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2457
- 條形碼:9787520392457 ; 978-7-5203-92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社會學視角長期研究信任問題的學術成果的匯集,包括“社會學理論基礎研究”和“社會學理論應用研究”兩大部分。“社會學理論基礎研究”主要包括制度社會學理論、社會行動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社會信任和信用理論、現代性社會理論、理性選擇理論、風險社會理論以及社會資本理論等研究內容。“社會學理論應用研究”包括一般社會學視野中的信任問題研究和經濟社會學視野中的信任問題研究,是指運用上述一般社會學理論和經濟社會學理論開展的信任問題研究。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對于推動信任、信用社會學乃至整個信任、信用理論體系的建構都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于促進中國特色信任體系、誠信體系和信用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也具有較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目錄
論資本主義精神的失落與重建
迪爾凱姆、韋伯、吉登斯社會學之比較
馬克思的信任異化觀及其啟示
“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在當代中國的建構
論制度社會學在當代的建構
論吉登斯結構化理論的內在邏輯
社會學研究主題的深化:從社會轉型到社會秩序
論吉登斯的信任理論
論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特色
現代性的擴展與現代社會理論的興起
西方信任社會研究反思
二 經濟社會學理論研究
經濟學、社會學研究路徑之比較
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在當代的建構
西方經濟社會學歷史演化的具體過程
西方經濟社會學曲折發展的原因分析
論現代公民社會興盛的社會資本基礎
三 一般社會學視野里的信任問題研究
社會化與信任的培育
偏見與新的回應——中國社會信任狀況的制度分析
信任本質與類型的社會學闡釋
引發社會信任危機傾向的制度分析
論社會信任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社會信任的模式與結構新解
中西社會信任的制度比較
對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問題的社會學解讀
當代西方社會學信任研究的新趨勢
論當代中國的信任社會建設
網絡化時代的社會信任發展趨勢
論社會信任制度培育的內在機制
我國醫患互信本土化構建的社會機制:陌生關系熟悉化
四 經濟社會學視野里的信任問題研究
信任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福山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
信任:當代經濟社會學研究的新視野
社會學視野里的社會信用及其體系建設
振興東北的社會學思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當代西方經濟社會學信任研究的新視野——科爾曼關于信任的研究
西方經濟社會學關于信任的研究述略
當代西方經濟發展研究的新視野
“中國晉商興盛”與“美國股市信任危機”的原因及啟示
美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經驗教訓對我國的啟示
后記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節選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普特南認為公民精神就是由公民社團培育的、在密集的參與網絡中表現出來的廣泛合作的精神,其中內涵著作為參與者的公民所內化的互惠規范和社會信任。普特南發現,由于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正在耗盡社會資本,即社會信任度逐漸下降、一般性的社會互惠逐漸減少以及從事互惠互利集體行動的能力逐漸減弱,使得美國公民社團的基礎逐漸遭受侵蝕,公民精神正在衰退。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公民精神是由社會資本決定的。因此,公民社會的形成與維系需要公民精神這一“精神的框架”,社會資本在*終意義上是公民社會得以形成與維系的“粘合劑”。 福山在《大分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中認為社會資本可以直接地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與繁榮。在此書中,福山從反面論證了社會資本的這一作用,他主要研究了西方社會由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型過程中所出現的非常嚴重的社會失序現象,即社會的大分裂。福山認為“犯罪與社會混亂的加劇,作為社會凝聚力源泉的家庭與親屬關系的衰落,以及信任的不斷下降,構成了大分裂的特點”。而大分裂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表明了西方社會的社會資本正在明顯地下降。他以美國為例,非常贊同普特南對于這一現象的論證與判斷。他說:“羅伯特·帕特南論證說,在美國這兩類資料同時反映了一個動向:長期以來人們對公共機構的信任以及人們彼此之間的信任都減少了,各種團體的數目及其參與人數也下降了。他不無道理地認為,應把兩類資料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在文明社會里信任對于人們共同工作、參加團體都是必要的。因此,這兩類資料都是衡量社會資本的標準。”然而,福山認為,“總的來看,只有對維系不同團體的各種聯系做出重大的定性區別——我在此之前所說的‘正面信任半徑’,帕特南的論點才可以站得住腳”。