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6738
- 條形碼:9787509676738 ; 978-7-5096-7673-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建設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的戰略目標,就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的測評和提升進行了研究。 本書首先梳理了同行會評存在的本質失真、評獎結果不可重復檢驗等缺陷。其次,基于評獎結果可重復檢驗性邏輯和評獎結果優質穩健性邏輯,分別挖掘建構了各自包括同獎率RSA、有序率ROD、總體優質度OQI、排位有序度ROD等指標在內的測度指標體系。抽樣測評表明,科學獎勵總體的公信力綜合指數只有26.35(理想值為100),評獎結果的可重復檢驗性也不足50%,評獎行為的科學性和評獎結果的公信力都不理想。*后,提出了包括評獎程式、評獎總量等在內的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建設提升方案,這有助于推動十九屆五中全會“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和“優化科技獎勵項目”精神的落實。
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研究 目錄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動態綜述
第三節 基本架構
第四節 重點與創新
第二章 中國科學獎勵評獎的模式缺陷與公信力影響研究
**節 我國科學獎勵設置和運行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我國科學獎勵評獎的基本模式
第三節 我國科學獎勵評獎中存在的基礎性問題
第四節 我國科學獎勵的數量過多過濫問題
第五節 我國科學獎勵的結構失衡問題
第六節 我國科學獎勵評獎結果的低重復檢驗性問題
第七節 問題導致的科學獎勵公信力爭議
第三章 科學獎勵評獎的邏輯模式優選與公信力測評體系構建
**節 科學獎勵評獎的基本邏輯梳理
第二節 科學獎勵同行評價的基本模式優選
第三節 基于綜合被引指數cci的同行評價模式提出
第四節 科學獎勵公信力三維測評指標體系構建
第五節 基于三維指標體系的公信力測評模型構建
第六節 公信力測評結果的數據挖掘和態勢判別
第四章 省級科學獎勵公信力的抽樣測評
**節 省級科學獎勵基本情況
第二節 抽樣對象選取與實證抽樣測評
第三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總體分析
第四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損失分析
第五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省際比較分析
第六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時序比較分析
第七節 不同測評時點獎勵公信力比較分析
第八節 省級獎勵公信力抽樣測評的綜合結論
本章附表
第五章 地市級科學獎勵公信力的抽樣測評
**節 地市級科學獎勵基本情況
第二節 抽樣對象選取與實證抽樣測評
第三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總體分析
第四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損失分析
第五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地市比較分析
第六節 抽樣測評獎勵公信力時序比較分析
第七節 地市級獎勵公信力抽樣測評的綜合結論
本章附表
第六章 總體結論與基于公信力的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方案
**節 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抽樣測評的總體結論
第二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戰略背景
第三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第四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基本程式
第五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總量管控
第六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結構管控
第七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周期頻率
第八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信息公開
第九節 中國特色科學獎勵體系構建的誠信營建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獎勵公信力研究 作者簡介
丁大尉,1976年出生,山東煙臺人,201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工作于煙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信息哲學、網絡社會學,目前主要的學術方向為當代科學知識生產、信息空間中的知識建構、網絡技術標準演化等;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技術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高校哲學、經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近五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等項目5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外雜志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篇。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