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17182
- 條形碼:9787554617182 ; 978-7-5546-171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 美學泰斗宗白華,一生都在追尋美。宗白華其格局境界廣闊、語言詩意暢達、境界空明高雅、內容豐富多彩。能讓每一位為俗務所紛擾的現代讀者,每一個渴望自由寧靜的現代靈魂感受來自人生的詩意、生活的美和對生命的熱愛憧憬。把讀者緩緩帶入文學、美學、藝術的殿堂,使人找到情感的共鳴和更高的生活趣味。 2. 全面收錄美學泰斗宗白華“美學”精要——美學經典案頭書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系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筑、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打開本書可以于藝術、繪畫、書法、音樂、建筑中發現美,教你如何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讓美學與人生詩意交融,提高審美品味,提升藝術修養。 3.現代著名生活美學家劉悅笛主編,作序推薦 內容選配更加科學,合理。 序文進一步闡明了“大美學”這個概念。帶你找到“美”的正確打開方式。 4.精準、高清配圖 本書根據文本內容選用了中國外歷代名畫、書法、雕塑、建筑等1億+像素的高清配圖,充分展示了各時期美學特色,給人以視覺享受。 5.被無數名家認可、推崇 馮友蘭、李澤厚、蔣勛、顧爺等推崇備至的美學大師。 6.將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妮妮道來,培養你的獨立欣賞能力 宗白華學貫中西,通過對詩歌、繪畫、音樂、雕塑、書法、建筑等方面的剖析,揭示出多個藝術門類美的奧秘。并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古典藝術相互比較,相互闡釋,打通了中西文化之美的壁壘,讓美的靈魂自由穿行。 6.給當下忙碌的“你”一處靈魂棲息地,享受生命的幸福 美可以使人安靜,而審美力是任何時代,特別是未來社會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每個人接納、欣賞美的能力,是一項特別的高級的幸福力 7.經典內容,優質制作,家庭典藏 著名設計師安寧親自操刀,對中國美學理念充分傳達 獨特的鎖線裝幀,封面中國色配色(莫高窟壁畫色系) 印刷綠色環保,內文典雅質感,封面特種紙紋理 編輯推薦:本書價值 1.美學類的著作大多充滿概念和邏輯,而宗白華則用詩人的靈動筆觸,描述了美的本質與境界。他把中國體驗美學推向極致,并把藝術與人生結合起來,讓美不僅是一種研究概念,而是深入到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命體驗。 2.內容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從初中生到社會人,都能讀懂,感同身受,引起共鳴。不存在年齡層劃分的問題,男女老少皆可閱讀。 3.對人身心深刻的育化性,給人正能量,積極的生命引導,美感的熏陶,讓人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情。 4.專業性,作為美學創始人,雖然很多文章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寫的,但對于今天的讀者沒有任何時代感,完全通用。 5.美學補課,審美力人生課程的一門重要內容,很多人需要補課,是一套全家都可以閱讀的家庭經典藏書。 6.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美學經典,追尋美感人生,過詩意生活。心懷詩意的人,即使如螻蟻一般活著,內心也必定光芒萬丈、美如神靈。平凡的本質是美好,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一次詩情畫意的美學之旅。 7.獨特的裝幀設計,精美大方上檔次,鎖線裝幀,彩色印刷,用紙高檔綠色。 8.想象一種美,就是想象一種生活方式,打開本書,讓你重拾生活的詩意與浪漫。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中國傳統美學,系統梳理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文章20篇,從中國藝術到繪畫、書法、音樂、建筑、文藝等方面分別闡述,展現宗白華在中國美學方面的成果。讓讀者深入到中國數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魂中,感受到人的生命在藝術的美中緩緩流動,形成中國獨特的美學體驗和創造。 是一部了解和學習中傳統藝術和美學不可錯過的杰作。即便初學者也感受到一種忘我的美感情思,沉潛到對中國文化審美的熱愛中去。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讓每一位為俗務所紛擾的現代讀者,每一個渴望自由寧靜的現代心靈,都能在先生靈動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目錄
**編??中國藝術
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
??——為第三次全國美展寫 002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007
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與實 018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增訂稿) 025
藝術與中國社會 053
第二編??中國繪畫
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 060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 075
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00
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113
古代畫論大意 146
第三編??中國書法、音樂、建筑
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166
中國古代的音樂美學思想?????????????? 176
中國古代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184
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09
第四編??美學散步
