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孫子兵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3310
- 條形碼:9787505753310 ; 978-7-5057-5331-0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孫子兵法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兵法愛好者、企業管理者1.曹操批注版。他是歷史上為《孫子兵法》作注的**人,其思想*重實際。 2.有譯文。通俗易懂,幫助讀者掃除了閱讀上的障礙。 3.有題解。每一篇都有曹操所寫題解,概括了本篇主旨,有助于理解和啟發。 4.版本有據。以明嘉靖三十五年談愷本為底本,同時參校其他權威版本,質量有保障。 5.中國首部官方軍事教材《武經七書》一本全收。附錄含剩余6部作品:《吳子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6.影響世界的中國古人智慧,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謀略圣典,各行從業者不可不深入研究。 7.CCTV重點文化類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第6期已隆重推出了《孫子兵法》。 8.至今已被譯成46種文字,更是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的培訓教材。
孫子兵法 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孫武所撰,也是世界認可的現存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七書》之首。本書揭示了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在世界軍事史中占有極高的地位,被譯成英、法、德、日等多國語言,廣為傳布。全書共13篇。本書附錄部分是“武經七書”其余6部,分別是《吳子兵法》《司馬法》《六韜》《黃石公三略》《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孫子兵法 目錄
孫子兵法
原文
始計** /005
作戰第二 /008
謀攻第三 /011
軍形第四 /014
兵勢第五 /016
虛實第六 /018
軍爭第七 /021
九變第八 /024
行軍第九 /026
地形第十 /029
九地第十一 /032
火攻第十二 /037
用間第十三 /039
譯文
始計** /043
作戰第二 /046
謀攻第三 /049
軍形第四 /053
兵勢第五 /056
虛實第六 /059
軍爭第七 /063
九變第八 /067
行軍第九 /069
地形第十 /073
九地第十一 /077
火攻第十二 /083
用間第十三 /085
附錄部分
附錄一 吳子兵法 /091
附錄二 司馬法 /109
附錄三 六韜 /125
附錄四 黃石公三略 /181
附錄五 尉繚子 /197
附錄六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239
孫子兵法 節選
始計** 孫子說:軍事是國家大事,它關乎一個國家、民族和百姓的生死存亡,因此不能不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接下來將從五個方面來研究戰前形勢,一一比較其內外各項要素,借以判斷出敵我雙方勝負態勢的走向:其一是政治,其二是天時,其三是地利,其四是將領,其五是法令。政治層面是說要使百姓和君主上下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唯有如此,民眾才愿意與君主榮辱與共,同生同死,才不會違背君主的旨意。天時層面是說要分析晝夜、陰晴、寒暑、四時等氣候節令,既要把握和利用氣候節令,又不可逆自然規律而行。地利層面是說要勘察清楚戰場的遠與近、險隘與易失、廣闊與狹窄、生地與死地,它們關系到部隊的進攻、撤退、固守和敗亡。將領層面是說身為軍中統帥,必須具備智慧、威信、仁德、果敢、嚴格五種品質。法令層面是說軍隊要有合理的組織編制,下級將領的任用、分工、管理,以及軍費開支等要符合軍規法制。以上五個方面,是每一位將領都應當知道的,但只有深入研究并嚴格執行才能取勝,否則就不能取勝。所以要想對比出敵我雙方優勢和劣勢的詳情,就必須回答以下問題:其一,哪一方更能處理好君與民的關系,贏得民心?其二,哪一方的統帥能力更為出眾?其三,哪一方更善于把握和利用天時地利?其四,哪一方的部隊更能認真地執行軍規法紀?