他以煙草游說團體與人類生境組織(Habitat for Humanity)這兩類團體之間的區別來說明,基于共通倫理規范的社會信任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資本形式在促進文明社會的健康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山認為煙草行業可以組成一個團體去游說國會,以削減香煙的貨物稅,但大多數美國人會認為,這種行為與建立在信仰基礎之上的團體,如人類生境組織的行為大不相同。因為人類生境組織旨在在市中心的貧窮地區為人們組建家園。因此,煙草游說團體與人類生境組織的一個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以利益為宗旨的利益團體,而后者則是以實現普通價值觀為宗旨的慈善機構。這兩類團體對于現代社會的成功都是很重要的。然而,福山認為像人類生境組織這類團體對于一個健康的文明社會發展更為有利,因為它們的形成與擴展取決于基于非利益的共通倫理規范或普通價值觀(如道德、信仰等)的社會信任。 總之,公民社會就是一種文明社會,作為社會資本形式的社會信任則直接地促進現代公民社會這一文明社會的健康發展與繁榮。由社會信任等社會資本所孕育、塑造、構成的公民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也直接地促進現代公民社會的繁榮。公民精神不僅是促進現代公民社會形成與維系的一種“精神的框架”,也是促進現代公民社會繁榮的一股強大精神動力。 2.社會資本間接地促進現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繁榮 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現代公民社會發展與繁榮的基礎,而社會資本作為一種文化因素(即它基于文化因素而產生或本身就是文化因素)通過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間接地促進現代公民社會的發展與繁榮。社會資本對市場經濟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社會資本直接地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福山認為作為社會資本主要形式的社會信任能降低經濟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與效益,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在《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中認為,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之間呈負相關的關系,即一個低信任度的社會,其社會資本弱,則開展經濟活動所需的物質資本就多;反之,一個高信任度的社會,其社會資本強,則開展經濟活動所需的物質資本就少。也就是說,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即社會信任,作為一種社會資本,能夠通過降低或節約交易成本而大大提高經濟行為者的經濟效率與效益。福山強調:“一個社會能夠開創什么樣的工商經濟,和它們的社會資本息息相關,假如同一個企業里的員工都因為遵循共通倫理規范,而對彼此發展出高度的信任,那么企業在此社會中的經營成本就比較低廉,這類社會比較能夠井然有序地創新開發,因為高信任感容許多樣化的社會關系產生”,而“反觀人們彼此不信任的社會,企業運作只能靠正式的規章和制度,而規章制度的由來則需經過談判、認可、法制化、執行的程序,有時候還需配合強制的手段。以種種法律措施來取代信任,必然造成經濟學家所謂的‘交易成本’上升。如果一個社會內部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就好比所有形態的經濟活動課征稅負,而高信任度社會則不須負擔此類稅負。” 福山進一步認為社會信任不僅會影響一國的工業結構,而且會影響一國的企業規模,從而決定該國的經濟繁榮,影響該國在全球化經濟中的地位。福山研究了各國的工業結構(包括企業規模、企業在整體經濟里的分布,以及個別公司的組織方式等)后發現,在社會信任度不同的國家里,企業的規模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國社會信任度的高低與該國經濟規模的大小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他說:“盡管影響企業規模的因素還有很多,譬如租稅政策、反托拉斯制度,以及其他形態的法規等等,但是擁有充足社會資本的高信任度的社會(如德國、日本、美國),以及創造大規模民營企業組織的能力,兩者之間的確存在某種關聯。這三個社會率先發展出大型現代化專業管理的科層制公司組織,至于相對而言,信任度較低的社會,如……法國、意大利,傳統上都以家族企業居多,使得現代化專業管理公司姍姍來遲,甚至永遠無法誕生。”也就是說,在社會中存在的人與人之間高度的社會信任,作為一種強大的社會資本,能促進一國大規模企業的產生與快速發展,從而提升該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促進該國經濟的繁榮。普特南也認為社會資本的其他主要形式,如社會規范與社會網絡也能促進經濟的繁榮。他說:“公民參與的規范和網絡有助于經濟繁榮,反過來,經濟繁榮又加強了這些規范和網絡。” ……
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作者簡介
董才生,男,江蘇無錫人。吉林大學“匡亞明學者”英才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社會學理論、經濟社會學、社會信任和信用理論、社會政策學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十余項;出版著作多部;在《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六十余篇,其中,十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全文轉載。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