美從何處尋 220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232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那里去? 259
中國藝術三境界【附美學(節選)】 265
先秦工藝美術和古代哲學、文學中
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291
美學的散步??????????????????????????313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節選
【樣文】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孟子曰:“充實之謂美。” 從這兩段話里可以建立一個文藝理論,試一述之。先看文藝是什么?畫下面一個圖來說明: 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方面,想脫離苦海求出世間法的宗教家,當他修行證果的時候,也要有程序、步驟、技術,何況物質生活方面的事件?技術直接處理和活動的范圍是物質界。它的成績是物質文明,經濟建筑在生產技術的上面,社會和政治又建筑在經濟上面。然經濟生產有待于社會的合作和組織,社會的推動和指導有待于政治力量。政治支配著社會,調整著經濟,能主動,不必盡為被動的。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政與教又是并肩而行,領導著全體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領袖往往同時是大教主、大祭師。現代政治必須有主義做基礎,主義是現代人的宇宙觀和信仰。然而信仰已經是精神方面的事,從物質界、事務界伸進精神界了。 人之異于禽獸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并重的動物。知識研究的系統化,成科學。綜合科學知識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觀、人生觀,就是哲學。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的是“美”。 文學藝術是實現“美”的。文藝從它左鄰“宗教”獲得深厚熱情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千年,世界*偉大的建筑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流的文學作品也基于偉大的宗教熱情。《神曲》代表著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著近代人生的信仰。 文藝從它的右鄰“哲學”獲得深雋的人生智慧、宇宙觀念,使它能執行“人生批評”和“人生啟示”的任務。 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手工藝的大匠)。現代及將來的藝術也應該特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像工藝)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 生命的境界廣大,包括著經濟、政治、社會、宗教、科學、哲學。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藝里。然而文藝不只是一面鏡子,映現著世界,且是一個獨立的自足的形象創造。它憑著韻律、節奏、形式的和諧、彩色的配合,成立一個自己的有情有象的小宇宙;這宇宙是圓滿的、自足的,而內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文藝站在道德和哲學旁邊能并立而無愧。它的根基卻深深地植根在時代的技術階段和社會政治的意識上面,它要有土腥氣,要有時代的血肉,縱然它的頭緒伸進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著生命的真諦、宇宙的奧境。 文藝境界的廣大,和人生同其廣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這是多么豐富、充實!孟子曰:“充實之謂美。”這話當作如是觀。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獨立于萬象之表,憑它獨創的形象,范鑄一個世界,冰清玉潔,脫盡塵滓,這又是何等的空靈?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先談空靈! 一、空靈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里吐露光輝。 蘇東坡詩云: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王羲之云: 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 空明的覺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心靈。所以周濟說:“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靈氣往來是物象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 所以美感的養成在于能空,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舞臺的簾幕,圖畫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臺階、欄干,詩的節奏、韻腳,從窗戶看山水、黑夜籠罩下的燈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離化、間隔化條件下誕生的美景。 李方叔詞《虞美人·過拍》云:“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李商隱詞:“畫檐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里,過清明。” 風風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的好條件,一片煙水迷離的景象是詩境,是畫意。 中國畫堂的簾幕是造成深靜的詞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詞中常愛提到。韓持國詞云: 燕子漸歸春悄,簾幕垂清曉。 況周頤評之曰:“境至靜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靜而見深。” 董其昌曾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他們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然而這還是依靠外界物質條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還是心靈內部方面的“空”。