甜蜜的春天 / 130
獼猴桃舒芙蕾 / 131
嬰兒般的滿足感 / 133
肉骨茶 / 134
四月
April
丁香時節的家庭烹飪課 / 138
雞蛋三明治 / 141
糯米與紅豆的絕配 / 142
油炸糕 / 145
復活節的玉子早餐 / 146
玉子燒 / 149
羅賓一家 / 150
西葫蘆雞蛋餅 / 153
香港茶餐廳的常餐 / 154
番茄滑蛋牛肉飯 / 156
寶貝沙嗲醬 / 157
沙嗲牛肉湯米線 / 159
五月
May
以假亂真的野韭菜 / 162
韭菜花醬 / 163
神奇的五月天 / 164
和風大蝦意大利面 / 167
珠散玉碎回味無窮 / 168
油鹽燒餅 / 171
清雅脫俗的母親節禮物 / 172
青檸圓環蛋糕 / 175
私房美味千層面 / 176
意大利千層面 / 179
成雙結對的鳥兒 / 180
胡椒牛排午餐 / 183
路邊的野花我就要采 / 184
御飯團 / 187
公園里的邂逅 / 188
蔥油餅 / 191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節選
除夕夜的團隊工作 大年初一,當然是要睡個懶覺,醒來就吃餃子,小時候在家就是這么過初一的。那時候,年三十晚上一到零點,就迫不及待地出去放鞭炮和煙花。大人們則吃完年夜飯就開始包餃子。 餃子餡是混搭藝術,萬物皆可包,關鍵是搭配得當,食材味道相得益彰。以前在香港學過包素餡餃子,炒雞蛋、小油菜、豆腐、粉絲、木耳和香菇,在十三香、花椒油和姜末的配合下,口味清新鮮美,薄薄的皮隱約透出嫩黃和嫩綠,賞心悅目。 當肉類遇到蔬菜,就像小伙邂逅美女,出現了無數可能。豬肉茴香、豬肉白菜、豬肉芹菜、牛肉洋蔥、羊肉胡蘿卜,當然還有鐵三角——蝦仁、豬肉和雞蛋的三鮮餡。所有餡料混搭中,我以為*出彩的是東北的豬肉酸菜。這兩樣平凡的食材配在一起,造就了非凡的風味,豬肉當選半肥半瘦的,酸菜細細切絲后再切碎。酸菜簡單沖洗瀝干,如果要擠水,擠出來的水要摻入高湯攪入肉中,以保存酸菜十足的風味。好的酸菜餃子,湯汁豐盈,酸中帶鮮,油潤不膩。酸菜吸油又開胃,飽吸了豬肉油脂的酸菜立馬豐潤起來,就像樸實的農家小妹,卻忽然風騷起來。豬肉的豐腴被酸菜中和,變得鮮美無比。 成功的餃子餡,首先需選肥瘦適宜的肉。英國超市瘦肉當道,脂肪含量5%的肉餡*普遍。純瘦肉餡口感干癟,實在不好吃,英國的瘦肉瘦到這種地步,卻還是胖人滿街,令人想不通。肉餡*好肥廋三七分,不至于太肥膩。然而,拌餃子餡的關鍵是打水(用 不斷攪拌的方法使水進入肉中)和調味。 500克豬肉餡,通常要分階段加約200毫升高湯,慢慢順一個方向攪拌,直到黏稠、肉餡把水分全都吸收進去,之后再加鹽和蔬菜也不會回吐水分。如果蔬菜需要擠水,那么應像處理酸菜一樣提前擠水,把蔬菜水摻入高湯,這樣既不會丟失蔬菜的營養,也保存了蔬菜的風味。 調味也是關鍵,水餃下鍋水煮后,鹽分會流失,所以要想餃子夠味,餃子餡需稍咸一點。*好的辦法是緊跟配方,稱量調味作料,一次加足。另外,肉與蔬菜混合的順序也很重要。肉餡打水調味完畢后,加油封住水分和鹽分再加蔬菜,這樣就能有效防止蔬菜遇鹽出水。 好吃的餃子,一半在餡,一半在皮,制作餃子皮是技術活兒,面粉首選高筋面粉,筋道耐煮,不容易破。面與水的比例約2∶1,做出的面團稍硬,醒面之后就剛剛好。*好加2%的鹽,溫水和面,醒面1小時。 包餃子的步驟通常是先和面,肉餡打水調味后放冰箱冷藏,再處理蔬菜。開始包之前才把蔬菜和肉混合。 包餃子,用時興的話說,是“團隊工作”。北方人家,年三十夜晚包餃子是全家總動員。