其五,哪一方的軍備更優、實力更強?其六,哪一方的兵卒更訓練有素?其七,哪一方更能做到賞罰分明?根據這些,就能分析和判斷出勝負的基本態勢了。如果為將之人能夠虛心采納這些建議,其領兵打仗就必然能夠取勝,那么就可以繼續任用他;如果為將之人不能虛心采納這些建議,其領兵打仗就必然會失敗,那么就不能再任用他了。 一旦有利的戰略決策被采納,就要抓住時機積極營造態勢,以利于即將到來的對敵作戰。軍事態勢的營造,必須根據己方的優勢條件,隨機應變做出相關調整。軍事領域必須以詭詐多變為原則。所以,能戰能勝卻偽裝成不能戰不能勝,已經出擊了卻偽裝成沒有出擊,出擊時間的早晚和距離的遠近也應突破常識,反其道而行之。能用小便宜誘惑敵軍的就誘而滅之。能通過擾亂敵軍以取勝的,就擾而殲之。若敵軍軍力充實就時刻防備它。若敵軍兵鋒正盛就避而不戰。若敵軍將領性情易怒易躁就設法激怒他,使其決策失誤,進而殲之。若敵人謹慎或驕傲,就用自輕自賤的辦法進行迷惑,使其上當。若敵人休整充分,就采用各種手段將其拖疲拖垮。若敵人團結一致,就設法離間,使其軍心散亂。應攻擊敵方薄弱之處,應攻擊敵方無法意料之地。這是領兵打仗能夠取勝的奧秘所在,需靈活運用,并非事先講明就可無往而不勝的。 如果在未戰之先,軍中智囊既已多方籌謀,并得出我處優勢敵處劣勢的結論,那么我方勝算就更大;如果軍中智囊經過多方籌算,得出的結論是我處劣勢敵處優勢,那么我方勝算就小。籌謀得越全面越詳細,勝算就越大;籌謀得不全面不詳細,就很難取勝,更何況那些完全不籌謀的,自然是未戰就已先敗了!假如根據以上這些進行分析,那么在未戰之前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誰勝誰負了。 作戰第二 孫子說:但凡舉兵對敵,動輒就要出動輕重型戰車數千乘,全副武裝的兵卒數十萬,還要跋山涉水運送糧草輜重。前后方的軍費開支,比如外派使節費,制作和修護兵車、戰甲等材料費,各類武器的保養費,每天都是巨額資金的消耗,必須經過精密計算,得出國家和百姓確實能夠承擔得起,才可以命令部隊開赴前線。 對敵作戰要速戰速決,時間一久,部隊就會疲累,士氣也會受到挫傷,攻城拔寨就很難一鼓作氣拿下。如果部隊長期在外作戰或對外作戰,國家財政就很容易吃緊,從而影響民生,甚至影響政局穩定。若部隊疲累,士氣低迷,人力、物力、財力都被耗盡了,其他諸侯國就會乘勢起兵圍攻,到那時,就算再厲害的統帥和謀略家,也不可能挽回敗局了。所以,我只聽說過那種指揮笨拙而速戰失敗的,卻未曾聽說過那種指揮巧妙而戰事久拖致敗的。戰爭拖得越久,對國家越有利,天底下沒有這樣的事。因此,不能深入了解用兵的危害,也就很難明了用兵的好處。 但凡善于用兵之人,都不會向百姓多次征兵,也不會多次運送糧草去前線。武器裝備會從國內取用,但糧草會從敵方補充,如此糧草供給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國家之所以會因戰事導致貧困,原因就在于糧草要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前線,這就要耗費民力,就會影響百姓的農事、商貿和生活,使他們陷入貧困。有駐軍準備戰事的地方,物資極易匱乏,物價就會上漲,物價上漲就會導致國家財政枯竭,財政枯竭,就只好通過征稅來解決。軍力耗損、財力枯竭,上至國庫,下至民力,都會空虛拮據。百姓的資財會因此耗損掉十分之七;而國家也會因為戰車、馬匹、甲胄、弓矢、劍戟、盾牌和牛車等武器輜重,被耗損掉十分之六。 睿智之將總是想方設法從敵國解決糧草問題,只要消耗敵方一鐘糧食,就相當于從國內運來二十鐘糧食;消耗敵方一石草料,就相當于從國內運來二十石草料。 因此,要想讓士兵奮勇殺敵,就要激發他們的仇敵憤慨之心;要想讓士兵劫掠敵方財貨,就應給予他們相應的物質獎勵。比如,進行車戰時,能夠繳獲敵方十乘以上戰車的,就應獎勵那個*先繳獲戰車之人。除此之外,所有繳獲得來的敵軍戰車,應更換我軍軍旗,編入我軍軍陣,并投入使用。善待那些俘虜過來的兵丁士卒,還要對傷殘者進行救治。這就叫戰勝了敵人,自己也變得更加強大。 戰爭貴在速戰速決,切勿久拖不決。掌握戰爭規律的統帥,他們既掌管著百姓的生死,也維系著國家的安危。 ...
孫子兵法 作者簡介
作者:孫武(約前545~約前470),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今山東北部)。中國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祖” 注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東漢末年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曹魏政權奠基者,也是建安文學代表人物。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