司空圖《詩品》里形容藝術的心靈當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形容藝術人格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神出古異,淡不可收”。藝術的造詣當“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化的基本條件。歐陽修說得*好:“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他。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蕭條淡泊,閑和嚴靜,是藝術人格的心襟氣象。這心襟、這氣象能令人“事外有遠致”,藝術上的神韻油然而生。陶淵明所愛的“素心人”,指的是這境界。他的一首《飲酒》詩更能表出詩人這方面的精神形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愛酒,晉人王蘊說:“酒正使人人自遠。”“自遠”是心靈內部的距離化。 然而“心遠地自偏”的陶淵明才能“悠然見南山”,并且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見藝術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獲得“充實”,由“心遠”接近到“真意”。 晉人王薈說得好:“酒正引入著勝地”。這使人人自遠的酒正能引人著勝地。這勝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廣大、深邃和充實?于是談“充實”! 二、充實 尼采說藝術世界的構成由于兩種精神:一是“夢”,夢的境界是無數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無比的豪情(如音樂)。這豪情使我們體驗到生命里*深的矛盾、廣大的復雜的糾紛。“悲劇”是這壯闊而深邃的生活的具體表現。所以西洋文藝頂推重悲劇。悲劇是生命充實的藝術。西洋文藝愛氣象宏大、內容豐滿的作品。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直到近代的雨果、巴爾扎克、斯丹達爾、托爾斯泰等,莫不啟示一個悲壯而豐實的宇宙。 歌德的生活經歷著人生各種境界,充實無比。杜甫的詩歌*為沉著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經驗的充實和情感的豐富。 周濟論詞空靈以后主張:“求實,實則精力彌滿。精力彌滿則能賦情獨深,冥發妄中,雖鋪敘平淡,摹繪淺近,而萬感橫集,五中無主,讀其篇者,臨淵窺魚,意為魴鯉,中宵驚電,罔識東西,赤子隨母啼笑,鄉人緣劇喜怒。”這話真能形容一個內容充實的創作給我們的感動。 司空圖形容這壯碩的藝術精神說:“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是有真宰,與之浮沉。” “吞吐大荒,由道反氣。” “與道適往,著手成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藝術家精力充實,氣象萬千,藝術的創造追隨真宰的創造。 黃子久(元代大畫家)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篠中坐,意態忽忽,人不測其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處看急流轟浪,雖風雨驟至,水怪悲詫而不顧。 他這樣沉酣于自然中的生活,所以他的畫能“沉郁變化,與造化爭神奇”。六朝時宗炳曾論作畫云“萬趣融其神思”,不是畫家豐富心靈的寫照嗎? 中國山水畫趨向簡淡,然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倪云林畫一樹一石,千巖萬壑不能過之。惲南田論元人畫境中所含豐富幽深的生命,說得*好: 元人幽秀之筆,如燕舞飛花,揣摹不得;如美人橫波微盼,光采四射,觀者神驚意喪,不知其何以然也。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種靈氣。惟其品若天際冥鴻,故出筆便如哀弦急管,聲情并集,非大地歡樂場中可得而擬議者也。 哀弦急管,聲情并集,這是何等繁富熱鬧的音樂,不料能在元人一樹一石、一山一水中體會出來,真是不可思議。元人造詣之高和南田體會之深,都顯出中國藝術境界的*高成就!然而元人幽淡的境界背后,仍潛隱著一種宇宙豪情。南田說:“群必求同,求同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畫中所謂意也。” 相叫必于荒天古木,這是何等沉痛超邁深邃熱烈的人生情調與宇宙情調?這是中國藝術心靈里*幽深、悲壯的表現了罷? 葉燮在《原詩》里說:“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安在詩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會意象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于前者也。” 這是藝術心靈所能達到的*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實,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無不把它的*深意義燦然呈露于前。“真力彌滿”,則“萬象在旁”,“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王羲之詩)。 總上所述,可見中國文藝在空靈與充實兩方都曾盡力,達到極高的成就。所以中國詩人尤愛把森然萬象映射在太空的背景上,境界豐實空靈,像一座燦爛的星天! 王維詩云:“徒然萬象多,澹爾太虛緬。” 韋應物詩云:“萬物自生聽,大空恒寂寥。”
宗白華美學二十講 作者簡介
宗白華 著 宗白華(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華。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史教授,兼備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和西方美學修養。 被認為是中國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第一人。備受馮友蘭推崇;被列入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中國現代“四大美學家”之列。宗白華與朱光潛并稱中國“美學雙峰”。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劉悅笛 主編 “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總執委,博士生導師。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