有搟皮的、有包的,小孩子在旁邊幫忙 按面劑子。通常一個人負責搟餃子皮,供兩三個人包。搟餃子皮的需是個“狠角色”,通常是我爸,只見他把面團中間扣一個洞,順著洞邊用手掌把面團握成一個均勻的面圈,然后果斷揪斷面圈,撒上薄面,兩手從中間均勻向兩邊搓,然后快刀“嘚嘚”地起落,一條面切成大小相同的一排劑子。這需屏住呼吸,有節奏地下刀,方能一鼓作氣切出個頭均勻的劑子。 這就是刀工,需手、腦、眼高度配合,好像喘一口氣就會影響手下的節奏,導致下刀不勻。我會幫忙把劑子按扁,沾滿薄面。搟餃子皮絕對是個技術活,面皮在搟面杖下轉著圈,通常轉個兩三圈,面皮就搟好了。上等的餃子皮中間厚、周圍薄,中間約是周邊的兩倍厚,這樣包餃子時?折,整個餃子就厚度一樣,吃起來絕對不會有厚薄不均的感覺。搟餃子皮的,還需及時與包餃子的溝通,是厚了還是薄了,要及時修正。我媽帶領我大姐和二姐包餃子,她對餃子皮很有要求,所以開始包時總會提出“有點厚”“再薄點”之類的要求,我爸則努力修正,然后餃子皮就從他手下一個個地“飛”出來,落在面板中央。包餃子的用筷子取餡(雖然我覺得用勺子更方便),一次取夠不多不少,先對折粘住一個點,然后兩手食指和拇指握住餃子一捏,一個元寶餃子就活脫脫地誕生了,有點像上帝造人,捏兩下就造出生命來。包好的餃子轉圈擺在圓形的蓋簾上,直接送到窗外凍上。 當外面煙火通明,鞭炮隆隆作響的時候,水也滾起來了,這時把餃子下鍋。我媽通常守在灶前,一手叉腰,一手拿著漏勺準備 著。煮餃子也有學問,首先,鍋必須夠大,裝足夠多的水,水“嘩嘩”地滾起來才能下餃子,切忌一鍋下太多,否則擁擠會造成水溫下降,餃子粘連。尤其是煮凍餃子時,想要不破不漏,必須保持高水溫。我發現鑄鐵鍋保溫性能好,*適合煮凍。否則餃子下鍋后,攪動時要用勺子背,從自己身體這邊向外輕輕地推出去,這樣才不會把餃子弄破。這時鍋里寂靜下來,可以加蓋,但必須在旁邊看著,防止滿溢出來。水再滾,及時開蓋,中火煮一會兒,餃子浮上來,一個個變得鼓溜溜時,用漏勺撈一個,指頭尖按一下,感覺餃子皮和餡分離,就煮好了。 吃餃子也有說道,北方人吃餃子必須配手搗的蒜醬,搗蒜的蒜臼子是粗陶缽配木臼,大蒜去皮拍扁,撒點鹽,搗成漿狀,加少許醬油和白砂糖,用來蘸餃子一流。如果不是酸菜餡的,再加點少許大紅浙醋,必定能把餃子的鮮香推到一個新高度。還有,吃餃子當配餃子湯(就是煮餃子的水),原湯化原食才是圓滿。 孩子們放完煙花回來,餓了的就吃餃子,有精神的繼續打撲克、下棋。大人們吃過餃子就接著打麻將。我不善熬夜,這時候通常已經又困又累,沒胃口吃餃子,就倒頭睡去了。 初一早上,大人們還是早早起身,準備接待來拜年的親戚朋友。我則一覺睡到十一二點,醒來就以餃子做早午餐。
吾心安處是廚房:冬去春來的料理與生活 作者簡介
秋宓 專業本是英文,前半生曾留學英國研究銀行金融,又在多家外企謀生。走過許多路,看過許多風景,見識了各式人物。兜兜轉轉,在中英文間嬉戲玩味,決意把自己的下半生獻給中文寫作。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情深也”,自詡有“癖”,情亦深。愛上喝茶,憑窗幽坐,無事纏身,遂作《蘋果樹下的下午茶:英式下午茶事》;戀上《茶之書》,遠赴日本海岸追尋岡倉天心,于是有《無問西東:岡倉天心與》問世。 一個生活玩家,過著書房、廚房和花園的三點一線生活。如今,把食譜變成樂譜,在廚房里發現了無限的演繹空間。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