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970933
- 條形碼:9787563970933 ; 978-7-5639-709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 內容簡介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著眼于士官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的疏導與解決,以士官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為特定的研究對象,緊扣時代脈搏,貼近士官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狀況,以心理疏導形式對士官生心理問題展開研究,努力為增強士官生心理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進行有益的探索,為解決士官生現實心理問題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對定向培養直招士官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和士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我們總結了士官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并逐一進行認真剖析,再從心理學角度闡釋士官生常見心理問題的特點和規律,針對各種心理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力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 目錄
**節 士官簡介
第二節 心理健康的內涵
第三節 我國士官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第四節 士官生的心理疏導
第二章 士官生的認知
**節 士官生認知概述
第二節 士官生認知的特征與心理健康
第三節 士官生認知改善方法
第三章 士官生的情緒
**節 士官生的情緒概述
第二節 士官生的情緒與健康
第三節 士官生的情緒管理
第四章 士官生的意志力
**節 士官生的意志力與心理健康
……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 節選
《士官生心理疏導與教育》: (二)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理性情緒療法的整體治療模型是“ABCDE”,是在艾利斯“ABC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某一應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產生不合理信念后導致其在特定情景下產生了情緒和行為反應,這就是ABC理論。 情緒和行為后果的反應通常直接由應激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論則認為A只是C的間接原因,而B即個體對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艾利斯的基本觀點是錯誤的思維方式或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障礙、情緒和行為問題的癥結。如果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非理性態度和信念,放棄原有的“自我說明”,代之以理性的態度和思考方式,采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認知方式,即把認知這個“牛鼻子”拉正了,情緒和行為的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理性情緒療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維(合理思維)方式來替代非理性思維(不合理思維)方式,幫助病人改變認知,以減少非理性信念所帶來的情緒困擾和隨之出現的行為異常。此療法的治療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1.心理診斷階段 這是治療的*初階段,首先治療者要與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幫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關心的各種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所屬的性質和病人對它們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對其進行分類,從其*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人手。 2.領悟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幫助病人認識到自己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或癥狀是什么,產生這些癥狀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尋找產生這些癥狀的思想或哲學根源,即找出它們的非理性信念。 在尋找非理性信念并對它進行分析時要按順序進行:**,了解有關應激事件A的客觀證據;第二,病人對A事件的感覺和體驗是怎樣的;第三,要病人回答為什么會因為它而產生恐懼、悲痛、憤怒的情緒,找出造成這些負性情緒的非理性信念;第四,分析病人對A事件同時存在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看法或信念,并將兩者區別開來;第五,將病人的憤怒、悲痛、恐懼、抑郁、焦慮等情緒和不安全感、無助感、絕對化要求和負性自我評價等觀念區別開來。 3.修通階段 這一階段,治療者主要采用辯論的方法動搖病人的非理性信念,用夸張或挑戰式的發問方式讓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證據或理由對A事件持有與眾不同的看法。通過反復不斷的辯論,病人理屈詞窮,不能為其非理性信念自圓其說,從而真正認識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現實的、不合乎邏輯的,也是沒有根據的。病人開始分清楚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由于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是幫助病人的主要方法,這一階段是人本療法*重要的階段。治療時還可采用其他認知和行為療法,如為病人布置認知性家庭作業(閱讀有關本療法的文章,或寫一篇與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報告,等等)或采用放松療法以加強治療效果。 4.再教育階段 在治療的*后階段,為了進一步幫助病人擺脫舊有的思維方式和非理性信念,還要探索其是否還存在與本癥狀無關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并與之辯論,使病人學會并逐漸養成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方法,使其養成用理性方式進行思維的習慣,并產生新的情緒體驗,如解決問題的訓練、社會技能的訓練,以鞏固這一新的目標。 (三)認知領悟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心理治療專家——鐘友彬(生前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擅長神經癥的心理治療)在精神分析基礎上發明的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心理疾病調節方法。認知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使求治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是要找出不合理認知者身上存在的不現實的、不合理的或非理性的、不合邏輯的思維特點,并幫助其建立較為現實的認知問題的思維方法,以消除各種不良的心理障礙。 認知領悟療法是依據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中國國情及人們的生活習慣而設計的。由于心理動力學療法源于心理分析,且該療法由鐘友彬先生首創,故認知領悟療法又稱“中國式心理分析”“鐘氏領悟療法”。 這一療法是從心理分析和心理動力學療法中派生出來的。它保留了有關潛意識和心理防衛機制的理論,“承認幼年期的生活經歷尤其是創傷體驗對個性形成的影響,并可成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同意把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據都歸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癥結”,而認為性變態是成年人本人所未意識到的,即“用幼年的性取樂方式解決他的性欲或解除他苦悶的表現”。因此治療時要用符合病人“生活經驗的解釋使病人理解、認識并相信他的癥狀和病態行為的幼稚性、荒謬性和不符合成年人邏輯的特點”,這樣可使病人產生真正的領悟,從而使癥狀消失。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